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文化是在共產(chǎn)黨發(fā)展過程中黨的精神、制度與情懷的升華,對紅色文化的學習,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黨的發(fā)展歷程,更能讓學生充分感知共產(chǎn)黨精神,進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品質。因此現(xiàn)階段,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分析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的主要功能,并探討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徑,希望能夠為學生正確三觀意識的形成添加助力。
關鍵詞: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
引言
紅色文化不僅包括黨在發(fā)展壯大過程中的所有歷史事件,還包括黨在其中所呈現(xiàn)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應該踐行立德樹人理念,將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做好全方位、全程育人。通過對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高職院校學生能夠切身感知紅色文化內涵,促進紅色文化的有效傳承,同時還能夠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貢獻力量。[1]
一、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分析
(一)價值導向功能
鄧小平同時曾經(jīng)說過,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主要是由于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chǎn)黨信念。一個國家要想獲得長遠發(fā)展,離不開堅定理想和信念的支撐。紅色文化是黨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高職學生學習紅色文化,能夠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樹立崇高的個人理想。理想是學生成長的動力,高職院校學生處于正確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為了保障其健康成長,需要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紅色元素,借助共色元素的價值導向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激活學生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引導其樹立為建設國家而奮斗的人生目標。
(二)思想教化功能
紅色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美德的集中體現(xiàn),不僅有效傳承真善美,還切實踐行仁義禮智信,同時彰顯中華兒女的責任和擔當,正是這些美德支撐和激勵眾多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高職院校是培養(yǎng)我國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主要陣地,學生思想品質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中華民族能否長遠發(fā)展。鑒于此,迫切要求在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效融入紅色元素,充分利用紅色元素的思想教化功能,增強其認知,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品質,有效激發(fā)其愛國和民族意識,為高職學生的良好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情感激勵功能
紅色文化的本質內涵是愛國主義,是共產(chǎn)黨人愛國情感的集中體現(xiàn),是為了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寧愿犧牲個人利益,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教育中有效融入紅色元素,一方面能夠借助英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紅色影視作品或者紅色教育基地,帶領學生深切感知共產(chǎn)黨人的愛國情懷。[2]中國夢的實現(xiàn)離不開萬千中華兒女的努力,在思政教育加入紅色元素,能夠借助紅色文化的情感激勵功能,點燃高職院校學生的愛國和奮斗熱情,促使學生為了自身理想和中國夢的實現(xiàn)而不斷奮斗。
二、紅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路徑
(一)強化制度建設,提升教師素養(yǎng)
高職院校應該充分意識到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并將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看成一項系統(tǒng)工程,從教學計劃、課堂實施以及教學內容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機制。同時要組織不同科目教師在完成自身教育任務的基礎上,共同學習紅色文化,促使教師能夠對紅色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并能夠在教學中積極借助紅色文化,提升課堂教學的思政育人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思政教育團隊,為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的融合提供有效的人力保障。
(二)加強紅色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營造紅色文化學習氛圍
加大紅色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定期開展紅色主題教育,在重大節(jié)日或者是紀念日,如建軍節(jié)、國慶節(jié)以及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等,開展針對性較強的紅色主題活動,可以是紅色書畫大賽的形式,也可以是講述紅色故事的形式,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切身感受紅色文化。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開展紅色學術交流會或者是專題講座,邀請老紅軍或者是優(yōu)秀黨員來講述黨的故事,提升紅色文化的教育實效。其次,高職院校應該充分借助學生主觀意識,引導學生自發(fā)組建紅色文藝社團或者工作室,使學生在收集資料或者在參與社團活動期間自覺傳承紅色文化。最后,高職院校應該有意識地加大紅色文化在校園中的滲透。一方面,高職學校可以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公眾號等開展紅色文化宣傳工作。另一方面還應該注意與校外媒體的合作,利用紅色音樂、畫報以及書籍進校園活動,構建紅色文化長廊,有效營造紅色文化學習氛圍。
(三)借助網(wǎng)絡技術,構建紅色文化教育平臺
信息時代的到來,要求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教育時,積極利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增強思政教育實效。伴隨紅色文化育人作用的凸顯,要求高校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時,要有意識地構建紅色教育平臺,實現(xiàn)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的有效融合。同時構建紅色文化平臺,還能夠有效凈化高職院校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使學生在上網(wǎng)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紅色文化熏陶。需要注意的是,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宣傳紅色網(wǎng)絡平臺,以強化學生對網(wǎng)絡平臺的認知,引導學生主動利用網(wǎng)絡平臺學習紅色文化,促使學生能夠將紅色文化內化于心。此外,高職院校還應該積極搜集紅色文化資源,建立紅色文化專門網(wǎng)站,并將搜集到的紅色資源進行分類整理之后放入紅色文化網(wǎng)站,督促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學校還可以在紅色教育平臺中開展紅色文化征文或者是專題演講活動,并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對于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應該及時給予獎勵,激勵學生自主參與到紅色網(wǎng)絡平臺的構建和完善過程中,促使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能夠發(fā)揮最大教育合力,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四)開展紅色文化實踐活動,強化紅色文化的育人作用
雖然,高職院校已經(jīng)普遍意識到紅色文化的育人功效,并且在思政教育中能夠滲透紅色元素,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與紅色元素的融合過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嚴重影響兩者的融合實效。鑒于此,需要高職院校積極開展實踐教育活動,以充分發(fā)揮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的融合實效。首先,可以邀請老紅軍或者優(yōu)秀黨員到學校為學生講述紅色故事,增強紅色故事對學生的影響力,強化學生認知,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3]其次,高職學校應該積極開展紅色書籍閱讀活動,或者是紅色影視劇的觀看活動,促進學生對紅色文化有更深層次了解,有效提升高職學生素養(yǎng)。再次,高職學校應該定期組織學生參觀當?shù)氐募t色文化紀念館或者是紅色教育基地,點燃學生的愛國意識。最后,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借助學生的專業(yè)優(yōu)勢,指導學生制作充滿紅色元素的短視頻或者是微電影,并在校內進行展演,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強化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結語
紅色文化是我黨精神和境界的凝結,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的融合,一方面能夠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另一方面還能夠形成最大教育合力,為學生正確價值導向的形成添加助力。鑒于此,高職教師應該從體系建設、紅色教育平臺的構建、與校園文化的融合以及實踐活動等方面入手,強化學生的紅色文化認知,促進紅色文化的有效傳承,為學生的良好發(fā)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厲曉妮.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融合”[J].青少年研究與實踐,2021,36(02):84-88.
[2]郝欣.紅色文化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路徑研究[J].山西青年,2020(13):129.
[3]楊福盛,郭陽冠祺.茶文化背景下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紅色文化藝術的路徑探究[J].福建茶葉,2021,43(09):245-246.
作者簡介:白雪,女(1970.5—),漢族,籍貫甘肅鎮(zhèn)原,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