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陳經(jīng)綸中學 馮淑娟(北京市特級教師)
2021 年高考作文在材料設置和立意上注重對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的引導。試題的設置和試題形式提醒教師在考前一定做好寫作素材的積累,結(jié)合審題方法的指導和寫作思維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使用寫作素材的能力。
2021 年高考作文命題將深厚的家國情懷以貼近現(xiàn)實、貼近考生的試題情境,給學生提供極富時代感的作文材料。如全國甲卷:“中國共產(chǎn)黨走過百年歷程,在黨團結(jié)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jīng)深深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我們的未來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請結(jié)合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這道作文題的文字材料涉及黨的歷史、四個重要節(jié)日、兩首紅歌、四篇經(jīng)典作品、四位革命烈士和榜樣人物。這些信息完全來自課外,因此教師應該將素材積累的范圍拓展到課外。
新高考試題“可為與有為”是讓考生以傳承者的身份設身處地體驗歷史和思考未來,勇立時代潮頭,爭做時代先鋒,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與國家、民族的發(fā)展融為一體。對此,指導學生采用“古今結(jié)合”的方式積累寫作素材。我們選擇了《論語》這本書讓學生進行閱讀,圍繞“仁義禮智信”幾個核心詞設計閱讀任務,學生根據(jù)核心詞收集并概括與之有關的歷史人物、事件,寫一段“言之有物”的議論片段。例如,學生選擇“仁”這個核心詞,然后圍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進行發(fā)散,收集了周恩來、李大釗、岳飛、鐘南山、袁隆平等人物的例子作為事實論據(jù),完成議論片段寫作。
語文教材上的古詩名句,也可以成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驅(qū)動力。例如,《過零丁洋》中“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名句,包含了詩人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態(tài)度。學生采用如下思路積累寫作素材:從“丹心”這個詞語出發(fā),他們聯(lián)想到“愛國之心和忠心”,圍繞這個核心詞閱讀和收集課外材料,然后收集到了“岳飛精忠報國”“女排姑娘報國”等,以此積累自己的寫作素材。
引導學生做好寫作之前的閱讀積累,在閱讀中吸收經(jīng)典作品的精神營養(yǎng),設計有效的寫作任務,形成讀寫聯(lián)系,根據(jù)不同類型的寫作,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zhì)的閱讀資源,設置讀寫任務,是落實寫作積累“言之有物”的最好路徑。
2021 年北京卷作文試題之一是“論生逢其時”:“每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時代,每個人在特定時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個時代,有人慨嘆生不逢時,有人只愿安分隨時,有人深感生逢其時、時不我待……請以‘論生逢其時’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這道試題突出了個人成長與國家發(fā)展相結(jié)合的命題理念,并反復強調(diào)的一個詞語是“時代”。在“特定時代”的背景下,促使學生思考自己的角色,思考自己的擔當和責任。試題材料中“有人慨嘆生不逢時,有人只愿安分隨時”這個信息的提示,即提示學生要從反面角度進行思考,與試題的題目“論生逢其時”有對立的成分。對此,寫這篇議論文確定中心論點之后,有必要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論證,或?qū)Α坝腥丝畤@生不逢時,有人只愿安分隨時”的現(xiàn)象進行駁斥。
作文教學中選擇社會熱點事件為學生設計任務情境,讓學生針對熱點事件,從正面和反面角度進行思考,是作文教學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的常見方式。教學中我們針對當下熱點問題,為學生提供新冠肺炎疫情的新聞報道,讓學生針對新聞中人物表現(xiàn)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寫出議論片段。例如:“在全民參與防疫的關鍵時期,有人主動配合管理人員的要求,積極參與疫情的防控,有的人違反相關規(guī)定,破壞防疫制度。在他們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和做法里,請你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論證,確立一個核心立意,完成200 字的議論片段寫作。”
