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彬
我國現行《公司法》于2013年12月28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修正,將原實繳資本制修改為認繳資本制度,取消公司設立時股東繳納出資額以及期限的限制,取而代之的是由公司章程規(guī)定股東出資額以及繳納出資的期限,授予公司較大自主權,該制度的建立,降低了公司設立的難度、避免資本閑置、鼓勵投資辦企,對活躍市場經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該制度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股東任意設定過高的注冊資本,為逃避債務約定較長的繳納期限,違背公司法保護債權人利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立法原則,因此,建立有效完善的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自2013年公司法修改為實施認繳制后,學界出現了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在我國誠信體系并不完善的情況下,認繳資本制不利于債權人利益的保護。第二種觀點認為:實繳資本制其在股權的價值判定以及其債務保障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只注重認繳資本制度,而完全放棄實繳資本制是不可取,應當兩種資本制并存,使公司具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第三種觀點認為:認繳資本制擴大了股東“自治”行為,股東可以任意延長出資期限,以出資為到期為由損害債權人利益,同時,出資期限的設定在另一方面也嚴重影響到公司對資金的按時所需。
不利市場經濟健康穩(wěn)定的發(fā)展
我國改革開放已經40年,經濟水平已經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是保證市場經濟在我國經濟體系長期有效運行的保障,而公平正義的市場經濟原則是運行的關鍵,保障交易安全是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因素。然而,在認繳制實施后,公司作為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參與主體,部分股東在設立公司時,濫用股東權利,惡意加大公司注冊資本,導致債權人損失,給交易安全帶來不確定因素,不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不利于債權人利益的保護以及安全高效公平的交易環(huán)境的維護
市場經濟發(fā)展需要追求安全、高效、公平的交易環(huán)境,使得資源配置更加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生產力的提高,這是市場經濟體系追求的核心價值,作為交易參與的主體債權人的利益保護是必須要的確保,只有保護好債權人的利益,才能使持有資源的主體持續(xù)投入資源發(fā)展經濟。然而,認繳資本制實施后,公司作為債務人,其是否具有履行債務的能力,不再以注冊資本作為判斷其是否有履行能力的主要依據,債權人則必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判斷債務人是否具有履行債務的能力,這樣的交易方式,必然不利于債權人利益的保護,也影響了安全、高效、公平的交易環(huán)境的構建。
為股東濫用認繳資本制惡意逃避債務提供便利
認繳資本制實施后,有其積極的一面,簡化公司注冊的手續(xù)以及條件,使得更多的經濟主體參與經濟建設中來。但是,認繳制也為一小部分股東濫用認繳資本制度,惡意逃避債務提供便利,其惡意增加注冊資本,設定較長的出資期限,導致其注冊資本與股東的實際出資能力不符,導致在交易后不具有履行債務的能力,在獲取相關資源后,惡意轉移資產,導致公司無法履行債務。從而導致大量執(zhí)行難的案件存在,雖然各級法院加大執(zhí)行力度,但執(zhí)行仍無法到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股東惡意使用認繳資本制導致的不利后果。
現行出資義務加速到期制度的法律依據
現行法律明確規(guī)定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公司破產,(《企業(yè)破產法》第35條);另一種則是公司解散(《公司法司法解釋二》第22條第1款),在公司清算時,將認繳未出資到位的認繳部分,納入清算財產中,從而加速認繳出資到期繳納。
現行法律僅規(guī)定在公司解散以及公司破產的情況下,才能加速出資義務的到期,在這樣兩種情況,對于啟動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條件還是規(guī)定的比較高。然而公司運行過程中其資本與實際經營狀況不相符的情況還是比較多,由于債權人在公司破產以及解散時才能加速到期的時,這樣對公司發(fā)展以及債權人保護還是存在立法缺陷。
出資義務加速到期制度適用條件
1.股東有自由設定出資期限的權利,屬于公司內部治理范疇,應區(qū)別于公司外部責任的承擔。
2.加速到期制度是對認繳制的突破,僅能在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范圍內使用,不能對法律規(guī)定進行擴大解釋。
3.股東認繳出資金額及出資期限屬于公示內容,債權人在交易前以及交易過程中應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對交易風險有預見性。
