張勇
【摘? 要】現代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小學教師在當前的教學中面臨的迫切任務。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豐富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勇于探索,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能力;觀察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4-0181-02
Take Root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Ability
(Hengban primary school, Chendai Town, Jinjiang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ZHANG Yong
【Abstract】The core of modern quality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which is an urgent task faced by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are the main channel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innovative ability. Teacher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role of this main channel to enrich classroom teaching, stimulat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in learning, and guide students to practice boldly and explore boldly,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Keywords】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Innovation ability; Observation
綜合實踐活動一般是把動手探究環(huán)節(jié)放在活動實施階段,在主題生成階段主要是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筆者在教學《趣味繩結》主題生成課時,依據本主題活動的特點,大膽打破這一常規(guī),把實踐探究置前,讓學生在動手探究中引發(fā)興趣,把主題活動的主要學習方式(觀察、對比、操作、驗證)在主題生成階段先讓學生體驗與感受,為整個主題的順利開展提供有效的方法保障,大大地提高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一、探究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活動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創(chuàng)設有吸引力的、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想要活動的欲望。本次活動以小故事:“今天是小明的生日,爸爸給小明準備了一份禮物,但是要得到這份禮物,小明必須完成爸爸交給他的一項任務。你們想知道爸爸交給小明的是什么任務嗎?你們愿意幫小明完成這項任務嗎?”的情境導入。學生在爸爸送禮物,而要求小明完成一項任務(把兩瓶啤酒綁在一起)的刺激下,好勝心得到激發(fā),他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挑戰(zhàn)的欲望,仿佛他自己就是小明,個個都躍躍欲試。這樣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促使學生思維處于異?;钴S的狀態(tài),從而也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提升了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有利于接下去的探索活動,為探索活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嘗試活動——體驗活動的成敗,提高學生探究的熱情
嘗試是探究的基礎。筆者讓學生先自行摸索,嘗試打繩結。學生在嘗試各種捆綁方法的過程中,思維得到了發(fā)散,動手實踐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在這個過程中,筆者還設計讓學生兩人一小組合作來完成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經歷探究的過程,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筆者鼓勵學生大膽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發(fā)現學生突破了思維定式的束縛,運用了發(fā)散性思維。學生的綁法五花八門,這些多樣的綁法是后面組織觀察、對比的有效資源。對學生來說,他們能在嘗試中體驗成功與失敗,能在嘗試中收獲豐盛的果實。當看到學生努力地嘗試著尋找把兩瓶礦泉水綁在一起的各種方法,表現出思索的神情時;當他們的嘗試失敗,表現出懊惱時;當他們看到別人小組能綁好,表現出的羨慕時;當他們不肯服輸,再次實踐表現出的興奮時……,這一切的一切,都使筆者深深地感覺到這個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和成功。
三、對比觀察——比較方法的優(yōu)劣,提高學生思維的辨析力
比較是一個鑒別的過程,只有通過比較才能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筆者把學生的各種綁法作為資源,讓學生通過對比,觀察別人各種的綁法,在觀察中發(fā)現自身綁法的不足,并對不同的綁法提出自己的設想。如當學生對比觀察到只綁瓶身和只綁瓶口的兩種綁法時,學生能發(fā)現他們的不同點,并且能發(fā)現這兩種綁法都不夠牢固。這時候,筆者適當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設想,怎么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達成共識,既要綁瓶身又要綁瓶口;而面對既綁瓶身又綁瓶口的不同綁法時,學生認真觀察,連細微之處(一個有繞8字,一個沒有)都發(fā)現了,可見學生的觀察之細致,學生觀察能力和辨析能力就在無形中得以培養(yǎng)。正如斯邁爾斯所說的:“我們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要比在成功中學到的東西多得多?!闭怯辛苏_與錯誤的對比,有了優(yōu)與劣的對比,學生發(fā)現怎樣綁會更好,這引發(fā)了他們的思考。經歷了這一對比觀察的探究過程,學生的自主性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在對比中選擇最優(yōu)方案,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經歷嘗試、交流、觀察、對比的探究過程,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促進學生思維的有序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辨析力。
四、再次實踐——感悟活動的內涵,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讓學生再次去實踐中親身體驗,動手嘗試、對比、觀察后,發(fā)現了各種綁法的優(yōu)劣,同時結合觀察的結果,對自己的方法進行了調整與修改。如果沒有給學生再次實驗的機會,學生的認識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再次實踐也把學生的學習欲望推向高潮,而且還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為了能讓學生的想法與發(fā)現通過動手得以實現,完成理論到實踐的驗證過程,筆者設計了再次實踐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真正的提升,達到探究學習的目的,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自學能力,還提高了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這樣學生就能把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整合,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提升,達到了知行統一的高度。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靈魂是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在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筆者依據宋叔和所說的:“敏于觀察,勤于思考,善于綜合,勇于創(chuàng)新”這樣的遞進關系,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盡量少地使用繩子綁牢兩個啤酒瓶”這一挑戰(zhàn)活動,它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有更好的發(fā)展,同時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與創(chuàng)造能力。
五、聯系生活——生成活動的主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學習的欲望被開啟,這時,筆者適時把握時機,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在哪見過繩結,并說出它在生活中的用處。因為沒有事先布置觀察,學生的發(fā)現可能不夠全面,此時筆者把課前收集的各種繩結,制作成精美的課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欣賞中感悟到繩結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fā)了學生想探究繩結的欲望,從而提出各自最感興趣的問題,生成本次活動的主題,確定各小組的研究小課題。這樣的主題生成,來自學生的興趣與生活,顯得那么地順其自然、水到渠成。這種主題活動的確定方式,能讓學生感覺到我是在解決我的問題,而不是教師的問題,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活動中,教師要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才能激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最后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 最后以一句有關觀察的名言作為本課的結尾,告誡每一位學生都要養(yǎng)成觀察的好習慣,從而更讓每一位學生知道觀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種重要的方法,這樣首尾呼應,突出主題,讓學生牢記不忘,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縱觀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筆者大膽地對主題生成階段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驗證后證明,筆者的這種大膽創(chuàng)新效果是良好的,在整個主題活動中,學生都能運用對比、觀察、再實踐這一探究方法進行活動,并且取得很好的活動成效。筆者會不斷探索與實踐,探尋更多、更好地提高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活動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高鵬林.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J].學周刊,2021(04).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