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文艷 余仁杰 楊宏偉 齊寧 韓毅 胡波
(1唐山市中心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河北 唐山 063000;2九江學院附屬醫(yī)院呼吸內科;3唐山市人民醫(yī)院腎內科;4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5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麻醉科;6山東省立醫(yī)院心內科)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是一種由于肺組織和肺動脈血管病變引起的肺組織功能結構異常,最終因為右心功能負荷加重引起心力衰竭。肺動脈高壓(PH)是其中重要的生理病理基礎,因缺氧、高碳酸血癥和呼吸性酸中毒引起肺血管收縮、痙攣,導致內膜增生和肺血管重構,增加了肺循環(huán)阻力,最終引起PH〔1〕。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休克、心力衰竭等是其常見并發(fā)癥。研究表明,積極治療和預防PH的發(fā)生可以有效降低肺心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預后〔2〕。臨床治療肺心病PH主要采用西藥治療,因副作用和療效欠佳使得尋找效果理想、副作用小的治療方案顯得尤為關鍵。丹紅注射液可改善微循環(huán)、心肌缺氧,降低耗氧量(VO2)〔3〕。前列地爾具有選擇性降低肺血管阻力及肺動脈壓力等作用〔4〕。本研究采用前列地爾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對肺心病PH患者臨床療效進行探討。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唐山市中心醫(yī)院住院的肺心病PH患者10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病例組各52例,兩組患者基數(shù)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具有臨床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jīng)唐山市中心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基數(shù)資料比較
1.2診斷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肺心病PH的診斷標準〔5〕;(2)符合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制定的心功能Ⅱ~Ⅳ級;(3)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1)原發(fā)性PH及其他繼發(fā)性PH患者;(2)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3)嚴重肝臟、腎臟、腦血管疾病。
1.3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抗感染、解痙平喘、祛痰、持續(xù)低流量吸氧等對癥支持治療,對照組予以丹紅注射液(菏澤步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100 ml,國藥準字號:Z20026866)200 ml+0.9% NaCl 250 ml,靜滴,1次/d;病例組予以丹紅注射液和注射用前列地爾干乳劑(優(yōu)帝爾,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5 μg,國藥準字號:H20100047)10 μg+0.9% NaCl 100 ml,靜滴,1次/d。治療時間為2 w。
1.4觀察指標
1.4.1動脈血氣分析 采用瑞士AVLcompact3全自動血氣分析儀檢測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
1.4.2肺功能指標 采用意大利柯時邁PONYFX肺功能儀檢測肺動脈收縮壓(PASP)、肺動脈舒張壓(PADP)、平均肺動脈壓(MPAP)。
1.4.3血液流變學指標 采用South990JS全自動血液黏度動態(tài)分析儀檢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血小板聚集率。
1.4.4心功能指標 采用BLS-X3彩色超聲診斷儀(徐州貝爾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檢測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心排血量(CO)、耗氧量(VO2)。
1.4.5心肌酶指標比較 采用Cobas e411電化學發(fā)光儀檢測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肌鈣蛋白(cTn)I的濃度。
1.4.6血清炎癥因子指標 采用PZ-MB01全自動酶標儀(北京普贊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白細胞介素(IL)-6、IL-8、腫瘤壞死因子(TNF)-α和C反應蛋白(CRP)水平。
1.4.7臨床療效〔6〕觀察患者心肺功能、PaO2及肺動脈壓改善情況進行綜合評判;(1)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NYHA分級改善2級;(2)有效:臨床癥狀好轉,NYHA分級改善1級;(3)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較前惡化,NYHA分級無改善。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χ2檢驗。
2.1治療前后動脈血氣分析 兩組治療后PaO2、SaO2較治療前升高,PaCO2較治療前降低,同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治療后PaO2、SaO2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兩組治療后PASP、PADP、MPAP較治療前降低,同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治療后PASP、PADP、MPAP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較治療前降低,同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病例組治療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2 兩組動脈血氣分析比較
