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強
(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qū)現代農業(yè)水利事業(yè)發(fā)展中心,遼寧 鞍山 114041)
豬軟骨病主要發(fā)生于仔豬,其病因既有內因所致,也有外因引起。要針對仔豬具體的軟骨病情況,實施相應的治療方案,有效避免和控制仔豬軟骨病病情。
仔豬內分泌調節(jié)方面如果發(fā)生功能障礙情況,則會影響仔豬對磷、鈣、VD的吸收以及有效利用,引起軟骨病病發(fā)。此外,仔豬自身的胃腸功能紊亂等異常表現,也會降低仔豬對磷、鈣、VD的吸收以及有效利用率,增多有機酸在仔豬胃腸內的形成、堆積,引起軟骨病病發(fā)。由內因引起的軟骨病可分為腎性、酸中毒性、堿中毒性、缺磷性、缺鈣性、缺VD性等多種類型,這些均能促使仔豬機體自身組織結構出現改變,削減關節(jié)軟骨彈性程度與硬度,降低軟骨保護以及支持功能,使其不能滿足正常應力、摩擦力的承受需求,加劇軟骨負荷與脆弱程度,導致仔豬軟骨關節(jié)面粗糙現象愈加明顯,嚴重情況出現裂開、凹陷問題,誘發(fā)仔豬軟骨病。
飼養(yǎng)管理不當,可導致飼料含磷量、含鈣量不足或者比例不協調,引起仔豬軟骨病病發(fā)。仔豬飲食中鈣的過度攝入,容易加大仔豬血液內碳酸氫根和鈣離子濃度,升高血堿含量,這時仔豬機體想要保持血液內酸堿度處于平衡狀態(tài),便會游離出一部分骨組織內的碳酸氫根,在與血鈣結合后經過腸道從仔豬體內排出,避免仔豬出現堿中毒現象。碳酸氫根置換了仔豬骨骼內一定量的鈣,引起仔豬骨骼脫鈣,雖然避免了酸中毒現象出現,不過因為磷化物的析出會減少磷酸三鈣成分,所以會減少血堿貯存情況,誘發(fā)仔豬軟骨病。
想要做好仔豬軟骨病的防治工作,保證防治措施科學有效,就要全面掌握該病臨床癥狀,仔豬病理變化,做出精準診斷,采取合理的預防與治療方案。
仔豬患軟骨病后,機體相較于正常豬更為瘦弱,相對發(fā)育不良,仔豬行走缺少力度,伴有啃食磚墻土的喜食行為,四肢逐漸發(fā)生彎曲變化,骨節(jié)慢慢腫脹,由于上腮骨與下腮骨出現腫大問題,所以咀嚼受到一定影響,仔豬軟骨病后期頻繁臥地,站起困難,病情嚴重時有四肢麻痹、大便下瀉的表現。
仔豬在肉眼觀察下,可以發(fā)現以下病理變化:健康仔豬關節(jié)軟骨具有良好光澤性,表面較為光滑,顏色為白色,無損傷情況?;加熊浌遣∽胸i的關節(jié)軟骨,缺少光澤,伴有裂開、凹陷、糜爛、充血等情況,表面十分粗糙,顏色與白色存在差異,病情嚴重仔豬存在軟骨下骨的露出問題,觀察軟骨切面,明顯增厚了關節(jié)軟骨,有出血問題發(fā)生在軟骨基部,伴有壞死(部分)情況,軟骨向干骺端、骨骺的伸出形狀為不規(guī)則形狀。
仔豬在鏡檢下,可以發(fā)現以下顯微變化:發(fā)生病變的仔豬關節(jié)軟骨,增生了大量的軟骨細胞,這些細胞在局部集中堆積,仔豬軟骨滯后后堆積細胞形成突出物,向成骨區(qū)伸入,仔豬骨組織和軟骨組織交互分界明顯,軟骨組織被損傷后,出現逐步萎縮、壞死的情況,最終由纖維結締組織充分填充了仔豬軟骨。
養(yǎng)豬人員可根據仔豬軟骨病的內外病因、臨床表現初步診斷,與當地獸醫(yī)技術人員充分聯系后,根據肉眼觀察和鏡檢下的病理變化,得到最終診斷結果,為治療方案和防控措施的制定、執(zhí)行提供有力保障。
養(yǎng)豬人員要針對仔豬成長、飼養(yǎng)、管理需求,從疾病以預防為主的角度出發(fā),加強對仔豬的關注和精細化管理程度,避免仔豬的飼料單一問題,將適量骨粉加入飼料內,保證仔豬機體影響需要被及時滿足。在母豬妊娠期間,做好礦物質和維生素的補充工作,從母體吸收利用鈣、磷方面,為仔豬機體有效利用鈣、磷提供鋪墊。仔豬可適當在安全衛(wèi)生的室外增加光照,同時保持仔豬圈舍衛(wèi)生水平達標,及時開展保暖、防寒、通風等措施。
養(yǎng)殖人員在進行磷酸鹽、骨粉飼喂的同時,可對患病仔豬注射VD1 次/周,200 萬IU/次,2~3 次即可。(1)仔豬患病早期可選擇不用藥的治療方法。在火里煅燒牛骨,將其研為細末狀,在仔豬飼料內均勻拌入,按照約25g/d的標準飼喂,連續(xù)7~8d 可見效。(2)肌肉注射4~6mL 維丁膠性鈣(注射液),仔豬2 次/d,連續(xù)5~7d。(3)軟骨病嚴重的仔豬,可靜脈注射3%磷酸鈣溶液100mL,仔豬1 次/d,連續(xù)3~5d。此外,也靜脈注射10%葡萄酸鈣溶液20~100mL,還可靜脈注射10%氯化鈣鈣溶液20~5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