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地理教學中,地圖屬于第二語言,也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表達地理信息。初中地理教材中存在龐大的“圖像系統(tǒng)”,包括統(tǒng)計圖、示意圖、景觀圖等。學生通過準確地運用地理圖像能夠獲得更加形象、直觀的地理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圖像系統(tǒng)負載著地理教材中大量的顯性、隱性信息,不僅能夠為教師提供講解和演示的地理原理,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地理事物的成因、特點及變化規(guī)律等,是地理教學中其他材料所無法替代的。所以,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需要重視地理圖像,重視學生讀圖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地理教學的質(zhì)量與效果。文章就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圖像應用策略展開探討,以期能夠為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初中地理;圖像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51-0049-03
作者簡介:孫曰紅(1974.4—),女,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實驗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引 言
地理是自然學科,地理教材中有著非常多的圖像。地理圖像能夠?qū)⒊橄蟮母拍罹唧w化,同時能夠?qū)⒘闵⒌闹R系統(tǒng)化。將教學內(nèi)容與地理圖像緊密結(jié)合,能夠增強地理教學的形象性、直觀性與趣味性,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快速地理解知識。所以,地理教師需要對此給予足夠重視。
一、地理圖像的概念
地理圖像主要是用地理資料及教材中的圖像來解釋、呈現(xiàn)地理知識、現(xiàn)象、規(guī)律、原理,通過漫畫圖、示意圖、實物圖、景觀圖、統(tǒng)計圖等類型來傳遞、儲存地理信息[1]。地理圖像的高知識精度、較大的信息容量及直觀鮮明的特點,使其成為地理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直觀工具。所以,教師合理應用地理圖像能夠提高教學質(zhì)量,透析地理圖像能夠?qū)φn堂教學進行優(yōu)化。
二、地理讀圖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一)識圖能力
地理圖像教學中,識圖是其基礎(chǔ)所在。因此,教師不僅需要為學生排除識圖“障礙”,還需要指導學生有序看圖,使其看懂圖像。學生在看圖時不能雜亂無章,需要根據(jù)各種地理圖像的實際情況按照順序看圖,而且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來看圖[2]。
(二)記圖能力
在讀圖過程中,學生應具備一定的記憶圖像的能力。而記圖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對圖示的重要信息進行準確記憶,這要求學生在大腦中形成“心理圖像”,以加深對圖像信息的記憶。
(三)析圖能力
學生只有對地理圖像進行分析,才能夠?qū)D像的內(nèi)涵進行準確理解,從而分析出“為什么”。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地理圖像所反映的各種地理要素之間是存在聯(lián)系的,有的相互制約,有的互為因果,同時這些地理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是有共同原理及普遍規(guī)律可循的[3]。其次,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比如,通過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學生能夠看到赤道及赤道附近通常為熱帶雨林氣候。對此,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東非高原出現(xiàn)熱帶草原氣候呢?”這樣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防止學生在分析地理圖像問題時,出現(xiàn)靜止、絕對、片面的情況,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找出一般地理規(guī)律[4]。
三、地理圖像教學方法
(一)地圖教學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地圖屬于最基本、最常見的圖像。學生學習的主要方法包括讀圖、想圖、說圖、識圖、記圖,并對地理圖像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大小、位置、范圍、特征及分布等形成規(guī)律性認識。首先,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明確地圖所提示的地理事物要素,包括氣候、地形、位置等;其次,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并找出影響地理要素的直接因素;最后,教師需要通過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特征引導學生記憶與理解。這種地圖教學方法能夠極大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讀圖技巧[5]。
(二)地理示意圖教學
地理示意圖主要是對地理事物、地理現(xiàn)象的形成進行闡述,其主要特點是高度概括、突出概括,如等值線、等溫線等示意圖?;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分解圖像,掌握觀察技巧,然后指導學生找出地理圖像中地理事物的關(guān)鍵因素,最后對其進行分析與識別。
(三)景觀圖教學
景觀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還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其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
