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巖勤 李玉桂 楊盛剛 王聰 高秀麗,2,3
(貴州醫(yī)科大學 1藥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微生物與生化藥學工程中心;3藥用植物功效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以腹痛、腹瀉、便血等為特征的易復發(fā)性炎癥性腸病〔1〕,近幾年尤其是在亞洲,南美和中東地區(qū)其發(fā)病率持續(xù)上升〔2,3〕。迄今UC尚缺乏有效的藥物來治愈,研究者認為UC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與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腸道菌群和異常免疫反應等多種因素有關〔4〕。 UC患者與正常人群相比腸道中條件致病菌數(shù)量明顯增多,而且雙歧桿菌、乳酸菌等腸道正常菌群的數(shù)量明顯下降〔5,6〕。秦廣大等〔7〕將枯草桿菌和屎腸球菌(美常安)與青春雙歧桿菌(麗珠腸樂)分別與柳氮磺胺吡啶聯(lián)用治療30例輕中度活動期UC患者,結果表明使用柳氮磺胺吡啶聯(lián)合微生態(tài)制劑用于輕中度活動期UC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單獨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房玉海〔8〕將美沙拉嗪與美常安聯(lián)合運用治療94例UC患者1個月,結果表明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另有研究表明中藥小檗堿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9〕和調節(jié)免疫應答〔10~14〕對UC具有良好的療效。本課題組通過建立與人類UC相似的葡聚糖硫酸鈉(DSS)誘導動物UC模型,探討微生態(tài)制劑治療UC的作用效果,為后續(xù)微生態(tài)制劑的實驗研究和臨床合理應用奠定基礎。
1.1材料
1.1.1實驗動物 70只SPF級雌性昆明小鼠,由貴州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體重(20±2.0)g,動物合格證號:SYXK(黔)2018-0001。
1.1.2藥物、試劑及儀器 DSS(上海翊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9606);柳氮磺胺吡啶(上海福達制藥有限公司,22160610);鹽酸小檗堿片(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2160929);乳酸菌(商品名:聚克,江蘇美通制藥有限公司,170617);枯草桿菌(商品名:枯草桿菌,華潤紫竹藥業(yè)有限公司,53160601);地衣芽孢桿菌(商品名:地衣芽孢桿菌,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201706100);白細胞介素(IL)-17A(037864)、IL-6(002293)、IL-10(002285)、腫瘤壞死因子(TNF)-α(002095) 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酶標儀(RT-6100)由Rayto公司生產(chǎn);TG16W 微量高速離心機由三和儀器源頭廠家生產(chǎn);石蠟切片機由LEIKA公司生產(chǎn);HT-200 恒溫搖床源于赫田儀器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模型動物分組 小鼠適應性喂養(yǎng)1 w,隨機抓取分組,每組10只,分為對照組、模型組、柳氮磺吡啶組、小檗堿組、乳酸菌組、枯草桿菌組、地衣芽孢桿菌組。動物實驗遵循貴州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章程。
1.2.2造模及用藥 對照組自由飲用無菌蒸餾水,每日同時間點給予生理鹽水,灌胃體積0.2 ml/10 g,連續(xù)灌服7 d;模型組自由飲用3.5%DSS水溶液,每日同時間點給予生理鹽水,灌胃體積0.2 ml/10 g,連續(xù)灌服7 d;柳氮磺胺吡啶組自由飲用3.5%DSS水溶液,每日同時間點按100 mg/kg、0.2 ml/10 g劑量連續(xù)灌服7d柳氮磺胺吡啶藥物;小檗堿組自由飲用3.5%DSS水溶液,每日同時間點按15 mg/kg,0.2 ml/10 g劑量連續(xù)灌服7 d小檗堿;乳酸菌組自由飲用3.5%DSS水溶液,每日同時間點按33 mg/kg,0.2 ml/10 g劑量連續(xù)灌服7 d乳酸菌;枯草桿菌組自由飲用3.5%DSS水溶液,每日同時間點按30 mg/kg,0.2 ml/10 g劑量連續(xù)灌服7 d枯草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組自由飲用3.5%DSS水溶液,每日同時間點按25 mg/kg,0.2 ml/10 g劑量連續(xù)灌服7 d地衣芽孢桿菌。
1.2.3疾病活動指數(shù)(DAI)評分 每日記錄小鼠體重,觀察腹瀉情況、大便性狀及便血狀況,參照評分系統(tǒng)〔15〕,進行疾病活動指數(shù)評估。
1.2.4ELISA檢測血清IL-17A表達水平 依照ELISA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2.5結腸IL-6、IL-10、TNF-α水平含量測定 取0.2 g結腸,加入5 ml生理鹽水用勻漿器勻漿充分,然后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上清液,檢測具體操作依照說明書進行。
