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娟,孫穎慧,王麗燕
(德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山東 德州 253023)
課程是專業(yè)教育最基本、最普遍、最核心的要素,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yǎng)的主渠道。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1]。課程思政是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將教書和育人融為一體,使專業(yè)教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價值取向有機結合起來[2-3]。
但是,長期以來,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教學內容的傳授、知識體系的建構,忽略了課程的育人作用。本文在人體解剖學課程教學實踐中,圍繞如何更好地落實課程思政,挖掘人體解剖學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給出具體實施方案,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人體正常形態(tài)和結構的科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人體解剖學課程教學有獨特的育人優(yōu)勢,一是人體解剖學具有基礎性[4],后續(xù)專業(yè)課程多,教學內容豐富,貼近學生就業(yè)和考研目標,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人體解剖學有獨立的實驗,分組教學有利于師生深入交流與互動;三是解剖學教師具有專業(yè)示范作用,教學中更容易融入職業(yè)精神以及價值觀引領。因此,在人體解剖學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具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課程思政是高等教育的新概念,也是高校的新使命。課程思政對解剖學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教師應樹立“專業(yè)知識傳授與價值觀引領同等重要”的教育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環(huán)節(jié),切實做好“德、知、細、融”。首先,“德”即良好的師德。師德即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良好的師德決定著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解剖學教師應具有良好師德,塑造良好教師形象。其次,“知”是熟知教學內容。精深的專業(yè)知識是教師知識結構的核心,是教師履行職責的基本條件。解剖學教師只有深刻領悟課程教學內容,才能夠恰如其分地在教學中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第三,“細”是具體的細小的知識點。人體解剖學蘊含著極為豐富的課程思政資源,教師應針對具體知識點來挖掘和提煉課程育人元素。浮于表面的思政往往會演變?yōu)楹唵握f教,不僅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甚至可能會引起學生反感。最后,“融”即融育人元素之“鹽”于課程教學之“水”。教師要將育人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入課堂教學,精煉又合時宜,和風細雨又潤物無聲,自然而然地達到立德樹人目標。
人體解剖學的主要任務是揭示人體運動、循環(huán)、呼吸、消化等十大系統的形態(tài)和結構特征,內容繁多,難教難學。在講授各主要器官的形態(tài)結構之前,利用名人故事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奉獻精神。例如,學習心臟的形態(tài)結構之前可以通過講述“周總理精神”導入新課。周總理在困難時期,為盡量減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維持國民經濟建設,保護大批領導干部和民主人士,恢復、落實黨和國家的政策,做出堅持不懈的努力[5]。但是,超負荷的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嚴重損害了周總理的健康,1967年,他被查出患有心臟病。又如,肝臟的大體結構和顯微結構是教學重點,可以通過講述“焦裕祿精神”導入新課。結合焦裕祿與蘭考人民一起治理流沙和在田間勞動的圖片,講述焦裕祿年僅42歲便因肝癌去世的故事,引導學生學習以身作則、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6]。也可以通過講述我國肝臟外科醫(yī)學的奠基人醫(yī)學泰斗吳孟超的事跡。50年間,他推動我國肝臟醫(yī)學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創(chuàng)造了肝膽外科領域的眾多“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90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臺前的醫(yī)生,培養(yǎng)學生兢兢業(yè)業(y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學習眼球的結構之前,講述鄧小平同志的臨終囑托——捐獻角膜,解剖遺體供醫(yī)學研究,不留骨灰,把骨灰撒入大海,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培養(yǎng)學生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精神。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形態(tài)學課程,有較多專有名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育人元素,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還可以增強學生自信心,促使其自我肯定。例如,學習細胞時引導學生思考細胞的形態(tài),成熟紅細胞無核、呈雙面凹的圓盤狀,神經元細胞突起數目眾多,骨骼肌細胞呈長圓柱狀等,介紹人體細胞形態(tài)多樣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其功能,體現了細胞形態(tài)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這一特點,然后加以延伸——每名學生也各具特點,要正確認識自己,善于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發(fā)揮特長,樹立正確的目標,更好地完成學業(yè)。這樣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還增強了自信心。人體四大基本組織形態(tài)和功能差異巨大,只有細胞和間質“相互配合”才能實現組織的功能,由此延伸——學生既要認識到個體的獨特性,又要意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其團隊合作意識。
