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顯 李丹婷 張輝松 黃欲曉
(1.欽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廣西欽州535000;2.廣西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南寧530007)
欽州赤禾簡稱赤禾,又稱潮禾、毛禾,是一種生長在海邊灘涂、野生性較強的耐鹽水稻,屬于海水稻的一種。主要種植在江河入??诘?、咸水交匯的沿海灘涂地帶,在欽州市主要分布區(qū)域是大風江、欽江、大欖江、茅嶺江、金鼓江等江河入??跒┩繀^(qū)域。欽州赤禾產品稱為海紅米。早在明朝年間就有了種植的記載[1],繁衍至今,它不懼海水的潮汐浸泡,比普通水稻具有更強的耐澇、耐鹽等能力。但欽州赤禾的產量較低,常規(guī)種植平均畝產量一般為100 kg 左右,高產的也只有200 kg 左右,米質粗糙、米飯口感也不太好。但因欽州赤禾具有藥膳功能,營養(yǎng)價值又很高,且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市場前景看好。
廣西擁有海岸線長達1 500 多千米,而欽州市就占了500 多千米,灘涂資十分豐富,適合赤禾生長的海灘涂有14 萬多畝,而這些灘涂地難以種植其他普通作物,長期處于丟荒狀態(tài)。目前,欽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正在努力地發(fā)掘、利用欽州赤禾的野生特性等資源來充實豐富水稻的育種材料,期望選育出一系列耐鹽、高產、高品質的水稻新品種。通過改善米質、提高產量、擴大赤禾的種植面積,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欽州赤禾,對推動欽州海紅米產業(yè)化發(fā)展和產業(yè)振興鄉(xiāng)村及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具有積極的意義[3]。
欽州赤禾是欽州市地理標志產品,它是一個野生性較強的古老的地方水稻品種,具有典型的感光性。在廣西欽州作中晚稻種植,適宜的播種期一般在當年的 5月底至 6月份,11月初收獲,全生育期150 d 左右。分蘗力中等,株高220 cm 左右,穗長22~24 cm,千粒重 22~25 g,谷殼黃褐色,谷粒扁圓形,谷尖有芒,芒長 5~10 cm ,糙米粒長 5.6~5.8 mm、寬2.5~2.6 mm,長寬比(2.2~2.3):1,米粒呈胭脂紅色,蒸煮后有芋香味,有嚼勁。
赤禾具有較強的野生稻特性,再生能力很強,不懼海水潮汐倒灌浸泡,即便是經過海潮的倒灌沖擊而產生倒伏,也幾乎不發(fā)生穗上芽現(xiàn)象,具有很強的抗逆性和抗病、耐鹽能力。欽州赤禾是一種較適宜在海邊灘涂種植的耐鹽水稻,耐鹽度可達13‰。
據(jù)國家食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對欽州海紅米的檢驗報告顯示,欽州海紅米富含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等物質,其中,蛋白質每100 g 含量為10.9 g,飛燕草素31.6 mg/kg,矢車菊素89.0 mg/kg,矮牽牛素 24.6 mg/kg,天竺葵素 54.4 mg/kg,芍藥素 48.6 mg/kg,鐵 11.8 mg/kg,鋅 32.8 mg/kg,鈣135 mg/kg,硒 0.096 mg/kg(表 1)。由于欽州海紅米的鐵、鋅、鈣含量是普通大米的2 倍左右,具有藥膳功能,對產婦、術后病人、抵抗力差等人群的身體恢復以及免疫力提高有極大幫助,是一種能滿足中高端大米市場需求的綠色有機健康食品。
2017 年(表 2)和 2019 年(表 3)多點試驗數(shù)據(jù)表明,常規(guī)種植模式下,欽州赤禾的平均產量為100 kg左右,倒伏對赤禾的灌漿和結實率有一定的影響,倒伏時間越長結實率越低,千粒重越小,產量越低。
欽州赤禾株高一般都在2 m 以上,在海水潮汐倒灌沖擊下很容易倒伏,當植株生長到孕穗期之后(株高達1.5 m 左右),在潮汐的帶動下便陸續(xù)開始出現(xiàn)倒伏,但其耐澇和耐鹽性較強,倒伏后也幾乎不發(fā)生穗上芽現(xiàn)象,這可能與欽州赤禾的種子具有較長的休眠期有關。
表1 欽州海紅米與普通稻米(白米)鐵鋅鈣等含量對照
表2 2017 年赤禾不同種植點試驗數(shù)據(jù)記載
表3 2019 年欽州赤禾不同種植地點部分試驗數(shù)據(jù)記載
生產用種選擇經過去雜去劣的籽粒飽滿、無病蟲害的健康種子。
播種前先把秧田耙好,按畦面寬1.2~1.5 m、溝寬30~40 cm 的規(guī)格起畦。整地時施足腐熟農家肥或淋足糞水,或施商業(yè)有機肥50 kg/畝作底肥,促進秧苗的健康生長。
在廣西欽州作中晚稻種植,在適宜播種期播種,直播栽培方式用種量5~6 kg/畝,塑盤拋秧栽培方式用種量 2 kg/畝[2],人工插秧栽培方式用種量 4~5 kg/畝。播種前先把種子置于清水中浸泡24~36 h, 然后撈出并用清水洗凈,再進行催芽。待80%以上種子的芽長到3 mm、根長5 mm 左右時即可播種,并用遮陽網進行覆蓋保護,以避免種子被高溫燒傷或雨水沖刷。
2.4.1 秧田的水分管理 秧田期水分管理以濕潤管理為主,如遇持續(xù)陰雨天氣時要排干田水,防止?jié)n水,減少爛秧死秧。當陽光較強、水分不足時要及時灌溉,確保秧苗的健康生長。
2.4.2 秧田的肥料管理 對于長勢弱的秧苗,在陰天或晴天傍晚用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噴施,以促進秧苗的生長。移栽前5~7 d 施送嫁肥,用稀糞水或沼氣液或1%~2%的尿素液淋施[4]。
2.4.3 秧田的病蟲害防治 欽州赤禾一般很少發(fā)生病蟲害,如有發(fā)生,可在移栽前3~5 d 用異稻瘟凈加病毒A 或吡蟲啉加病毒A 等噴施,預防螟蟲、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等病蟲害的發(fā)生。
欽州赤禾適宜移栽秧齡為15~20 d,葉齡為3.0~4.5 葉。根據(jù)當?shù)貧夂蛱攸c,及時將秧苗移栽到大田,并合理密植[5]。
欽州赤禾的植株生長較為茂盛,盡量做到淺插、直插。種植密度為 30 cm×40 cm,每穴 1~2 粒谷苗,并及時查苗補缺,確保插足基本苗。
由于赤禾一般都種植在有海潮灌注的較低洼田塊,土層深厚,各種營養(yǎng)成分十分豐富,所以,栽培過程一般都不用施肥和噴農藥,整個生產過程十分綠色環(huán)保。對于受海水潮汐影響較小、肥力不足的個別田塊,移栽前宜于犁耙田時撒施經有關部門認證檢測達標的生物有機肥每畝100 kg 或農家肥300 kg作基肥。
一般情況下,赤禾在生長期間很少發(fā)生病蟲害,或者發(fā)生較輕,可采用燈光誘殺、性誘劑誘殺等輔助手段來進行病蟲害的防治。
當?shù)竟裙攘S?0%以上變黃成熟時即可收割。收獲后要及時脫粒、曬干或烘干,并做好包裝、入庫貯藏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