1.2.6結腸形態(tài)觀察 取處死小鼠整段結腸,測量長度并做記錄,觀察各組小鼠結腸形態(tài):黏膜是否光滑完整,有無糜爛、潰瘍、水腫等現(xiàn)象。
1.2.7結腸蘇木素-伊紅(HE)染色觀察 用預冷生理鹽水將結腸洗凈,于結腸末端(距肛門1 cm)處剪取0.5 cm長結腸,10%中性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切片,采用HE染色法染色,光鏡下觀察。
1.3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2.1DAI評分情況 飲用3.5%DSS溶液的各組小鼠第2天大便開始偏潤,活動量與飲水量均減少。隨實驗天數(shù)增加,模型組癥狀逐漸加劇,幾乎出現(xiàn)血便或隱血現(xiàn)象;7 d后各組腹瀉發(fā)生率、便血率均比模型組低,其中小檗堿組和乳酸菌組腹瀉發(fā)生率和便血率最低,地衣芽孢桿菌組介于之間。見表1;DAI評分結果見表2,與模型組比較用藥組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各組小鼠腹瀉率、便血率(%)
2.2血清IL-17A測定結果 模型組血清IL-17A含量明顯高于使用各種藥物干預的治療組(P<0.05)。見表2。
2.3小鼠結腸組織IL-6、IL-10、TNF-α測定結果 柳氮磺胺吡啶組、小檗堿組、乳酸菌組、枯草桿菌組、地衣芽孢桿菌組的細胞因子IL-6、TNF-α含量較模型組均明顯下降(P<0.05),而IL-10含量水平明顯上升(P<0.05)。 見表2。
表2 各組小鼠DAI評分、IL-17A水平、結腸長度及結腸組織IL-6、IL-10、TNF-α含量水平比較
2.4各組結腸形態(tài)、長度及病理觀察 圖1可見,對照組小鼠結腸黏膜完整、光滑,沒有出現(xiàn)糜爛或者潰瘍現(xiàn)象,沒有明顯損傷,而模型組損傷現(xiàn)象較嚴重,乳酸菌組、小檗堿組出現(xiàn)糜爛或潰瘍現(xiàn)象相對較少。模型組較其他組結腸更細,結腸中已無成形糞便;對照組結腸長度較其他組都長,且糞便成形,說明該批次小鼠無健康問題,柳氮磺胺吡啶組、小檗堿組、乳酸菌組、枯草桿菌組、地衣芽孢桿菌組結腸長度與模型組比較顯著更長(P<0.05)。 見表2。
圖2可見,對照組結腸黏膜完整、連續(xù),無炎癥細胞和潰瘍形成;模型組結腸黏膜不完整,有潰瘍形成,腺體排列無序,隱窩缺失并出現(xiàn)大量炎性細胞;其他組經(jīng)過藥物干預后炎性細胞相對減少,潰瘍嚴重程度降低,腺體破壞程度較輕,黏膜結構較完整,治療效果較好;其中乳酸菌、枯草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組別結腸狀況與柳氮磺吡啶組狀況相仿,但優(yōu)于小檗堿組。
圖1 用藥后各組結腸大體形態(tài)
圖2 各組結腸組織病理學形態(tài)(HE,×100)
UC病因可能與腸道微環(huán)境、飲食、遺傳、免疫等多重因素導致易感性機體對腸道黏膜抗原免疫應答失調有關,但其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根據(jù)炎性因子失衡是導致UC腸道炎癥發(fā)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腸道菌群失調亦會引起多種消化道炎癥性疾病〔16〕;莊鑫〔17〕通過調節(jié)患者免疫功能,控制炎性因子水平,抑制腸道炎癥,改善腸道菌群環(huán)境,減輕腸黏膜細胞損傷,改善腸道功能。本研究用不同的微生態(tài)制劑進行干預發(fā)現(xiàn)其對與UC的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促炎因子與抗炎因子之間的平衡與UC的發(fā)病機制亦有關聯(lián)〔18〕。TNF-α由激活的單核巨噬細胞產(chǎn)生,在炎癥反應中促使其他細胞因子釋放,形成細胞因子網(wǎng)絡,擴大炎癥連鎖反應;IL-6由活化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及上皮細胞分泌,能刺激巨噬細胞或單核細胞、淋巴細胞等合成前列腺素、細胞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等炎性介質,是一種作用廣泛的促炎細胞因子〔19〕。IL-17A屬于促炎因子,由Th17細胞產(chǎn)生,能夠對UC的發(fā)生起調控作用〔20,21〕,隨著UC發(fā)病程度的加劇,IL-17A的含量持續(xù)增加〔22,23〕。UC病程發(fā)展,IL-6和TNF-α含量均隨著增高〔24,25〕。IL-10作為抗炎因子,由Th2細胞、單核-巨核細胞、B細胞分泌,研究表明IL-10含量水平的提高能有效減輕炎癥反應,益生菌或其代謝產(chǎn)物可能會通過促進IL-10表達,使其IL-10表達水平增高來達到治療UC的目的〔26,27〕。王旭霞等〔28〕研究發(fā)現(xiàn),雙歧桿菌能經(jīng)過抑制細胞因子分泌來降低腸道通透性從而對腸道黏膜起保護作用。黎莉等〔29〕研究發(fā)現(xiàn)降低TNF-α、IL-6含量能起到治療UC的作用,有助于結腸黏膜愈合。徐毅暉等〔30〕研究發(fā)現(xiàn)人促紅素能減少Th17分化生成IL-17A達到治療UC的目的。本研究顯示微生態(tài)制劑可以降低TNF-α、IL-6、IL-17A分泌水平,提高IL-10含量,并有助于維持腸黏膜上皮細胞的完整,保持腸黏膜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