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平
1968年10月6日,正巧是中秋節(jié)。那天,秋雨綿綿,天氣陰冷。天是突然之間冷下來的,可御寒的衣褲已在前一天打包進行李送到了學(xué)校。清晨,我和媽媽告別。媽媽拉住我的手,抹著眼淚說:“太冷了,把你爸的衣服穿上一件吧?!蔽覉詻Q拒絕,“我爸不定哪天回來,也正需要衣服,過一陣太陽出來,我再多活動活動,就不冷了?!眿寢層职阉岵坏贸缘哪菈K月餅塞給我,說:“你把這個帶上,午飯不定啥時吃呢?!蔽艺f:“我餓同學(xué)們也餓,大家一塊餓,沒事?!蔽也蝗淘倏磱寢尩臏I水,一頭沖進風(fēng)雨中,跑出好遠,又轉(zhuǎn)回來,對仍在流淚的媽媽說:“告訴我爸,不用惦著我?!?/p>
這一天,像電影拷貝一樣銘印在了我的十八歲的記憶里。我初中畢業(yè)后開始上山下鄉(xiāng)。因是首批,市里在工人文化宮門前搞了隆重而盛大的歡送儀式;又因為是乘坐首發(fā)列車,我和同學(xué)提前坐到車廂里,那邊的大會結(jié)束,市里的領(lǐng)導(dǎo)從會場趕到站臺上,向我們揮手,汽笛一聲長鳴,火車便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聲中徐徐開動了。盡管只是儀式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和同學(xué)仍很是為這“首批首列”的榮譽而驕傲。所以那響亮的歌聲不僅來自站臺上的高音喇叭,來自車廂內(nèi)的小廣播,還來自擠得滿登登的每個同學(xué)年輕的喉嚨。我們熱血沸騰,我們忘記了寒冷,我們憧憬著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盡管下鄉(xiāng)所去的山屯離我家所在的錦州只有百十公里,但第一次回家,已是幾個月后的大年初二。除夕和初一,要和村民們一起過春節(jié),不能回來。爸爸當時在五七干校勞動,也是一兩月才能回家一趟。屈指算算,和爸爸分別已有近半年之久。爸爸不錯眼珠地望著我,好一陣才說:“好,像個小伙子了?!闭f著起身從他的提包里摸出刮臉刀,親自上好刀片,擰好刀架,遞到我手上,“都長小胡子了,刮刮吧?!?/p>
那是我有生第一次刮胡子,手上不會用勁,刀刃一貼臉,就割出了一道小口子。爸爸竟笑了,接過刮臉刀給我示范,還親自給我刮了兩下。忙著張羅年飯的媽媽嗔怪他,說:“孩子都刮出血了,你還笑?”爸爸說:“兒子長成大小伙子了,我高興啊!”
三十多年后,我送女兒去哈爾濱讀大學(xué),出發(fā)前,我跟她講了當年下鄉(xiāng)時的事。女兒說:“我知你講的意思,是不是也想讓我自己走???”我說:“你敢嗎?”女兒看了她媽媽一眼,有恃無恐地說:“我媽放心,我就自己去!”我和她媽媽當然都不放心,彼時的天下父母都已不會再放心,便搶著提起大包小裹,送我們的天之驕子去摘星攬月了。
我在鄉(xiāng)下勞動了整整三年,其間,爸爸去鄉(xiāng)下看過我一次。那一天,也是深秋,入夜時分,我跑回青年點時,爸爸正盤腿坐在炕頭,一邊和同學(xué)們說笑,一邊香甜地吃著烀地瓜,咸蘿卜條子在他嘴里嚼得脆響。當炊事員的女同學(xué)小聲對我說:“地瓜是晚飯剩的,青年點還有點大米,我說馬上給大叔做,他就是不讓呢。”老爸聽到了,笑說:“這兒是你們的家,就把我當外人啦?”吃過飯,老爸趿鞋下地,對我說:“聽說你正在護秋看場,走,陪我到場院坐坐?!?/p>
生產(chǎn)隊的場院有社員夜戰(zhàn)剝玉米,爸爸是坐在玉米堆上和社員一起度過那個夜晚的,手也一直沒閑著。過后,許多社員對我說:“沒想到你爸當著那么大的官兒,可一點兒架子都沒有啊?!蔽倚χf:“我爸可算什么官?”社員說:“別裝了,聽說你爸的工資比縣里最大的官還多呢,怕我們跟你借錢???”那天夜深時,夜戰(zhàn)的社員散去,爸爸走到場院邊,對我說:“看到社員和同學(xué)對你都挺親近,我放心了。我這就回去,替我跟大家道聲再見吧?!蔽页泽@地說:“你不在這里住一宿呀?”爸爸說:“鐵路上的事你也懂一些,我要趕在明早上班前回到站區(qū)。”我低下頭,好一陣,才吞吞吐吐地說:“那你……也不去看看大隊書記和隊長啦?”爸爸拍拍我的肩,說:“人這一輩子,無論在哪兒,無論干什么,說一千道一萬,還得憑自己。爸的這意思你懂吧?”
