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趙
(海南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 海南 ???570203)
最近幾年,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更多的人參與到游泳運動中來,但是與一般體育項目相比,游泳運動除了可以達到強身健體、放松心情的目的以外,而且還是非常重要的救生技能,掌握了這一項技能以后,在水中如果遇到危險便可以保護自己,還可以給予他人生命保護。這幾年每當?shù)搅讼募?,溺水事件層出不究,特別是一些學生成為了溺水高發(fā)人群,這也是值得社會以及學校反思的事情。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的學生會有機會進行游泳課程教學,目標就是為了使學生將游泳技能、方法掌握,做到自我保護以及救助他人。但是當前在教學過程中,重競技輕救生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學生無法通過課程準確掌握自救方法,進而導致游泳時安全難以保障?;诖吮尘?,此次針對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學生游泳救生能力培養(yǎng)進行了分析,并且給予了具體的建議,以期望能夠為學生游泳救生能力的提高提供參考與借鑒。
對于很多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學生而言,他們都沒有游泳的基礎,而且部分學生還有恐水心理,害怕在游泳的時候會出現(xiàn)嗆水等危險,所以此時老師在課程加適當融入救生教學內容,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心理恐懼感,使學生克服心理恐慌,積極應對突發(fā)事件。教學過程中,老師可對簡單自救法傳授給學生,鼓勵學生進入水中,一方面能夠緩解學生緊張心理,另一方面對于其較快掌握游泳技巧也非常有利。所以高職院校游泳教學中,針對于體育專業(yè)學生應該既保證其掌握游泳知識與技能,同時又要培養(yǎng)救生能力,將游泳實踐課安全系數(shù)提高。
很多體育專業(yè)學生認為自身體格強健,具備了救人的能力,往往在遇到溺水事件時盲目跳水救人,不但不會救人,而且很有可能失去自己的生命,這都是由于救生安全意識、技能薄弱導致的。所以應該使學生明白當有人求救的時候,要做到冷靜處理,將自身技能運用的同時,確保自己的安全。同時還要將救生安全意識提高,在遇險情時,能夠做到冷靜思考,采用合理的方法處理,不盲目,不大意。救生安全意識的提高能夠使學生在施救時知道應該做什么,要做什么,如何更好的去做。
對于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學生而言,游泳既是體育鍛煉的項目,同時也是生存的技能。自救與施救同等重點,在游泳教學中,學生掌握了自救方法,便可以在遇到危險時學生如何自救;掌握了施救方法,同樣也能夠救出溺水之人。所以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學生游泳救生能力培養(yǎng)應該基于游的基礎之上,學會自救與施救,這也是當前社會生存的重要技能之一,其價值與意義非常深遠。
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學生游泳救生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使學生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能夠準確做出判斷與反應,積極采取有效應對措施,所以必須要具備非常強的應用性。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游泳教學是其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服務于素質教育,所以也要以此為依據(jù),將游泳教學健身功能性充分體現(xiàn)出來,使體育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體質增強、技能提高的目標得到有效滿足。在游泳救生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怎樣才能實現(xiàn)健身與應用有效結合,均衡分配,這便成為了高職院校體育老師教學中需要關注到的重點。
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游泳教學時,并不能僅僅局限在救生技能傳授這一單一內容中,將安全理念和技術有效融合也是重點。安全理念以預防作為原則,也就是使學生意識到危險未到來之前就應該正確認識其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源,能夠主動自覺的提高安全意識,進而將這些危險規(guī)避;另外當危險發(fā)生時,同樣能夠及時將掌握的安全技能、知識運用,不慌不亂、謹慎小心。由此可見,安全理念的培養(yǎng)若是被弱化,將重點只是放在技能傳授方面顯然是不夠的,只能使危險系數(shù)增加,同時與游泳救生能力培養(yǎng)最終目標相背離。與此同時,游泳技術不夠熟練,不夠扎實,安全便失去了保障,所以,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游泳教學中,要尋求安全理念和技術同發(fā)展路徑,分析近幾年溺水事件問題,以此為基礎,對多種因素充分考慮,實現(xiàn)理念、技能共培養(yǎng)。
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中游泳教學設置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將安全教育目標真正意義上落到實處,將潛在安全風險有效規(guī)避,使學生在安全穩(wěn)定的氛圍中成長。游泳救生能力培養(yǎng),一方面是為了使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另一方面就是擴大防范傷亡技術的使用,確保救生能力穩(wěn)定提高。而游泳救生中往往涉及到的環(huán)境較為復雜多變,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救生方法呈現(xiàn)出多樣化,不同類型救生器材的使用能夠將風險降低,救援效率提高,例如救生圈、救生艇等,而傳統(tǒng)的游泳教學中將健身作為重點,所以環(huán)境的選擇具備了安全穩(wěn)定特點,這樣極易將救生器材如何使用忽視。另外救生器材并非隨處可見,而隨身攜帶也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在溺水事件發(fā)生時,環(huán)境復雜,此時本能徒手救生便成為了關鍵,這就要求學生會抬頭捷泳、蛙泳等,將救生效率提高,降低救生其他風險發(fā)生幾率。所以學生游泳救生能力培養(yǎng),要重視救生器材、徒手救生有效結合,這也是遵循的關鍵原則。