4.“不能清償債務”的認定標準無法在訴訟過程中進行判斷,應通過執(zhí)行來解決。
5.即便公司達到“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程度,那么公司的債權人也可以適用破產程序來實現股東出資義務的加速到期,而不是沒有救濟途徑。
出資義務加速到期制度存在的缺陷
為避免股東濫用認繳資本制度,我國通過司法解釋以及相關法律制度,設立了出資義務加速到期制度,但是由于該制度還是存在部分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需要加大立法力度,完善相關法律以及司法解釋。第二、沒有配套完善的信用體系,以確保交易具體信用查詢、驗證。第三、缺乏認繳資本催繳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未明確具體催繳主體、催繳的程序、未履行繳納義務的法律后果等等。這些均需要進一步完善。
加大立法力度,優(yōu)化出資義務加速到期制度的法律依據
認繳資本制度的目的是簡化公司的注冊,避免資源浪費,在公司運行過程中本來就應當不斷投入資源,如何在公司資源短缺的初期,加速股東在設立時對認繳期限設置不合理的行為進行糾正和調整,是現行法律以及司法解釋需要考慮的問題,避免在事后追責股東未果,而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多渠道的查詢
認繳制下公司注冊程序不斷簡化,股東是否具有認繳資本和相應的債務履行能力是無法核實的,在寬進的原則指導下,需要嚴管來配套,而嚴管必須依靠技術手段構建信用體系。筆者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構建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體系,完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完善信用約束機制,建立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將未按規(guī)定期限公示年度報告、通過登記的住所(經營場所)無法取得聯系等的市場主體載入經營異常名錄,并在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上向社會公示;進一步推進“黑名單”管理應用,建立聯動響應機制,對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或“黑名單”、有其他違法記錄的市場主體及其相關責任人,各有關部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信用約束措施,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局面;建立健全境外追償保障機制,將違反認繳義務、有欺詐和違規(guī)行為的境外投資者及其實際控制人列入“重點監(jiān)控名單”;強化司法救濟和刑事懲治,發(fā)揮社會組織的監(jiān)督自律作用,加強市場主體經營行為監(jiān)管等,這些完善的體系建設,才能保障認繳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確保其良性發(fā)展。
建立出資催繳機制,加強出資催繳的監(jiān)管
在實行注冊資本認繳制后,所謂“寬進”主要包括: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公司實收資本不再作為工商登記事項,簡化驗資、年度檢驗照改為企業(yè)年度報告公示制度等措施進行寬進的調整。股東與經營者之間,在出資認繳時是否能與其自身發(fā)展相匹配是公司良性發(fā)展的關鍵,建立出資催繳制度的關鍵,必須授權公司內部部門,代表公司向股東催繳,筆者認為,董事會作為公司認繳資本催繳部門比較合適,其在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或公司遇到經濟困難,可以要求股東調整出資期限,對于不履行義務的股東,董事會有權提議股東要求股東承擔違約責任、暫停行使股東權利,對于嚴重的行為可以取消股東資格等措施,確保出資機制與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相匹配。
綜上所述,注冊資本認繳制的實施,為經濟發(fā)展所帶來的積極一面是不能否定的,其在實施后為我國市場經濟發(fā)展作出了其應有的貢獻,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需要更多的經濟主體參與,避免資源閑置,增加市場活力需要認繳資本制,但由于認繳資本制與我國的現有信用體系不相匹配,導致存在一定的問題,但并非不可避免,為此我們只有不但完善相關制度,建立完善信用體系,必將構建完善、高效、安全的認繳資本制。
(湖南鑫昊成律師事務所)
參考文獻:
[1]肖斯婷.資本認繳制下股東出資加速到期的正當性及司法適用路徑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8.
[2]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最新修正版)[M].法律出版社, 2014.
[3]互聯網資源庫.國務院關于印發(fā)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EB/ OL].[2021-04-12].http://www.gov.cn/ gongba.
[4]孔方杰資本認繳制下股東出資期限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7.
[5]周津如公司法股東出資制度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