爸爸就這樣匆匆地來,又匆匆地走了,來時兩手空空,走時手上多了一只我塞給他的電筒。當時他已結(jié)束在干校的勞動,重新走上工作崗位,在遼西荒漠大山里當一個鐵路站區(qū)的黨委書記,管理著十幾個小站??伤吘挂涯杲氚?,利用星期天,奔波而來,又連夜奔波而去。爸爸不肯去拜訪大隊書記和隊長,他的意思當時我懂,但懂得不深,在后來數(shù)十年的人生長河中,我常常想起爸爸那天夜里拍在我肩頭的那一掌,溫厚而沉重。后來,弟弟曾為工作的事求爸爸找關(guān)系,已在鐵路局一個部門當了領(lǐng)導(dǎo)的爸爸不肯疏通,弟弟氣得直抱怨,爸爸便拍了桌子,說:“想長本事,學(xué)你大哥,靠爹靠媽算什么出息!”
不錯,我十八歲后,爸爸媽媽雖沒少為我的事操心,但事關(guān)工作變動、婚姻選擇、住房分配等重大之事,他們一概采取了自己的事自己辦的堅決態(tài)度,從不曾利用職權(quán)和關(guān)系為我謀取過任何便利和好處。就是后來我決定從鐵路局機關(guān)調(diào)到市文聯(lián)工作,他也只是說了一句:“自己下了決心,就好好去干,行行出狀元,事在人為啊!”
講了以上這些關(guān)于爸爸的往事,朋友可能已經(jīng)知道我的父親是怎樣一個人了。他堅毅、正直而謹慎。他的堅毅深藏不露,他的正直不動聲色,他的謹慎卻有目共睹。熟悉他的人的共識是:“你老爸可是好人,就是一輩子膽小?!蹦懶『椭斏魉坪跏峭x詞,只是在表述上有雅俗之分,但我內(nèi)心自有判斷,如果不是因為謹慎,老爸能平平安安走過幾十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嗎?就算在特殊年代,他也沒受過太大的磨難。
老爸二十幾歲即是北方一個三等小站的站長,而后一路南調(diào),二等站、一等站、特等站,他都是主管業(yè)務(wù)的行政領(lǐng)導(dǎo)。我懂事時,已聽人們喊他處長,那時他風(fēng)華正茂,剛剛?cè)鄽q。但這個處長一直喊到他離休。幾十年間,父親這只謹慎的小船雖一路顛簸著,卻從沒傾覆,頂多有那么幾年被推送到堤岸邊擱淺置閑。老爸一生中只被組織上內(nèi)部通報批評過一次,那個文件我親眼看過,是爸爸在站區(qū)工作時,下屬為接待上級機關(guān)的檢查組,用賣報紙的七十多元錢請了一桌飯,爸爸出面作陪。后來,爸爸用半月的工資將那頓飯錢補上,又寫了一份深刻的書面檢討。
爸爸生在遼西農(nóng)家,下面挨肩有兩弟三妹。八歲時,他開始放牛,一群牛十幾頭,其實屬于自家的只有兩頭。天降暴雨,河水陡漲,為將牛群趕回村,他抓著牛尾巴過河,險些丟了性命。爸爸回憶說:“冬天,腳上沒棉鞋,凍得似貓咬,一見有牛拉屎,便忙把腳插進牛糞堆里去暖一陣。”寫小說的看重細節(jié),我想沒有切身的經(jīng)歷和體會,爸爸是編不出這樣的故事的。爸爸的名字是私塾老先生給起的,爸爸的學(xué)費是自己放牛掙來的,爸爸讀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考試時卻總能名列前茅。私塾結(jié)業(yè)時,老先生對爺爺說:“這孩子可是讀大書的料,千萬不能耽誤了孩子一輩子的前程啊?!钡珷敔敳划敿遥f了不算,只能默默地將爸爸領(lǐng)回家里。爸爸到縣里的中學(xué)讀書,靠的是他的叔叔,也就是我的三爺。用今天的眼光看,三爺是個很有遠見的人,他不看重田地房屋,卻看重子孫的學(xué)業(yè)。當年他在縣城里開了一個小木匠鋪,他將爸爸接到縣城去,讓爸爸白天進學(xué)堂,晚上回來給他記賬撥算盤。爸爸的求學(xué)之路,其實從幼年起步,就在勤工儉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