我國解剖學發(fā)展歷史悠久,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黃帝內經》到清代的《醫(yī)林改錯》,從東漢華佗到宋代王唯一,經典書籍多,著名人物眾多,可借此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例如,介紹《黃帝內經》是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第一部醫(yī)學著作,其中有關于人體形態(tài)的記載,且明確提出了解剖的認識方法,以及一直沿用至今的臟器名稱,是對我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yī)學著作[7]。宋代王唯一主持鑄造的銅人身體里有木雕的五臟六腑和骨骼。工匠們將銅人體內的臟腑器官雕刻得栩栩如生,不僅可用于針灸練習,還可用于解剖教學,比西方的解剖醫(yī)學早了近八百年。宋慈的《洗冤集錄》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統的法醫(yī)學著作[8],詳細記載了人體骨骼的名稱、數目、形狀,總結了歷代法醫(yī)的寶貴經驗,從13世紀到19世紀沿用了六百多年,比國外最早由意大利人菲德里寫的法醫(yī)著作早三百多年。該書已被譯成多種文字,被公認為世界法學界共同的精神財富。我國的解剖學發(fā)展凝聚著古代醫(yī)者的智慧,教師富有感情地講述這部分內容能夠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并將其融入今后的學習、工作中。
隨著電子顯微鏡、同位素示蹤及酶化學等技術的發(fā)展,解剖學的研究更加深入。介紹解剖學研究歷程,結合典型事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講述愛因斯坦逝世后醫(yī)生將愛因斯坦的大腦切成240片,按照解剖規(guī)范做好標識,多年后仍然可以進行切片研究。通過愛因斯坦大腦被保存下來的事例,引導學生了解微視解剖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鐘世鎮(zhèn)課題組于2003年完成國內首例女虛擬人數據采集。該課題組把一具標準女尸從頭到腳平切成8 556個人體橫斷面,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擁有本國虛擬人數據庫的國家。該課題組至今已完成2男1女1女嬰共4個人體數據集,所有資料輸入電腦進行人體三維立體重建,形成了看得見、摸不著的數字化虛擬人。教師通過講述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體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技術的發(fā)展是無窮無盡的,以此激發(fā)學生科研興趣,增強學生科研自信,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無論技術怎樣進步、社會如何發(fā)展,規(guī)則都是基礎。人體解剖學有統一的解剖學姿勢和方位術語,指導學生區(qū)別解剖學姿勢和立正姿勢。兩者既有共同點——身體直立、兩眼平視,也有不同點——解剖學姿勢規(guī)定掌心向前,足尖向前,該姿勢有其獨特的意義。人體解剖學規(guī)定了統一的解剖學姿勢和方位術語,以準確闡明人體各部和結構的形態(tài)、位置及相互關系[9]。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遵守校規(guī)、遵守法律、遵守社會公德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學生不僅要主動學習規(guī)則而且要自覺遵守規(guī)則。此外,人體解剖學實驗常用到大白鼠、家鴿、家兔等實驗動物,教師要指導學生嚴格按照規(guī)范操作,盡可能減輕實驗動物的痛苦,在實驗教學全程滲透生命倫理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規(guī)則意識和生命意識。
腦科學是當今世界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我國提出“腦功能及其細胞和分子基礎”的研究項目,并列入國家“攀登計劃”。要想探索大腦奧秘、揭示意識思維活動的本質,學習神經系統形態(tài)和結構是基礎??梢灾v述世界著名腦科學家張香桐院士,在新中國誕生之時,輾轉回到祖國[10],通過多年辛勤勞動,取得了輝煌成就,同時為新中國培養(yǎng)了許多人才,以此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艱苦奮斗、勇于探索的精神?;艚?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由于肌肉萎縮使其運動功能減退,導致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然而這沒能阻擋他對既艱難又深奧的物理學進行研究[11]。他克服了生理上的困難,成為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側索硬化癥也稱運動神經癥,目前還未查明病因。引導學生了解腦科學研究的困難,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神經形態(tài)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還可以講述陳景潤在逆境中潛心學習、忘我鉆研,取得解析數論研究領域多項重大成果,但是由于用腦過度患帕金森病的事例[12]。引導學生感悟陳景潤忘我鉆研、不畏困難、不顧生活困苦,勇于攀登科學高峰的大無畏精神,激勵學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科學用腦、勤奮學習,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本文在課程思政主流背景下,從人體解剖學課程思政的重要性著手,確定課程思政實施策略,制訂了課程思政實施方案,在教學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這僅僅是人體解剖學課程思政的一小部分,解剖學教師仍需繼續(x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尋找合理恰當的實施路徑,將育人元素融入教學,讓課程更加有情懷、有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