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秀麗
(沈陽市皇姑區(qū)中心醫(yī)院內科,遼寧 沈陽 110036)
近些年來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使得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中老年群體特有的慢性病患病人數(shù)明顯增多,其中高血壓、糖尿病比較常見,二者合并時既增加了疾病的復雜程度,影響患者身心健康,也增加了醫(yī)護工作的難度[1-3]。因此在保證有效治療外,還需要有效的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其中整體護理是在基礎護理前提下形成的全新護理模式,需要圍繞患者進行護理,保證患者護理需求得到滿足,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護理服務的整體性和規(guī)范性。我院將整體護理措施運用至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5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收到了顯著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試驗研究對象為90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時間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依照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42~80歲,平均(61.15±1.35)歲,病程4~15年,平均(9.12±0.84)年;觀察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44~79歲,平均(61.18±1.32)歲,病程5~13年,平均(9.15±0.86)年。組間基線數(shù)據(jù)無差異(P>0.05),可予以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具體措施為:
1.2.1 知識講解 護理人員應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全面了解患者知識掌握能力的基礎上展開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工作,促使患者掌握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癥狀表現(xiàn)、發(fā)病原因、預防措施等基本知識,促使患者了解與自身疾病相關的知識;進行知識宣傳的過程中,需注重對特殊患者的關注:如聽力不佳者,可在講解時適當放大音量;視力較差者,可在展示文字、圖片時放大字體幫助患者理解。
1.2.2 心理疏導 情緒變化在預后工作的運行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護理人員應將情緒疏導作為護理工作重點,具體來講,就是要認識到與患者溝通交流的重要性,用患者面部表情來預測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而分析可能導致不良情緒的原因,以此作為心理疏導實施的依據(jù),幫助患者緩解負面情緒,使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應對護理治療工作;也要為患者提供自我表達的機會,耐心傾聽,使患者獲得足夠的鼓勵與關懷。
1.2.3 日常護理 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養(yǎng)成低鹽、低糖、低脂的飲食習慣,增加一日三餐中蛋白質和纖維素的攝取量,嚴格控制脂肪、糖分、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取量;鼓勵患者多食用新鮮果蔬,多飲水,以促進腸道蠕動,降低便秘發(fā)生風險;告知患者戒除煙酒,以免加重病情;此外,也要為患者制訂科學規(guī)范的運動方案,如散步、慢跑等,以免脂肪堆積,促進患者免疫力的提升。
1.3 觀察指標
1.3.1 兩組血壓和血糖水平比較 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
1.3.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心肌梗死、腦卒中和腎功能損傷發(fā)生率。
1.3.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以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作為判定依據(jù)[4]。該量表包括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和心理功能4項,得分范圍依次為16~80分、20~100分、20~100分和2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在SPSS 22.0軟件中置入研究數(shù)據(jù),并發(fā)癥等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血壓、血糖水平及生活質量評分等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行t檢驗,P<0.05提示數(shù)據(jù)有顯著性差異。
2.1 兩組血壓和血糖水平對比 觀察組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和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血糖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血糖水平比較()
2.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心肌梗死患者1例,出現(xiàn)概率為2.22%,腦卒中患者1例,出現(xiàn)概率為2.22%,總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shù)和概率為2例(4.44%);對照組心肌梗死發(fā)生率8.89%(4/45),腦卒中發(fā)生率為6.67%(3/45),腎功能損傷發(fā)生率為4.44%(2/45),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0.00%(9/45),組間對比差異明顯(t=5.074,P=0.024 5)。
2.3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對照組物質生活得分為(48.36±2.14)分,軀體功能得分為(47.92±1.84)分,社會功能得分為(48.12±1.64)分,心理功能得分為(47.84±2.28)分,生活質量總得分為(196.19±3.95)分;觀察組上述各指標分別為(5 4.2 8±1.7 6)分、(53.92±1.48)分、(54.28±2.14)分、(53.72±1.16)分和(219.47±3.27)分,結果顯示:觀察組生活質量各維度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t=14.333、17.045、15.327、15.419、30.324,P=0.000、0.000、0.000、0.000、0.000)。
高血壓和糖尿病是典型的慢性病,對患者身體狀況有著嚴重影響,同時給其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經(jīng)濟壓力。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5],我國門診37%的高血壓患者中,有32%的患者合并糖尿病,糖尿病一旦與高血壓并存,可使患者心血管風險事件增加1倍,死亡風險增加7.2倍,也會導致視網(wǎng)膜病變和腎臟病變進一步發(fā)展,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受年齡、性別、種族和家族遺傳因素的影響較大,也與患者自身血脂水平、體質量、既往吸煙史和精神狀態(tài)有關[6]。臨床工作者尚未研制出根治兩種疾病的特效藥,因此在治療時需注重護理工作的開展。
常規(guī)護理強調的是護理技巧的運用,主要是為治療工作服務的,對患者的關注度有限,未能充分發(fā)揮患者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護理成效不甚理想。文中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降壓、降糖效果、治療安全性和生活質量間存在數(shù)據(jù)差異(P<0.05),提示整體護理有著比常規(guī)護理更為明顯的優(yōu)勢。整體護理是以患者個人需求為基礎,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系統(tǒng)化運用護理程序,在關注其自身的同時,還關注患者所處環(huán)境、心理狀態(tài)和物理因素等對疾病康復效果有影響的因素上。確?;颊攉@得的護理服務是系統(tǒng)的、連續(xù)的、保證患者住院和出院后的護理服務不間斷,按照護理程序為患者提供有計劃的、積極主動的護理服務,做到防患于未然[7-8]。在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護理中實施整體護理,需要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的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幫助患者糾正不利于疾病好轉的觀念和行為方式,在護理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保持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關注患者情緒變化,堅定患者內心信念,為護理工作的切實可行提供保障,減少護理過程中的疏漏,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通過飲食和運動指導對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日常護理,可幫助患者養(yǎng)成科學規(guī)范的生活習慣,促進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的提升,對患者生活質量有著明顯的改善作用[9-10]。
總之,整體護理可幫助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獲得理想的血壓、血糖控制效果,也有利于預防并發(fā)癥,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