表3 兩組肺功能比較
表4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2.4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 兩組治療后LVEF、CO較治療前升高,VO2較治療前降低,同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病例組治療后LVEF、CO高于對照組,VO2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5治療前后心肌酶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CK-MB、LDH、cTnI較治療前降低,同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病例組治療后CK-MB、LDH、cTnI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2.6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比較 治療后IL-6、IL-8、TNF-α、CRP較治療前降低,同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病例組治療后IL-6、IL-8、TNF-α、CRP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6。
表5 兩組心功能比較
表6 兩組心肌酶指標及血清炎癥因子比較
2.7臨床療效比較 病例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7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n=52〕
2.8安全性分析 對照組發(fā)生不良反應6例(11.54%),其中肝功能異常2例、發(fā)熱1例、消化道反應2例、蕁麻疹1例;病例組發(fā)生不良反應4例(7.69%),其中肝功能異常1例、消化道反應1例,蕁麻疹2例;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43,P=0.506)。
肺心病是可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PH增高,使得右心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臟病。肺心病PH的生理病理基礎主要考慮缺氧、高碳酸血癥和呼吸性酸中毒引起肺血管收縮、痙攣,導致內膜增生和肺血管重構,增加了肺循環(huán)阻力,最終引起PH〔7〕。肺心病在代償期通常無心力衰竭癥狀,當患者肺功能持續(xù)損傷,機體長期處于低氧狀態(tài),激活造血系統(tǒng),引起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重PH的進展〔8〕。此外,血液黏稠度增加,可進一步加重心肌缺氧狀態(tài),進入失代償期后,引起右心室負荷加重,心功能下降,又將加重PH,將會引起惡性循環(huán)。因此對于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改善血流循環(huán)顯得尤為關鍵。
丹紅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丹參酮、丹參酚、紅花黃色素及紅花多糖等。中醫(yī)學理論認為,丹參性微寒而紅花溫運,二者配伍具有相輔相成,除邪而不傷正〔9〕。其中丹參酮具有抑制內皮素的合成和分泌,降低PH的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減輕心臟負荷;此外還可抑制肺動脈結構重塑,促進巨噬細胞清除內毒素,降低炎癥反應,減輕缺氧引起的內皮細胞損傷,最終有利于降低PH水平〔10〕。丹參酚酸具有增加肺毛細血管網(wǎng)開放數(shù)目,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素B2水平、改善微血管循環(huán)及抗氧化作用〔11〕。紅花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肺微循環(huán)和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肺循環(huán)阻力,進而降低PH水平〔12,13〕。黃鏗儒等〔14〕研究亦表明,丹紅注射液對肺心病患者臨床療效確切,增強患者心肺功能。
隨著現(xiàn)代研究的快速發(fā)展,藥物作用呈現(xiàn)多成分、多靶點、多通路治療特點。因肺心病PH的發(fā)病機制復雜性決定了聯(lián)合不同藥物可以作用不同生理靶點,多方位阻斷疾病進展。前列地爾是一種主要成分前列腺素E1的新型載體制劑,對于降低肺心病PH水平具有較好作用,考慮有以下作用機制:(1)可以抑制氧自由基,抑制去甲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受體結合,減少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從而有效抑制血管收縮、擴張血管、提高血流量,改善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和微循環(huán)〔15〕。(2)前列地爾可選擇性擴張肺心病PH患者肺動脈,從而降低肺動脈壓力,改善肺通氣/血流比值,減少無效通氣〔16〕;(3)擴張肢體靜脈,改善心、肺及腎臟血流量,降低肺心病PH患者肺動脈壓力〔17〕;(4)可以降低血栓素A2水平,緩解肺血管痙攣,改善肺通氣功能等作用〔18〕。楊磊等〔19〕研究表明,前列地爾可提高心衰患者對Ca2+的攝取能力,增強心肌收縮力并改善心臟供血。
綜上所述,前列地爾聯(lián)合丹紅注射液對肺心病PH患者療效顯著,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改善血流流變學,降低炎癥反應程度,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安全性較好??紤]本研究樣本量較小、觀察時間較短,存在不足之處,還需增加樣本進一步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