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艷華
1. 呂梁學(xué)院生命科學(xué)系(離石 033000);2. 山西省特色植物功能成分工程研究中心(離石 033000)
菠蘿也稱鳳梨,是鳳梨科鳳梨屬多年生單子葉常綠草本植物[1],含有豐富維生素、膳食纖維、果糖和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成分。它口感酸甜,風(fēng)味獨特,營養(yǎng)價值豐富,可以增進食欲,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但是菠蘿外形較大,去皮不容易,食用不方便,鮮切菠蘿能保持菠蘿的口感,營養(yǎng)價值流失較少,具有新鮮、便捷、衛(wèi)生和營養(yǎng)的優(yōu)勢,鮮切水果和蔬菜有很大的發(fā)展前景[2]。
切割果蔬是指經(jīng)過分選、洗滌、去皮、切割、包裝等方式處理新鮮蔬菜水果的原材料,處理后水果蔬菜原材料仍然保持新鮮狀態(tài)的加工產(chǎn)品[3-4]。新鮮水果蔬菜的切割處理會加劇果蔬的代謝反應(yīng)和呼吸強度,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yīng),如氣味、變色、失水、老化等,失去新鮮水果蔬菜的特征,降低鮮切產(chǎn)品的質(zhì)量[5],進而腐敗變質(zhì)導(dǎo)致產(chǎn)品貨架期縮短。但是,切割處理可以參與清除切割損傷所引起的活性氧反應(yīng),能使水果蔬菜啟動抗氧化防御系統(tǒng)來提高抗氧化能力[6-8]。李靜等[9]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切割方式對萵苣的品質(zhì)無顯著影響,但鮮切可顯著提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的上升和誘導(dǎo)酚類物質(zhì)的合成,從而使鮮切萵苣的抗氧化活力提高。
試驗以菠蘿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切割方式對菠蘿的抗氧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響,找到一種最合適的切割方式,使抗氧化性活性最強,為鮮切菠蘿的切割、保鮮和食用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愈創(chuàng)木酚、鄰苯二酚、聚乙烯吡咯烷酮、抗壞血酸、2, 6-二氯酚靛酚鈉、鹽酸、甲醇、Tris、檸檬酸(均為分析純)。
1.2.1 材料預(yù)處理方法
從超市選擇菠蘿果實大小均勻、無損傷、無蟲害的成熟菠蘿進行試驗。將果實用清水清洗后,用鋒利的不銹鋼刀去除冠芽,去除果皮、果眼以及去除不可食用的部分進行切割處理。將整個菠蘿分別切割1 cm正方體的塊狀,2 cm正方體的塊狀和3 cm正方體的塊狀,在切割處理之后,將其置于塑料托盤中,用保鮮膜密封,置于溫度設(shè)定為4 ℃冰箱中,并且于0,6,12,18和24 h時段測定各項抗氧化性指標(biāo)。試驗重復(fù)3次,取平均值。
1.2.2 測定指標(biāo)及方法
CAT活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POD活性采用愈創(chuàng)木酚法測定;PPO活性采用鄰苯二酚比色法測定[10];抗壞血酸(ASA)采用2, 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11];類黃酮含量測定參照曹建康等[10]的方法。
原始數(shù)據(jù)處理及圖表的繪制均采用Microsoft Excel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的方差分析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處理。
CAT是植物組織中一種主要的防御酶,在活性氧清除酶代謝系統(tǒng)中,過氧化氫酶主要的作用是降解H2O2[10]。由圖1可知,貯藏期間不同切割方式處理菠蘿的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馮少鋒等[12]進行3個菠蘿品種在低溫脅迫下CAT活性的試驗,結(jié)果表明,隨著時間延長,CAT總體的變化趨勢是先升后降,CAT活性前18 h迅速增加,18 h達(dá)到峰值,18 h后有所下降,但是CAT活性不低于0 h的活性,菠蘿的CAT活性在不同切割方式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赡艿脑蚴?,切割處理可以影響細(xì)胞組織中活性氧含量,切割處理可以顯著提高過氧化氫酶的活性。這說明貯藏期間不同切割方式提高菠蘿CAT活性。3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CAT活性始終高于同期1 cm正方體塊狀和2 cm正方體塊狀,且18 h,3 cm正方體塊狀菠蘿的CAT活性為51 U/(g FW·min),是0 h的2倍多,3 cm正方體塊狀的切割方式顯著高于其他2種切割方式(p<0.05),3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對CAT活性的影響越大。因此,貯藏期間不同切割方式提高菠蘿的CAT活性,且3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切割方式影響最好。
圖1 切割方式對菠蘿CAT活性的影響
如圖2所示,貯藏期間,不同切割方式處理的菠蘿POD活性始終保持上升趨勢,說明不同切割方式處理提高POD活性。過氧化物酶活性在貯藏期內(nèi)活性不斷上升,可能是因為,一方面要參與清除切割損失所引起的活性氧反應(yīng),另一方面要參與生成植物機體自我保護產(chǎn)生木質(zhì)素的反應(yīng)。邵志遠(yuǎn)等[2]研究切割方式和包裝方法對鮮切菠蘿POD活性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這種差異可能是因為試驗時間短,溫度低,只能得出24 h之前的試驗結(jié)果。在18 h,3 cm正方體塊狀菠蘿的POD活性變化最顯著(p<0.05),比同期1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高出1 368 U/(g FW·min),3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在放置過程中其POD活性始終高于同期的1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和2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3種切割方式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3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對POD活性影響越大。因此,貯藏期間切割處理能夠增強菠蘿的POD活性,且3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切割方式影響最好。
