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營
(項城市中醫(yī)院 介入科,河南 周口 466200)
大咯血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反復咯血,病程較長,可引起窒息、失血性休克等,嚴重危害其生命健康[1]。臨床上一般以內(nèi)科保守治療為主,但效果不太理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介入治療被廣泛應用于大咯血的治療。夏春偉[2]研究表明,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大咯血的臨床效果顯著。支氣管動脈栓塞術通常使用明膠海綿(gelatin sponge,GS)作為栓塞材料,優(yōu)點是易得、廉價等,但預后不佳。張萬壯等[3]研究亦證實,明膠海綿栓塞治療大咯血復發(fā)率高。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栓塞微球是一種新型的栓塞材料,對大咯血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尚不得而知。故本研究探討PVA栓塞微球、GS在大咯血介入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旨在為臨床介入治療大咯血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項城市中醫(yī)院住院的63例大咯血介入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接受PVA栓塞微球栓塞治療的33例患者為觀察組,接受GS栓塞治療的30例患者為對照組。(1)納入標準:①符合大咯血的診斷標準[4];②內(nèi)科保守治療無效;③對本研究所用藥物無過敏史;④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者;②肝腎功能異常者;③有支氣管動脈栓塞術禁忌證者;④凝血功能障礙者。觀察組男22例,女11例,平均年齡(63.75±8.51)歲,支氣管擴張20例、肺癌2例、肺結核11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63.24±8.49)歲,支氣管擴張17例、肺癌1例、肺結核1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給予兩組患者消毒,備皮,鋪巾,局麻,在腹股溝區(qū)應用Seldinger改良法穿刺股動脈,植入5F導管鞘,將導管送至胸4至胸6水平,尋找支氣管動脈開口。將導管導入支氣管動脈后,注射8 mL非離子型對比劑,同時持續(xù)拍攝胸片,以了解病變血管的范圍、血供等情況。對照組接受吸收性明膠海綿(金陵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4096)栓塞治療,將GS剪成小塊狀,置入對比劑中,混勻后緩慢注射進病變動脈中,待遠端動脈分支造影消失后終止栓塞,拔管,按壓穿刺部位止血,并用紗布進行加壓包扎。
觀察組接受PVA栓塞微球(蘇州迦俐生生物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53771072)栓塞治療,將PVA栓塞微球同對比劑混合后,緩慢注射入病變的動脈,待遠端動脈分支造影消失后終止栓塞,拔管,按壓穿刺部位止血,并進行加壓包扎。給予所有患者抗感染、抗支氣管擴張治療。
1.3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治愈:治療后患者停止咯血,且持續(xù)6個月以上;顯效:咯血量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下降幅度≥90%;有效:咯血量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是治療前的50%~90%;無效:治療后患者未停止咯血,咯血癥狀無改善或加重[5]。(2)出血時間、住院時間和出血量。(3)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氧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血氧飽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變化。(4)應用肺功能測試儀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xiàn)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xiàn)EV1)及FEV1占FVC比值(FEV1/FVC)變化。
2.1 臨床療效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2.2 手術指標觀察組治療后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出血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手術指標比較
2.3 生理功能指標治療后,兩組的PaCO2、SpO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PaO2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生理功能指標比較
2.4 肺功能指標治療后,兩組的FVC、FEV1、FEV1/FVC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咯血可由多種系統(tǒng)疾病導致,多見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癥狀。大咯血是臨床急癥之一,通常是由支氣管動脈破裂出血引起,容易引起患者窒息死亡,故及時有效的止血是拯救患者生命的關鍵。內(nèi)科保守治療該疾病的臨床效果欠佳,復發(fā)率高;外科手術治療效果不太理想,病死率高;介入治療該疾病已成臨床醫(yī)生的最佳選擇方法[6]。有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不同的栓塞材料治療大咯血,臨床效果也不同[7]。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出血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這提示與GS相比,PVA栓塞微球在大咯血介入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更明顯。GS是一種創(chuàng)面應用的局部止血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是一種疏松、多孔的海綿材料,其多孔結構可吸收血液膨大,破壞血小板,釋放出凝血激活酶,加快凝血,促進凝血塊的形成,達到創(chuàng)面止血的目的。但GS在較短時間內(nèi)可被機體吸收,失去栓塞作用,病變血管再通,可造成出血復發(fā)。PVA栓塞微球是一種新型的微球栓塞劑,以PVA為主鏈的大分子交聯(lián)聚合體,主要應用于血管豐富的實質性器官惡性腫瘤的栓塞治療,具備較強的吸水能力和較高的可載藥性,可增強栓塞效果。PVA栓塞微球不能被降解,栓塞持續(xù)的時間久,明顯較GS長,促使病灶有更長的修復時間,進而促進側支循環(huán)的形成,對大咯血的治療效果更好。治療后,觀察組的PaO2、FVC、FEV1、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這表明PVA栓塞微球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改善肺功能的作用強于GS。PaO2可反映細胞是否低氧,與機體攝入氧和利用氧的功能有關。PVA栓塞微球有極強的組織相容性,使用后對組織刺激小,機體的排斥反應低,治療后,機體可快速形成側支循環(huán),較GS快,通過側支循環(huán)肺組織可進行氧的攝入和利用,減輕肺部病變,改善肺功能。
綜上所述,PVA栓塞微球在大咯血介入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優(yōu)于GS,不僅可改善肺功能,而且栓塞時間更持久,止血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