(四)地理統(tǒng)計圖教學
地理統(tǒng)計圖能夠直觀、形象地表現(xiàn)地理事物。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比較分析法對坐標及圖例進行講解,然后對地理事物特征進行分析。學生學習地理統(tǒng)計圖后,能夠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來獲取地理知識,從而對地理事物的空間聯(lián)系產(chǎn)生進一步的認識,培養(yǎng)自身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6]。
四、地理教學中的圖像教學實踐策略
(一)地圖教學策略
以魯教版初中地理中“世界氣候分布圖”為例,該圖屬于高中地理天氣與氣候?qū)W習中極為重要的地理圖像,能夠為學生以后學習全球氣候的特征、分布、成因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學生如果沒有學好該地圖,則不利于之后的氣候?qū)W習,同時還會影響自身地理素質(zhì)的提高[7]。
首先,教師讓學生讀圖名與圖例,使其對氣候類型的名稱進行初步的了解,認識到地球上由于區(qū)域的不同,氣候也會發(fā)生巨大變化。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按熱帶、寒帶、溫帶來對氣候類型進行分類,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區(qū)域為熱帶,北極圈以北、南極圈以南的區(qū)域為寒帶,南回歸線與南極圈之間、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的區(qū)域為溫帶。再次,教師帶領(lǐng)學生對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類型進行排序,以此幫助學生了解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類型差異。最后,教師通過氣候直方圖對南北半球的氣溫差異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降水差異,包括冬雨型、夏雨型、全年少雨型與全年多雨型。在學生對全球氣候有所了解后,教師再讓學生通過自身所掌握的知識來對氣候類型特點進行分類,即地中海氣候為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少雨;熱帶雨林氣候為全年高溫多雨;溫帶大陸性氣候為冬季寒冷,夏季炎熱,降水少;寒帶氣候為全年寒冷干燥;熱帶沙漠氣候為全年高溫干燥;熱帶草原氣候為全年高溫,有干濕兩季之分;溫帶海洋性氣候為冬季溫和,夏季溫暖,全年降水均勻;熱帶季風氣候為全年高溫,降水分為旱雨兩季;亞熱帶季風氣候為冬季溫和濕潤,夏季高溫多雨;溫帶季風氣候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高原山地氣候為冬季寒冷,夏季溫和,降水少。教師最后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通過世界氣候分布圖我們知道世界氣候有很多種類型,那么我們該如何區(qū)分、判別氣候類型呢?”隨后,學生給出相應的判別步驟,比如,有學生回答:“可以用氣溫判別所在半球,北半球7月氣溫最高,南半球1月氣溫最高?!?“根據(jù)年降水量和季節(jié)分配可以確定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與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多雨,且各個月降水多、降水均勻;寒帶氣候、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qū)儆谌晟儆晷?,各個月降水較少;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qū)儆谙挠晷?,氣溫高時,其降水量也多;地中海氣候?qū)儆诙晷?,氣溫低時,降水量多?!弊詈螅處煂夂蝾愋头椒ㄟM行總結(jié)與判定,即“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區(qū)域的本質(zhì)特征,即明確要素、分析要素、揭示特征,不僅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
(二)地理示意圖教學策略
在地理示意圖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分解法、觀察法來引導學生找出示意圖中的關(guān)鍵地理成因與概念,并讓學生理解、識別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從而對地理圖像中所表達的原理、概念、規(guī)律進行準確理解。針對該圖像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發(fā)揮板繪技能,通過黑板板繪來對學生進行指導與示范。這種方法不受環(huán)境、教具及時空等方面的限制,但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應變能力與扎實的基本功[8]。首先,地理板圖需要從如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個方面,教師在作圖時需要有一定的速度,盡可能與語言同步,所以需要具備熟練的作圖技巧來迅速繪成圖,并與教學語言協(xié)調(diào)配合。第二個方面,板繪的地理板圖需要突出重點,并且內(nèi)容要準確。板圖需要重視地理的科學性,要明確板圖上的各種地理要素之間的關(guān)系,同時還需要將主要地理現(xiàn)象及事物的表達重點凸顯出來。第三個方面,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板圖需要具備美觀、簡單的形式,不僅要色彩鮮明,還要求線條清晰、簡練、流暢。
例如,在對黃河水系統(tǒng)進行手繪時,教師首先繪制黃河形狀,即繪制“幾”字形,然后對黃河下游、中游及上游的分界線進行標記。其中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河口鎮(zhèn)是黃河上中游的分界點,桃花峪是中下游分界點。之后,教師再對黃河的三條主要支流進行繪制,即渭河、汾河、湟水。這樣能夠使學生直觀地了解示意圖上的各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
