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峰
摘 要: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不斷優(yōu)化博物館文物陳列與保管極具意義和價值,本文在概述其必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下幾點對策:提高對文物陳列與保管的重視程度,優(yōu)化文物陳列與保管環(huán)境,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有效管理,突出博物館的文化特色。
關鍵詞:文物保護意識;博物館;文物陳列
引言
我國許多博物館都會定期向觀眾開放,讓觀眾能夠看到更多豐富的藏品,這些藏品通常情況下通過對外的展覽可以向公眾展示自己的豐富館藏,繼而展現(xiàn)在當?shù)亻_展的歷史研究成果。不同博物館會選擇從不同的歷史發(fā)展角度實現(xiàn)對館藏文物的展覽,有時會按照時代發(fā)展順序進行陳列, 有時會按照展覽內容進行分類等。為了進一步加強文物的陳列與保管,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提升工作人員對文物的保護意識,避免由于缺乏文物保護意識而出現(xiàn)過多問題。
1 博物館文物陳列與保護現(xiàn)狀與存在的問題
1.1 保管條件與國家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盡管國家對文物的陳列與保管有著明確的要求,各地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博物館等單位對文物的陳列與保管工作也非常重視,但是由于文物陳列與保管工作對外界環(huán)境條件有著較高的要求,而配備相關設備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很多基層單位受資金和內部環(huán)境等因素的限制,無法按照國家有關要求配備必要的設備,導致文物存放很容易因為外界條件發(fā)生氧化、腐蝕等現(xiàn)象。由于展示空間有限,部分文物長期放置于庫房中,無法發(fā)揮展示價值。上述現(xiàn)象對文物陳列與保管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需要人們高度重視[1]。
1.2 文物陳列條件差
部分博物館的倉庫面積小、保護設備陳舊,環(huán)境潮濕且惡劣,不利于文物的保護,甚至有些博物館對文物的擺放十分隨意,這說明了博物館的文物保護意識淡薄,根本就不重視文物保護,未能引入先進的技術,甚至基礎設施不完整,無法采用先進的技術對文物進行保護,只能采用一些傳統(tǒng)的保護方法。
1.3 對文物產生的細微變化缺乏有效監(jiān)管
受外界條件的影響,文物保管與展覽會發(fā)生細微的變化,這種變化肉眼難以觀察。例如,書畫作品的氧化和紙張掉粉等;紙質文物存放容易因為空間中水分含量過大而發(fā)生粘連現(xiàn)象,這對紙質文物而言是一種致命的打擊;盡管金屬鑄造類文物保管對外界條件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外界環(huán)境的溫濕度變化依然會對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肉眼難以觀察,導致文物細微變化長期無法得到有效處理,文物遭受破壞。這就需要文物管理人員日常加強觀察,發(fā)現(xiàn)文物的細微變化,以保證文物安全[2]。
2 博物館文物陳列與保管的相關策略
2.1 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提高對文物陳列與保管的重視
基于文化保護意識的導向,博物館應提高對文物陳列與保管工作的認識。首先,博物館應在文物陳列與保管中滲透全員參與的工作理念。文物保護不是某一個部門或者某些人的責任,而是整個博物館所有人員的責任。因此,博物館在管理中,應調動全員參與,從管理人員到基層工作人員,每個人都應明確具體的保護職責,積極推動各項保護工作的有序落實。其次,博物館應在文物陳列與保管中強調“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某縣級博物館為探索基層博物館藏品日常保養(yǎng)新途徑,引入了預防性保護理念,并開展了前期研究、文物本體評估、保存環(huán)境評估、病害原因調查, 以及可移動文物健康評測等工作,調查研究了博物館內藏品保存環(huán)境及保存現(xiàn)狀,并采取了改善博物館環(huán)境、增加藏品軟性隔離層、增加除濕材料、配置除潮箱、升級照明措施、藏品本體保養(yǎng)、配置珍貴藏品囊匣、藏品分類放置、搶救性修復部分珍貴藏品等措施。在此種理念的指導下,博物館文物的保管工作變得更加主動,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次,博物館應在文物陳列與保管工作中強調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基本思想。博物館需要結合文物藏品的特點,制定特殊的管理規(guī)范、制度,明確制度落實的細節(jié),形成統(tǒng)一化管理規(guī)范,這樣才能強化管理者的文物保護意識,提高文物陳列與管理的科學水平[3]。