一直以來,我國很多學校都未給予體育教學較多的重視,而游泳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無法得到較高的關注度,不僅難以對游泳運動健身、休閑、娛樂等價值、功能性持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而且即使一些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開設了游泳課程,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形式化嚴重,僅僅將一些簡單的游泳技巧傳授給學生,對于學生的要求也較低,只要會游即可,不會更多的關注到學生救生能力培養(yǎng)方面,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當前高職院校對于學生游泳救生能力培養(yǎng)的不重視,教學理念相對落后。除此之外,在游泳教學過程中,老師將大部分時間放在了學生游泳競技、知識的講解上,卻對學生安全、自救、施救意識培養(yǎng)忽視了,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很少,不僅教學效果、質量無法得到保障,而且對于學生救生能力培養(yǎng)非常不利。
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老師在游泳教學中,認識不足,教學內容依然將游泳看作是競技形式的體育運動項目,所以導致教學環(huán)節(jié),將教學側重點放在了學生是否準確掌握游泳技能與技巧,游泳時的動作是不是規(guī)范。雖然這些內容的傳授也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僅僅停留在此方面,卻將游泳安全救生教學忽視,這也是當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而體育專業(yè)學生選擇學習游泳也只是為了學會,不管是老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都充分體現(xiàn)了當前體育游泳教學中的內容無法使學生游泳學習需求得到滿足,未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突出顯社會實用性,慢慢的學生學習興趣會越來越低,參與度自然也會下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既要使學生休閑娛樂、強身健體等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同時也應該考慮到其實踐應用功能,向著多樣化轉變。為此游泳教學內容的設置如果只是重視學生技能培養(yǎng),便失去了價值與意義,無法確保學生會游,而且安全的游。
當前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游泳教學最后的教學考核,其標準的設置以終結性、定量化評價作為了重點,根據(jù)相關的競技要求與標準對學生實施統(tǒng)一化、整體性的考核,通常情況下評價的內容主要包含著理論知識的掌握,技能技術成績以及日??记谌矫?,并未涉及到學生救生意識、能力方面的評價。由于每個學生體質、性格、能力等學習情況不同,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也有些學生平日游泳學習很努力,日常表現(xiàn)優(yōu)異,但是評估時與考核要求有些差距,但是這并不代表學生游泳技能的全部,而終結定量性的評價對于此類學生而言是不公平的,極易打消其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越來越低,自信心喪失,慢慢的產生抵觸心理,不愿意參加游泳教學相關課程。
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游泳教學中,學生救生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將側重點放在競技與健康安全共同發(fā)展的角度。傳統(tǒng)游泳教學中,對于學生救生能力培養(yǎng)有所忽視,在學生學會游泳的基礎之上會適當?shù)拈_展醫(yī)療、危機處理、自救、他救方面的教學知識,將大部分的時間放在了游泳技能方面,救生方面涉及很少,針對此情況,高職院校體育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將教學理念轉變,而學校要做好監(jiān)督,加大宣傳力度,使每一位老師都能認識到游泳救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既要傳授學生基本技能,同時又要重視學生救生能力培養(yǎng)。
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游泳課程的設置,要將教學目標明確,將自救、他救作為重點內容。游泳教學應該將學生生存作為首要目的,之后才是健身、醫(yī)療、競技需求,而不能將游泳教學作為競技培養(yǎng)。為此要想培養(yǎng)學生游泳救生能力,就要將教學內容中的救生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在遇險時做到安全保護。另外還要教會學生如何與救助者、被救助者配合,在游泳教學整個過程中始終觀察救生能力培養(yǎng)。
(1)安全游泳。
在游泳課程開始之前,要將準備工作做充分,將安全教育內容優(yōu)化設計,做好健康體檢,確保學生處于一個安全的教學環(huán)境中。同時教學環(huán)節(jié),關于校外游泳安全意識應該作為重點,告訴學生游泳場所、時間、環(huán)境、天氣的選擇非常重要,不在惡劣天氣下去游泳,選擇那些具備正規(guī)證件的游泳場所,做好安全防護;戶外游泳要對地形仔細觀察,亂石、雜草水域不要游泳。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旅游教學所面向的對象都是一些具備了一定知識以及理解能力的學生,可以在理論知識講解過程中將流體力學原理融入,對人體浮力進行講解,同時還可以涉及水反作用力相關理論,使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以此來更好的給予實踐指導,為學生救生能力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2)水中自救。
