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真貴,勞冬俏,陸鳳瑩
作者單位:528500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qū)人民醫(yī)院
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兒科多發(fā),該疾病是由呼吸道變態(tài)反應引起,與遺傳、飲食習慣及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密切相關,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情頑固及治愈困難等特征,對患兒的正常生活產(chǎn)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1]。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2],世界各地哮喘的發(fā)病率為0.1%~32.0%。近幾年,我國小兒哮喘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該病發(fā)作時會使氣道平滑肌收縮,肺功能降低,從而出現(xiàn)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若無法給予及時的診斷治療,易引發(fā)患兒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本研究觀察布地奈德聯(lián)合沙丁胺醇輔助治療小兒哮喘發(fā)作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哮喘發(fā)作患兒68 例,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試驗組35 例和對照組33 例。試驗組男19 例,女16 例;年齡1~12(4.32 ±0.87) 歲;病程1~10(3.74 ±1.06) d。對照組男18 例,女15 例;年齡1~12(4.28 ±0.93) 歲;病程1~8(3.55 ±1.19) d。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長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 經(jīng)肺部CT、X 線確診為哮喘;(2) 表現(xiàn)為喘息、呼吸困難、氣促、胸悶及咳嗽等臨床癥狀;(3) 年齡1~12 歲;(4) 入院前未使用其他藥物。排除標準:(1) 對研究藥物過敏者;(2) 具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3) 中途退出或不配合治療者。
1.3 治療方法 2 組患兒均予吸痰、吸氧、抗病毒藥物等對癥治療。對照組給予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 生產(chǎn),注冊證號H20160660,規(guī)格:2.5 ml ∶5 mg)0.25 ml 加入生理鹽水10 ml 中采用空氣壓縮霧化吸入,每次10~15 min,每天2~4 次[3]。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AstraZeneca Pty Ltd 生產(chǎn),注冊證號H20140474,規(guī)格:2 ml ∶0.5 mg) 0.5 mg 霧化吸入,每次10~15 min,每天2~4 次[4]。2 組均治療1 周。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 比較2 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 及呼氣峰值流速(PEF) ]、炎性因子[C 反應蛋白(CRP) 及白細胞介素-6(IL-6) ]水平、癥狀體征緩解消失時間(氣急、咳嗽、胸悶、哮鳴音) 及不良反應。
1.5 療效評定標準[5]顯效:治療1 周后,患兒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有效:治療1 周后,患兒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有很大程度好轉;無效:治療1 周后,患兒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未明顯好轉或病情較前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或率(%)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1 周后,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1.43%,高于對照組的72.73%(χ2=4.088,P=0.043) 。見表1。
表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
2.2 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2 組FEV1、FEV1/FVC 及PEF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1 周后,2 組FEV1、FEV1/FVC 及PEF 均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1) 。見表2。
表2 2 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
表2 2 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
2.3 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2 組CRP及IL-6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1 周后,2 組CRP 及IL-6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1) 。見表3。
表3 2 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
表3 2 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
2.4 癥狀體征緩解消失時間比較 試驗組氣急、咳嗽、胸悶及哮鳴音癥狀體征緩解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1) 。見表4。
表4 2 組癥狀體征緩解消失時間比較 (,d)
表4 2 組癥狀體征緩解消失時間比較 (,d)
2.5 不良反應比較 試驗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1.43%,低于對照組的36.36% (χ2=5.869,P=0.015) 。見表5。
表5 2 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
小兒哮喘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肺部疾患,其以氣道高反應性炎性反應為發(fā)病本質,受到變應原刺激而引發(fā)廣泛的氣道痙攣,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的生理變化,進而使患兒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性咳嗽、喘鳴和呼吸困難。相關臨床研究表示[6-7],哮喘屬一種慢性進展性呼吸道疾病,對兒童身體的傷害極大,不僅發(fā)病率高,而且病程進展慢,對小兒的日常學習、生活及活動等均造成重大的影響,不利于患兒的正常生長發(fā)育。研究數(shù)據(jù)表示,臨床許多哮喘患兒往往由于診斷或治療不及時、治療手段無滿足疾病進展的需要,從而導致疾病的遷延不愈,進一步引發(fā)肺功能受損,喪失體力活動能力,嚴重者甚至威脅患兒生命,可見對該病的治療需要引起臨床的高度關注。
目前臨床治療小兒哮喘發(fā)作常以緩解氣道痙攣、消除氣道炎性反應等藥物為主。臨床研究指出,吸入治療對小兒哮喘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主要是以霧化的藥物作用于病理部位而發(fā)揮藥物作用,不但起效時間短,而且對非病變組織器官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進而降低臨床不良事件發(fā)生率[8]。沙丁胺醇是一種短效β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可抑制過敏性物質釋放,防止支氣管痙攣。該藥具有極強的選擇性,霧化吸入至機體后自主選擇性激動支氣管平滑肌的β受體,避免對其他組織器官的損傷,并且藥效可持續(xù)數(shù)小時,生物利用度高,治療小兒哮喘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研究表示[9-10],單純使用沙丁胺醇霧化吸入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良反應顯著,且對炎性反應的控制效果較差。糖皮質激素抑制氣道黏膜的炎性反應具有顯著作用,同時對支氣管擴張具有增強作用,可進一步提高沙丁胺醇的治療作用。本研究中的試驗組給予布地奈德聯(lián)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布地奈德具有較高的抗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力,可增強β2受體平滑肌反應性,減輕黏膜水腫,降低患兒的呼吸道阻力,對急性哮喘疾病具有積極的治療作用,可從根本上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同時也彌補了β2受體激動劑的不足之處,但布地奈德起效相對較慢,不能在短時間內控制患兒的病情,可見其與沙丁胺醇聯(lián)合使用能優(yōu)勢互補,取長補短。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 周后,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1 周后,2 組FEV1、FEV1/FVC 及PEF 均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治療1 周后,2 組CRP 及IL-6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試驗組氣急、咳嗽、胸悶及哮鳴音癥狀體征緩解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試驗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布地奈德聯(lián)合沙丁胺醇治療小兒哮喘發(fā)作的臨床療效較好,可顯著緩解患兒癥狀,改善患兒肺功能,減輕炎性因子對機體的損害,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