2.2 注重文物的修復性工作
在文物陳列與保管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好文物的修復工作。文物收藏工作是博物館工作中的基礎業(yè)務,博物館應當盡快增加館藏文物數(shù)量,在文物保護意識的指導下對文物進行綜合考量,并提出針對性的舉措。為了進一步提高文物鑒定質量,博物館要注重文物鑒定人員的培養(yǎng)與招攬,提升文物鑒定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實現(xiàn)對文物價值的科學評判與認知。在完成文物鑒定工作后,博物館工作人員應當對文物進行詳細的分類,為后續(xù)的文物保護工作提供便利;工作人員要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學習先進的文物管理理念以及方法,避免對文物造成損傷。文物管理人員還要詳細了解文物保護條件以及維護方法,實現(xiàn)對文物的全面保護以及綜合分析。
2.3 展示布局設計與微觀環(huán)境保護防控
在設計博物館館藏文物展覽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僅要考慮到確保視覺藝術能夠始終貫穿于保護館藏文物的設計理念中,還要從展覽工作開展的源頭進行設計,設計內容要包含陳列室內部的整體布局以及對展柜微環(huán)境的保護防控,針對不同文物自身的特性,開展更加詳細的排查與檢驗工作。保障展覽策劃設計工作的開展能夠基于館藏文物安全性的基礎之上, 更好地滿足觀眾在欣賞過程中的視覺體驗,同時在展示過程中要注重對溫濕度的監(jiān)控以及通風設備等的考慮。在設計館藏文物過渡間與緩沖間時, 要注重設計的實用性,保障有效對外部的溫濕氣進行有效的阻隔,從而降低外部溫濕氣對室內文物造成的沖擊。針對一些脆弱且珍稀的文物,要根據(jù)其自身的特性制定出專門的展柜,最大限度地減少外界環(huán)境對文物的傷害,并有效降低資源的消耗。
2.4 加大專業(yè)人才引進力度
為了落實文物陳列與保管工作,博物館要結合文物保護需要,積極從高等院校引進專業(yè)人才,推動文物陳列與保管活動的有序開展。高等院校文物保護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具有較強的理論功底,他們在進入博物館工作之后,能夠結合先進的文物保護理念對博物館文物的陳列與保管工作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積極學習和使用先進的技術設備落實文物陳列與保管工作,影響和帶動原有工作人員更加積極地學習和利用先進的文物保護知識,樹立文物保護意識[4]。
2.5 確保文物的干凈整潔
在文物陳列與保管工作中,工作人員需要確保文物的干凈整潔,避免文物出現(xiàn)問題。工作人員在搬運文物時,也要注重手部的清潔,避免沾染文物包裝上的害蟲等其他影響物,進一步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為避免出現(xiàn)該問題,工作人員應先戴上手套,將文物包裝上的影響物清理掉,避免對文物造成不必要的損害。除此之外,工作人員還應當做好文物的病蟲害防治,要明白病蟲害對文物造成的影響,了解文物病蟲害的類型以及可能發(fā)生的文物蟲害問題,掌握文物蟲害防治手法。如果文物上出現(xiàn)了病害蟲問題,工作人員需要在第一時間采取措施,避免其對文物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尤其是一些紙質、布質的文物。工作人員要以文物蟲害防治為主,控制館內溫度、濕度,創(chuàng)建良好的文物陳列環(huán)境。
3 結束語
現(xiàn)階段,國家越來越重視文物陳列與保管工作。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的博物館文物陳列與保管,對于保護文物的科學研究、歷史研究、藝術研究價值,促進博物館的運行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姚春紅.試論陳列展覽中的館藏文物保護策略[J].文化產業(yè),2020,(33):137- 138.
[ 2 ] 吳宏瑜. 如何提升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文化傳播能力[ J ] . 文化產業(yè), 2020,(27):142-143.
[3]賈風玲.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的博物館文物陳列與保管策略探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5):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