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宣 連城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福建連城 366200
豬偽狂犬病是由豬偽狂犬病病毒引起,該病主要引起種豬不育、妊娠母豬流產,產木乃伊胎、死胎或弱仔,初生仔豬和保育豬嘔吐、腹瀉、震顫、咳嗽及神經癥狀。該病雖可用疫苗預防,但許多小型養(yǎng)殖業(yè)主由于接種方法不正確、途徑不科學、程序不合理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原因,常造成免疫失敗,不能構筑有效的免疫屏障。筆者于2020年7月接診一起豬偽狂犬病病例,經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現將診治情況報道如下,供同行參考。
2020年9月,連城縣隔川鄉(xiāng)陳某生豬養(yǎng)殖場,經產母豬36頭,存欄352頭。據陳某訴,8月以來,母豬配種后返情比較多,有4頭屢配不孕,本月還有4頭流產,其中2頭產弱仔,1頭早產,還有1頭產木乃伊胎。產房有6頭產仔母豬,有2窩初生仔豬口吐白沫、震顫、叫聲沙啞,有神經癥狀,3 d后仔豬全部死亡。筆者隨陳某到豬場查看,產房其他窩初生仔豬以及2窩斷乳仔豬陸續(xù)發(fā)病,保育豬采食量下降,體溫升高至41.5~42.5℃,有腹瀉、扎堆、咳嗽、口吐白沫癥狀,死前叫聲沙啞,倒地、四肢亂踢如游泳狀。育肥豬未見明顯癥狀。
不同日齡豬感染偽狂犬病后,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成年豬常為隱性感染,不表現臨床癥狀,新生仔豬由于消化系統(tǒng)受侵害而引起嘔吐、腹瀉,病毒入侵神經系統(tǒng)表現震顫等神經癥狀,妊娠母豬感染后可引起流產、產死胎和呼吸系統(tǒng)障礙等,公豬表現為繁殖與呼吸系統(tǒng)障礙。
剖檢3頭病死小豬,肉眼可見腎臟有針尖狀紅色出血點,肝臟和脾臟可見散在黃白色壞死點,淋巴結腫大、肺門淋巴結出血呈深褐色,肺部輕度水腫,肺小葉間質性肺炎,肺間質增寬,有1頭小豬肺表面有纖維素性滲出,胃黏膜卡他性炎癥,腸壁變薄,亦有卡他性炎癥,打開腦部可見腦膜明顯水腫、充血,腦脊髓液明顯增多。
4.1 臨床診斷 根據該豬場母豬流產,哺乳仔豬有神經癥狀、腹瀉及剖檢病變等可初步診斷為豬偽狂犬病。
4.2 實驗室診斷
4.2.1 細菌分離培養(yǎng) 無菌取病死豬肺臟、肝臟、脾及腦組織分別接種于血瓊脂平板、肉湯培養(yǎng)基,置37℃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48 h,未見細菌生長。
4.2.2 病毒鑒定 選取3頭有典型癥狀患豬,無菌取肺臟、肝臟、脾、淋巴結及腦組織送龍巖學院做PCR檢測,結果豬偽狂犬病毒核酸陽性。
根據以上實驗室檢查結果確診該病為豬偽狂犬病。
豬偽狂犬病目前無有效藥物治療,豬場應根據患豬的精神狀態(tài)以及采食狀況、繼發(fā)感染情況進行合理的分群隔離治療。
1)對未出現神經癥狀的豬只,用偽狂犬病gE缺失苗接種2頭份,4周后同等劑量加強免疫1次。
2)對全場種豬立即開展補免,用偽狂犬病gE缺失苗接種2頭份,以后每間隔4個月進行1次加強免疫。
3)對有繼發(fā)感染的生豬進行對癥治療。如有繼發(fā)副豬嗜血桿菌病,可用恩諾沙星和頭孢噻呋凍粉混合肌肉注射,1天2次,連用2~3 d[2]。
4)加強豬場消毒和無害化處理病死豬。每天用衛(wèi)康(主要成分為過硫酸氫鉀)帶豬消毒2次,連用3~5 d,豬場周圍可用消特靈(主要成分為含氯消毒劑)噴霧。對病死豬迅速無害化處理。
經過上述處理后,該病得到有效控制,患豬逐漸恢復健康,食欲顯著增強,豬場恢復正常生產。
1)近年來,豬場業(yè)主由于非洲豬瘟而忽視了常規(guī)病種的免疫,同時也存在僥幸心理。該病是病毒性疫病,免疫接種是預防和控制該病的主要措施。一旦暴發(fā)該病會給生豬養(yǎng)殖場帶來嚴重經濟損失。
2)合理安排種豬免疫程序,確保種豬在生產期間維持足夠的抗體水平,只有這樣,仔豬在出生后才能得到母源抗體保護。同時要對初生仔豬進行合理免疫。
3)加強飼養(yǎng)管理,維系圈舍通風、干燥、清潔,構筑定期衛(wèi)生消毒運行機制,交叉使用消毒劑,盡量做到自繁自養(yǎng),引種時加強檢測。
4)該病沒有顯著的季節(jié)性,通常在每年多雨、悶熱、潮濕的春夏交接季節(jié)相對較易發(fā)生[1]。豬偽狂犬病的發(fā)生與環(huán)境因素有很大關系,在干燥、通風、衛(wèi)生良好環(huán)境下,該病的發(fā)病率相對較低。而潮濕、衛(wèi)生條件差的環(huán)境有利于病原體生長繁殖,該病的發(fā)病率顯著提高。惡劣環(huán)境下病毒、細菌或原蟲的侵入、霉菌毒素中毒等引起生豬免疫力低下、濫用抗生素等都會引起該病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