(三)地理景觀圖教學策略
景觀圖像是為了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學生感性認知,有助于加深學生印象,并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該地理圖像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找出景觀圖的突出特征,避免學生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的情況[9]。
例如,在“東南亞的高腳屋”圖片中,教師首先需要向?qū)W生展示相關(guān)圖片,然后提出問題:“該圖是什么建筑?你們能夠在圖片上看到什么信息?圖片上的房子與我們所居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圖上的建筑屬于東南亞住房,名為高腳屋,能夠在圖片上看到人、雞、豬、房子等,高腳屋比較高,分為兩層至三層,有著比較大的屋頂坡度,其外墻是用草席圍成的。”然后,教師對其進行總結(jié),并引出后續(xù)問題:“東南亞的房子比較高,一般為兩層到三層,上層住人、下層養(yǎng)牲畜,你們知道東南亞的住房為什么要設(shè)計成這樣嗎?”提出問題后,教師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生通過交流能夠得出結(jié)論:“東南亞的房子之所以上層住人、下層養(yǎng)牲畜,主要是因為東南亞降水豐富,氣候濕潤,而房頂較陡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排水?!彪S后,教師給出綜合性評價并繼續(xù)提出問題:“高腳屋的設(shè)計能夠起到防潮、通風等作用,所以非常適合這種潮濕的自然環(huán)境,那你們知道這種自然環(huán)境會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產(chǎn)生什么影響嗎?”學生繼續(xù)回答:“這種自然環(huán)境下的主要農(nóng)作物為水稻,所以,東南亞的人們喜歡吃米飯,而且盛產(chǎn)油棕、橡膠、蕉麻、椰子,同時具有豐富的島嶼、沙灘等旅游資源?!边@種帶領(lǐng)學生通過了解人文景觀來分析自然環(huán)境特點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東南亞自然環(huán)境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產(chǎn)生的影響。
(四)地理統(tǒng)計圖教學策略
以“我國土地資源利用類型構(gòu)成圖”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明確圖例的基礎(chǔ)上來對事物特征進行分析。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土地資源利用類型主要分為哪兩種?”通過觀察構(gòu)成圖的最外層,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土地資源利用類型分為難利用土地與可利用土地?!苯處熇^續(xù)提問:“你們在圖像上能夠了解到可利用土地與難利用土地都包括什么土地類型嗎?這些土地類型的占比分別是多少?”學生觀察圖片后回答:“可利用土地包括林地、耕地、工礦交通城市用地與內(nèi)陸水域、可利用草地等;難利用土地包括冰川、沙漠、永久積雪、石頭山地?!比缓?,教師讓學生分析我國土地利用特點,學生回答:“我國土地資源豐富,土地利用類型齊全,但各類土地資源利用比例不合理,難利用的土地占比較多,而林地與耕地比較少?!睂W生通過“我國土地資源利用類型構(gòu)成圖”能夠?qū)ν恋仡愋驼急冗M行識記,然后更好地總結(jié)土地利用類型與人類活動的關(guān)系。這種方法能夠讓學生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來獲取地理知識[10]。
結(jié) 語
簡而言之,地理圖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區(qū)域認知能力與空間能力,有助于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用圖的意識與習慣,對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麗娜.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圖像教學解析[J].科普童話·新課堂,2021(03):61-62.
[2]張麗芳.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圖像教學探析[J].新課程,2021(08):204-205.
[3]冉敏.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從圖像材料中有效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J].文淵(高中版),2020(06):980-981.
[4]牛海玲.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圖像系統(tǒng)分析及教學探索[J].新課程,2020(06):112-113.
[5]傅星婕.從作用到方法:對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進行圖像教學的一點思考[J].華夏教師,2019(05):51-52.
[6]史正驊.初中地理教學中圖像教學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2019(08):103-104.
[7]戴麗坤.探析地理圖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數(shù)碼設(shè)計,2019(10):369-370.
[8]吳漢文.淺析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圖像教學[J].考試周刊,2018(14):159-160.
[9]楊藝彬.巧借地理圖像信息培養(yǎng)學生解讀能力[J].考試周刊,2021(28):147-148.
[10]繆細英,鄭貞.初中地理圖像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研究[J].師道·教研,2021(0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