圖2 切割方式對菠蘿POD活性的影響
PPO是一種含有銅的氧化酶,PPO的活性在植物組織褐變中影響很大,PPO催化鄰苯二酚形成褐色的醌[13]。由圖3可以看出,貯藏期間不同切割方式處理的菠蘿PPO活性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前6 h,PPO活性增長速度不明顯;12~18 h,PPO活性增長速度顯著,3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在18 h達(dá)到峰值,PPO活性為79.5 U/(g FW·min),PPO活性是0 h的3倍,在0 h PPO活性最小,為21.2 U/(g FW·min),24 h的PPO活性最小,為22.5 U/(g FW·min),說明貯藏期間切割方式處理提高PPO活性。隨著時間增加,在18 h內(nèi),PPO活性最大的是3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其次是2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在24 h,PPO活性為2 cm正方體塊狀>3 cm正方體塊狀>1 cm正方體塊狀,3種切割方式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2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切割方式對PPO活性影響最好。因此,貯藏期間不同切割方式提高PPO活性,且2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切割方式影響最好。
ASA主要來自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中,是植物重要的抗氧化劑,可以作為還原劑,作用是直接參與活性氧物質(zhì)的清除。鮮切可引起細(xì)胞組織破裂,果汁汁液流出,嚴(yán)重失水,水溶性抗壞血酸的嚴(yán)重流失。由圖4所示,貯藏期間不同切割方式處理菠蘿的抗壞血酸含量呈現(xiàn)下降趨勢,說明切割處理會導(dǎo)致抗壞血酸含量下降,可能是因為,菠蘿經(jīng)過切割處理,細(xì)胞汁液外流,營養(yǎng)成分外流,機體的損傷應(yīng)激能力加快,生理生化反應(yīng)速度加快,呼吸速率增加,消耗底物隨之增多。貯藏期間下降最少的是1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下降8 mg/100 g,下降最多的是3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下降12 mg/100 g,說明3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ASA含量損失最多,可能是因為切割處理后,3 cm正方體塊狀菠蘿與氧氣接觸面最大,ASA更易氧化分解,導(dǎo)致?lián)p失最多。在12 h,3種切割方式無顯著性差異,在6 h,3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與1 cm和2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有顯著性差異,1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與2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無顯著性差異,在18和24 h,1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與2 cm和3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有顯著性差異,2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與3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無顯著性差異,在24 h,1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處理方式對ASA含量影響最好。
圖3 切割方式對菠蘿PPO活性的影響
圖4 切割方式對菠蘿ASA的影響
水果和蔬菜組織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次生代謝物,如類黃酮和花青素等。這些物質(zhì)在植物生物抗氧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9],類黃酮物質(zhì)是大自然最好的天然抗氧化劑[14]。如圖5所示,貯藏期間類黃酮含量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趨勢,12 h達(dá)到峰值,3種切割方式處理類黃酮含量分別為69.1,74.65和78.35 mg/100 g,0 h類黃酮的最小含量,為41.55 mg/100 g,24 h類黃酮的最小含量,為61.05 mg/100 g,高于0 h類黃酮含量(p<0.05),說明在一定時間內(nèi),切割方式處理會導(dǎo)致類黃酮物質(zhì)含量上升,與李佳慧等[15]的研究生姜類黃酮物質(zhì)的試驗結(jié)果一致。在12 h,3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顯著高于同期其他2種切割方式(p<0.05),在18 h后,2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高于同期其他2種切割方式,說明貯藏期間2 cm正方體塊狀的切割方式對類黃酮含量影響最好。
圖5 切割方式對菠蘿類黃酮的影響
在水果蔬菜組織中,主要的抗氧化酶是PPO、CAT、POD等,用于清除活性氧對細(xì)胞膜系統(tǒng)的損害,從而維持機體穩(wěn)定狀態(tài)。試驗表明,貯藏期間CAT活性、POD活性、PPO活性均有所提高,表示不同切割方式處理的菠蘿可提高PPO、CAT和POD活性,這是因為切割處理促進活性氧物質(zhì)產(chǎn)生,同時增加菠蘿組織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在24 h,3 cm正方體塊狀的切割方式對菠蘿CAT、POD活性影響最大,但是2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PPO活性大于同期其他2種切割方式,說明貯藏期間2 cm正方體塊狀切割方式對菠蘿抗氧化活性影響最好。貯藏期間不同切割方式處理菠蘿中ASA含量呈現(xiàn)下降趨勢,說明切割處理會導(dǎo)致ASA含量下降。3 cm正方體塊狀切割方式的效果最為顯著。但在18 h,2 cm正方體塊狀菠蘿的類黃酮物質(zhì)含量均高于1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和3 cm正方體塊狀的菠蘿,說明貯藏期間,2 cm正方體塊狀切割方式對菠蘿的影響最好。因此,貯藏期間適當(dāng)切割有利于菠蘿提高其抗氧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