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英 趙清華 趙瑋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普通高等學校應教育部要求開展大規(guī)模的在線教學,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本文研究以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為例分析了學校在“停課不停學”時期對在線教學方式和教學平臺的選擇,搜集了學校在線教學的質量控制與反饋情況,進而深入研究我校學生在線學習現狀、滿意度及持續(xù)使用意愿,并對疫后在線教學改革進行了思考,保障今后在線教學高效的運行和發(fā)展,為提高在線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疫情;在線教學;高校學生
一、引言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高校正常開學和課堂造成的影響,2020年2月5日,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在保障師生健康安全的基礎上做好“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工作,各地學校紛紛在短時間內緊急籌備,從確定教學方式到部署信息化設施再到教師培訓試講,開展了大規(guī)模在線教學。《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guī)模達3.25億。由此看來,在線學習已慢慢被大家所接受,疫情過后,教育行業(yè)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必然成為大趨勢。
二、研究意義
在當前特殊的社會背景下,從學生滿意度視角來評價和分析高校在線教學的效果,可以幫助高??偨Y前一階段在線教學工作開展的經驗教訓,為新學期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依據,補充新的研究視角。通過研究我校學生在線學習現狀、滿意度及持續(xù)使用意愿,進一步完善我校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體系,真正做到了解學生學習現狀,從而對現有的教學結構進行查漏補缺、彌補不足,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在線學習的多樣化需求。同時,全力實現優(yōu)質教學資源師生共享,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從而提升我校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
三、疫情期間高校學生在線學習存在的問題
本次調查針對大學生對疫情期間在線學習現狀進行調查,收回問卷202份,有效問卷占100%。發(fā)現存在如下問題:
(一)缺乏平臺硬件和技術支持
電子產品作為在線教學平臺運作的基本載體,目前以電腦和手機為主; 電腦依賴于有線網絡、手機需要4G或5G網絡等,硬件設施的完備是在線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由于同時在線使用的人數過多,這會使平臺系統(tǒng)經常出現卡頓和難以登陸等情況,造成平臺系統(tǒng)在運行中經常出現崩潰現象。
(二)師生操作教學軟件熟練程度不高
熟練應用教學軟件是在線教學的基本前提。調查發(fā)現大多數教師沒有在線教學經歷,騰訊會議、騰訊課堂、釘釘等教學軟件也是第一次接觸,由于對這些軟件操作不熟練,造成在線教學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方面,大多學生表示對這種在線教學的方式有種陌生感,基本上也是第一次跟隨教師采用各種教學軟件進行在線學習,接收教師在線教學信息時也會出現信息遺漏的問題。
(三)教學過程中靈活性不足
線下課堂中,師生互動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在線教學由于師生隔屏相望,缺乏實際教學場景,互動困難,學生又缺乏自覺性,大部分學生表示只是消極完成收看任務,積極性難以被調動,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線教學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上產生惰性心理,使得教學實際效果與預期效果產生懸殊。
四、提升疫情期間高校學生在線學習滿意度和持續(xù)使用意愿的對策
(一)教學環(huán)境堅持軟實力與硬實力的統(tǒng)一
首先從班級規(guī)???,網絡教學下小班教學效果更好,教師可根據需要進行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學習自主性以及學習能力和基礎,進行分組分段教學,充分發(fā)揮小組優(yōu)勢,避免無效討論。其次不斷加強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技術創(chuàng)新,實現媒介創(chuàng)新,在課堂教學中挖掘和開發(fā)網絡教學資源,借助大數據分析了解學生,挖掘學生的潛能,實現精準教學。
(二)教學手段堅持傳統(tǒng)與現代的融合
教師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與手段,熟練運用各類教學平臺。例如對于理論性較強的部分,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可以借助短視頻資源化難為易,便于學生理解。其次要結合教學環(huán)境整合各類教學手段。例如教師使用騰訊課堂進行教學,其互動方式具有局限性,難以做到視頻互動,而釘釘視頻會議面對面的視頻交流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教師就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使用。
(三)增強教學過程中的靈活性
一方面教學內容要精中選優(yōu)。教師要“提質減負”,又要研究學生學習規(guī)律,適應學生自主管理能力,把握好網課時長,控制好觀看屏幕的時間。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過程性學習,減少作業(yè)量,提高其完成量,保障自己的教學質量,著重對知識的應用。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教師要摒棄一味地屏幕說教,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話語體系,開展教學。教師要以教學為轉移,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即時性討論的形式,讓學生當“主播”,發(fā)動學生自主開發(fā)學習資源,用自己的生活來進行自我學習,提升參與度。在講授重難點時可“臨時起意”,不僅能集中注意力,而且能夠讓學生有所思考,表達其真實想法。
五、結語
傳統(tǒng)教學面臨在線教學的挑戰(zhàn),但目前在線教學還只是線下教學的補充。目前來看在線教學的技術尚未成熟,學生們面對這種新型教學方式往往是新奇,存在師生互動性不強,學生參與度不高的現象,嚴重影響學習效果。在線教學的教學任務也愈加繁重,需要備課、簽到、收發(fā)作業(yè)等,但是在線教學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資源也不斷的開放,學生們的自主選擇性增加,授課方式更加自由靈活。但是目前看來,線上教學相比傳統(tǒng)課堂,學生對學習效果相對滿意度較低,可持續(xù)使用意愿較差,但是隨著各個高校和教學平臺推出優(yōu)化對策,相信今后線上教學將會成為是線下教學的有力補充。
參考文獻:
[1] 鄒園園,李成軍,謝幼如.疫情時期高校在線教學“灣區(qū)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電華教育,2020,4(399):22-28.
[2]付衛(wèi)東.疫情期間中小學教師在線教學的現狀、滿意度及持續(xù)使用意愿調查研究——以湖北省咸安和崇陽試驗區(qū)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20(8):113-119.
作者介紹:
牛玉英,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財務管理。
312250118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