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有人說康復中心的老師從事的是“無花果”的事業(yè),即使努力了也無法開花結(jié)果,事實并非如此。從事特殊教育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在康復中心工作,與這些“特殊的小天使”在一起,也是一種幸福。作為康復中心的老師,我們要不忘初心,做好本職工作,在尊重每一位孩子的基礎(chǔ)上幫助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長。
“自閉癥”又被稱為“孤獨癥”或“星星的孩子”,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fā)育障礙性疾病。它是一種先天精神疾患,和后天家庭教養(yǎng)無關(guān)。典型孤獨癥,其核心癥狀就是所謂的“三聯(lián)癥”,主要體現(xiàn)為在社會性和交流能力、語言能力、儀式化的刻板行為三個方面同時都具有本質(zhì)的缺損。
對于“星星的孩子”來說,吃飯、說話、甚至是大小便都有一定問題,家長在照顧“星星的孩子”時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對于教師來說更是如此。
作為一名特殊教育教師,我們首先要接納這些特殊的孩子,給這些孩子評估、制定合適的目標計劃,幫助孩子通過不斷訓練而達到康復的效果?!靶切堑暮⒆印迸c正常的小朋友有所不同,他們可能不善于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表現(xiàn)在與人交流困難,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針對這些孩子,我們應(yīng)該幫助他們走出自己的世界,我們可以利用一起可以利用的資源:比如音樂或繪畫的形式來引導他們,讓他們變得活潑開朗。如果“星星的孩子”情況比較嚴重,這時康復中心的老師們?nèi)蝿?wù)就會更加繁重,老師們首先得照顧好孩子們的生活,而后才是教學。康復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位“星星的孩子”的基本況和基本信息,對其家庭環(huán)境、患病時間、以及具體的表現(xiàn)都應(yīng)該充分了解,然后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yīng)的計劃,規(guī)劃好孩子們的康復進度與自己作息時間,讓孩子們逐漸可以克服自身的恐懼心理,逐漸接受外界的環(huán)境和人物,讓孩子們可以在自然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康復中心的老師們在引導“星星的孩子”融入到集體環(huán)境的同時,還需要在一對一的環(huán)境中教授他們一些基礎(chǔ)技能,讓這些孩子在桌面學習基礎(chǔ)技能,然后泛化運用到自然情景中。教給孩子技能時,理解是關(guān)鍵。在工作中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雖然不愿意表達自己,但是他們都非常的聰明、可愛。教師在教學中會根據(jù)孩子的能力進行教學,會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有的孩子對漢字感興趣,我們會用圖文并茂的形式,用相應(yīng)的圖片表示相應(yīng)的漢字,讓孩子們可以了解到漢字的意思,讓孩子們可以掌握漢字的讀音,進而可以做到準確的辨認漢字并理解其意思。從孩子們辨認漢字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更聰明,只是不愿意表達自己,因此我們需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多一份關(guān)心,相信只要大家堅持不懈的努力,這些孩子終將會成為最耀眼的星星。
康復中心的老師做好工作的前提是這些“星星的孩子”的家長與老師之間相互配合。在我們工作期間,我們見證了很多“星星的孩子”的家庭所受的辛酸和痛苦,同齡的孩子都會自己吃飯了,他們不會;同齡的孩子都會自己穿衣服了,他們不會;同齡的孩子都會自己大小便了,他們不會;同齡的孩子都能上學了,而他們不能……很多時候,這些孩子會挑食、刻板、吵鬧、尖叫,甚至是不讓父母休息,好多的父母都疲憊不堪。很多家長在接受醫(yī)院診斷證明時根本無法面對這個事實,花了很多錢四處就醫(yī),用了很多方法,最后孩子的進步都不大。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情緒行為越來越嚴重,老師們會對有情緒行為的孩子進行行為分析:前因(A)、行為(B)、結(jié)果(C),根據(jù)前因后果制定相應(yīng)的計劃去干預。
家長把孩子送到康復中心學習,這是家長對我們康復教師的信任,我們應(yīng)積極與家長配合,及時與家長溝通,讓孩子早日從康復中心邁入普幼、普小進行學習、生活。
在我接觸過的孩子當中,有很多讓我印象深刻的孩子,明明就是其中一個,明明的家長特別配合我們康復老師的工作。明明是一個特別帥氣又可愛的男孩子,他的爸爸是一名公務(wù)員,媽媽在學校工作,媽媽為了能夠長期的陪伴明明進行康復訓練,因此辭去了學校的工作。明明剛來康復中心的時候2歲多,不說話但是特別愛動,不能安靜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上課就會哭鬧不止。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老師需要耐心對待,并且及時和家長反饋,明明的媽媽人特別好,并且善于溝通,她主動要求每天來個訓室配合老師上課,無論孩子怎么哭鬧她都沒有說一聲對老師的質(zhì)疑和不信任。在我們教師家長共同的努力下,幾天后明明就不哭了,并且可以安安靜靜的坐在椅子上跟老師一起上課了。明明的記憶力超級棒,學習新項目時很快,下課后媽媽也會主動跟我們老師溝通上課內(nèi)容,了解孩子在集體課上哪個項目做的好,哪方面有欠缺。對于做得不夠好的項目,明明媽媽會在回家后帶著明明繼續(xù)訓練。就這樣在家長與我們老師積極的配合下,孩子的語言、認知、注意力和上課的常規(guī)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老師們和家長都對孩子的進步感到非常滿意。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明明媽媽一直都在堅持給明明做康復訓練,并且積極配合集體、個訓老師,經(jīng)常與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并且還會請教老師一些問題,明明的情況不斷好轉(zhuǎn),現(xiàn)在明明康復的效果非常好,已經(jīng)在普通幼兒園上學了。由此可見,康復老師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特別重要,不僅有利于有效幫助孩子們進行康復,還有利于康復教師工作的順利進行,家長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康復教師工作的壓力。
也有一些這樣的家長,他們有的不能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與我們康復老師之間缺少交流,孩子們來康復中心上幾天課就被家長給從個訓室里帶走,原因是不能聽見孩子的哭聲或是對老師的做法不理解。甚至還會有一些家長不與老師溝通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老師不能準確的根據(jù)孩子的發(fā)展狀況準確制定出康復計劃。此類問題的出現(xiàn),都不利于孩子們的康復,給孩子們的康復造成一定影響。
作為一名康復老師,我們每天要在機構(gòu)給孩子們上課,下班后既要和家長反饋孩子的整體情況,還要回答其他家長的問題,又要兼顧自己的家庭,有時甚至會對自己的家庭,對自己的孩子有所忽視,家人有時也會不理解我們的工作。所以我們康復教師必須要兼顧好工作與家庭,處理好工作與家庭之間的關(guān)系,盡可能讓家人支持自己的工作。針對此情況,我們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時間,盡可能在工作時間內(nèi)做好全部工作,盡量不把工作帶回家中。其次,需要讓家人充分了解這些“星星的孩子”,可以將孩子們在機構(gòu)內(nèi)的進步以故事的形式傳遞給家人,讓他們可以更加理解和關(guān)愛這些孩子,同時更加支持自己的工作。
在選擇步入這個行業(yè)開始,我們就不后悔最開始的選擇,我們一直堅守初心,一路前行,在工作崗位上辛勤工作,愛護每一個“特殊”的孩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更應(yīng)該以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充實自己,善于學習,有耐心、有愛心的對待每一個孩子,讓這些孩子在有愛的環(huán)境下快速康復,健康成長,讓他們早日邁入社會。
154750118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