我們還選擇丁真和李子柒這兩個熱點人物,配上圖片和文字,從文化傳承的角度,引導學生完成寫作片段。
在寫作任務的驅(qū)動下,引導學生對勞動人物進行縱向和橫向的延伸,就能挖掘出深刻的立意。例如,學生閱讀袁隆平爺爺?shù)氖论E和材料之后,圍繞他的事跡進行橫向延伸,挖掘出“家國責任的內(nèi)容,圍繞他的精神橫向延伸,學生思考自己的個人成長”,挖掘出作為新時代青年,應該發(fā)揚和傳承先生的精神。學生運用“橫向和縱向相結(jié)合的方法,圍繞勞動精神”進行論證,不僅彰顯了學生認識的深度和廣度,而且實現(xiàn)了寫作素材的深廣并存。
2021 年北京卷微寫作有這樣一道試題:文學名著中常有一些讓人心生遺憾又給人啟迪的人物。請從《紅樓夢》《吶喊》《邊城》《紅巖》《平凡的世界》《老人與?!分羞x擇一個人物,談談他(或她)為何令你感到遺憾,又帶給你怎樣的啟發(fā)。要求:寫明作品和人物,言之有理。不超過150 字?!遍喿x這道微寫作試題,發(fā)現(xiàn)試題注重對學生閱讀積累和閱讀認識的考查。試題要求學生談談作品中令自己感到遺憾的人物,這個寫作任務雖然沒有明顯提到“成長”這個詞語,試題考查方向卻暗含了考查作品人物對學生的啟發(fā),而啟發(fā)本身就是學生思想上的成長,
據(jù)此,我們發(fā)現(xiàn)2021 年新高考微寫作試題非常關注學生的閱讀積累,注重考查學生的閱讀認識和個性化閱讀思考。將來的閱讀教學,不僅要圍繞學生信息處理能力開展教學,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探究創(chuàng)新和語言表達等關鍵能力。
初高中語文教材中推薦了不少名著作品,針對這些名著作品,圍繞語用能力的提升,應該為學生設計具有思辨性的寫作任務,以此培養(yǎng)學生寫作思維。我認為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就是對比閱讀,對比閱讀能夠在比較中讓學生形成對人物、時代和事件的深刻認識。設計對比閱讀任務,可以同一部作品中的不同人物進行對比,也可以不同作品中的不同人物進行對比。例如,閱讀《紅樓夢》 這部名著,讓學生圍繞林黛玉指導香菱學詩的情節(jié),細讀描寫兩個人的內(nèi)容,對比二人在性格上的異同,圍繞性格形成的原因?qū)懗鲎约旱陌l(fā)現(xiàn)。
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圍繞不同作品,讓兩部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對比。例如:《老人與?!泛汀朵撹F是怎樣煉成的》這兩部小說中的主人公都給人以“硬漢”形象,讓學生閱讀并梳理書中主人公遇到的困難,概括二人在解決困難時表現(xiàn)出的性格,然后寫出一段議論性文字,200 字以上。
對比閱讀是名著閱讀的一種有效路徑,學生在對比閱讀中,梳理閱讀內(nèi)容,寫出閱讀發(fā)現(xiàn),在閱讀和寫作中積累寫作素材。積累的素材采用轉(zhuǎn)換和遷移的方式,用在大作文寫作中,有效解決學生寫作素材不足的問題。
2021 年新高考作文命題具有多元和開放相結(jié)合的特點,針對試題的變化,作文教學也應該做出適當?shù)恼{(diào)整。特別是在閱讀名著上,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針對閱讀收獲寫出評論,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批判的眼光,還可以用議論片段寫作積累寫作素材。例如,閱讀《駱駝祥子》這部名著之后,提供給學生幾個寫作任務,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對作品進行評價,寫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綜合自己的閱讀發(fā)現(xiàn)寫出片段。
角度 初讀后評價結(jié)合時代背景再讀后的評價選擇一個角度寫評論(字數(shù)200)《駱駝祥子》這個書名曹先生祥子老舍的語言
此外,2021 年新高考作文試題不僅以文字形式出現(xiàn),還出現(xiàn)了漫畫的形式。要求學生整體把握漫畫的內(nèi)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此類試題考查學生認識與評價、鑒別與思考能力。漫畫試題不僅為考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認知空間和思維空間,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思考,學生還可以運用“以小見大”的方法挖掘出作文具有思辨性、形象性的主題。通過深入思考漫畫內(nèi)涵的方式,合理地表達和闡述自己的觀點。
總之,學生積累的寫作素材,在應考中借助遷移、轉(zhuǎn)化的方式進行寫作輸出,這符合古人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的寫作理念。今后,在寫作素材積累過程中,我們會為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傳承愛國精神,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時代需要出發(fā)改革寫作教學,在積累素材的同時,提升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