在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中,很多學生最初都不會游泳,水性特別熟悉的學生非常少,為此游泳教學首先應該針對呼吸、浮體以及滑行等方面進行教學,尤其是呼吸方面,應該在游泳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涉及,這也是學生游泳救生能力培養(yǎng)的重點。其中意外落水自救時包含的教學內容有:身體自然滑入、仰臥、俯臥、漂浮、站立、輪轉劃水、雙手壓水、踩水等,這些教學內容都在學生自救、自我平衡等能力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水中救助他人及被救的配合。
施救與被救過程中需要配合好,在此部分的教學中要掌握兩方面內容:一是施救者向被救者投施救設備,例如,浮具、繩索等,確保準確瞄準目標,此教學環(huán)要,老師要多次提醒學生如果不會游泳不得下水施救;二是要訓練自己遇到溺水時如何與施救者配合,通過浮具,以此來保證呼吸暢通,在水中漂浮或進行持續(xù)游;將繩索、木棒抓住,讓另一個同學牽拉,進而體驗如何才能更好的配合施救者;三是教學內容中還要涉及到如何在著裝游泳時將衣服快速脫去。
(1)實施分層教學。
在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游泳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所涉及到的面非常廣泛,所以應該采用比較科學合理的方法給予學生引導,逐漸培養(yǎng)學生救生能力。為此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學情,將教學進行分層,劃分為各個階段,不同層次,難易分明,進而實現(xiàn)團材施教目的,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游泳課程中收獲不同的救生技巧與技能。老師可根據(jù)學生不同技能水平將游泳教學分為四個層次,不同層次所涉及到的教學難易程度不同,但是都要將游泳技能、救生能力以及相應的評價標準涵蓋其中。不同學情的學生可以自身需求為依據(jù),從中選擇適合的游泳、救生教學內容。
(2)結合藍墨云班課軟件展開教學。
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游泳課程非常有限,課時較少,而且參與學習的學生基礎不同,如果老師依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各個學生學習需求,為此老師可將傳統(tǒng)教學與線上教學有效結合,課堂中側重點在于游泳技能、救生技巧實踐操作的練習,課前以及課后則采用藍墨云班課件給予補充。在游泳教學課程開始之前,老師可將救生內容在線上課堂中發(fā)布,學生能夠借助手機、電腦等觀看救生技能視頻,做好提前預習以及課后復習,通過此方法能夠使學生對救生安全以及理論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后續(xù)救生技巧的學習提供了保障,使學習進度加快的同時,為救生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在無形之中使學生安全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提高。在組織學生觀看救生技能視頻時,使學生直觀感受自身、他人遇險時應該怎樣做好自救與施救,不僅有利于學生救生理論、技能的掌握,而且使學生游泳技能實用性提高,確保了游泳救生教學中更加安全。同時借助線上教學平臺,師生間可以進行有效的互動,學生可將救生學習中的一些問題提出,而老師則在第一時間給予學生回答,幫助學生解決難題,更有利于學生游泳救生能力的提高。
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游泳救生教學過程中,關于課程評價應該以生為本,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避免出現(xiàn)一刀切現(xiàn)象。既要涉及到終結評價,同時又要包括過程評價,在過程評價中,考核側重點放在學生日常出勤、學習態(tài)度、積極性、方法掌握方面,也可以將藍墨云課件教學作為評價內容,對學生課下救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估。而終結評價過程中,既要包括游泳救生實踐能力,同時還要將救生理論知識涵蓋其中,強化學生救生能力的培養(yǎng)。關于考核分數(shù)的比例,則可以將實踐課分值占比大一些,理論少一些。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將關于救生能力相關的評價貫穿,評價方法的選擇要以學生個體差異為重要的依據(jù),根據(jù)不同學生游泳基礎為根本設置相應的評價標準,確保評價標準公平、公正、公開,將側重點放在學生在救生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配合度、能力提升方面,對于有了明顯進步的學生應該給予更多鼓勵,而不是以最后的成績片面的評價學生的能力,使評價更加科學、更加合理,才能助推學生游泳救生能力更好的培養(yǎng)。
當前在我國很多高校都已經開設了游泳課程,逐漸的掌握游泳技能以及救生技巧成為了每一位體育專業(yè)學生必備能力,這不僅僅與社會發(fā)展需求相符,而且關系到了學生人身安全。為此高職院校體育專業(yè)游泳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傳授學生基本的游泳技能以外,還要重視學生救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具備自救、施救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游泳課程與社會實踐更好的銜接。所以體育老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將教學內容不斷豐富的同時,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救生教學更具針對性、實用性。除此之外,還要將評價方法進行改革,確保評價的公平性、公正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多種自救、施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