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健 張宏燕 王曉娜 孫寶峰 趙艷春 高金貴 楊青
顱腦腫瘤是神經科常見疾病,目前臨床主要采用外科手術治療,但手術創(chuàng)傷、術中腦組織缺血、缺氧等容易誘導機體產生炎性反應和氧化應激,還可能損傷機體免疫功能,導致手術失敗甚至病情加重[1,2]。有研究顯示,顱腦手術中麻醉藥物的選擇和麻醉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腦保護作用,減輕炎癥的應激反應,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3]。本研究對顱腦腫瘤手術患者術前給予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觀察聯合用藥對患者的炎性因子、氧化應激和免疫功能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張家口市第一醫(yī)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神經外科擇期行首次顱內幕上腫瘤切除術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CON組)、利多卡因組(LIDO組)、右美托咪定組(DEX組)和右美托咪定聯合利多卡因組(DEX+LIDO組),每組20例。CON組:男12例,女8例;年齡45~67歲,平均年齡(56.89±7.32)歲;體重指數(BMI)21~25 kg/m2,平均(22.96±3.10)kg/m2。LIDO組男13例,女7例;年齡47~68歲,平均年齡(57.24±7.56)歲;BMI 20~25 kg/m2,平均(23.12±3.16)kg/m2。DEX組:男12例,女8例;年齡42~68歲,平均年齡(55.99±7.14)歲;BMI 20~24 kg/m2,平均(22.67±3.03)kg/m2。DEX+LIDO組:男14例,女6例;年齡45~66歲,平均年齡(55.45±7.07)歲;BMI 20~25 kg/m2,平均(23.20±3.14)kg/m2。4組年齡、性別比、BMI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顱腦手術指征;(2)美國麻醉醫(yī)師協會(ASA)評分為Ⅰ~Ⅱ級;(3)年齡18~70歲;(4)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礙者;(2)麻醉藥物過敏者;(3)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4)意識障礙、精神疾病患者。
1.3 治療方法 采用1.0 mg/kg丙泊酚和0.4 μg/kg瑞芬太尼的靶控輸注技術進行麻醉誘導。CON組:麻醉誘導前給予等容量0.9%氯化鈉溶液;LIDO組:麻醉誘導前給予1.5 mg/kg利多卡因,之后持續(xù)輸注2.0 mg·kg-1·h-1利多卡因;DEX 組:麻醉誘導前給予0.5 μg/kg右美托咪定,后以0.4 μg·kg-1·h-1持續(xù)輸注右美托咪定; DEX+LIDO 組:麻醉誘導前給予1.5 mg/kg利多卡因和0.5 μg/kg右美托咪定,之后持續(xù)輸注0.4 μg·kg-1·h-1右美托咪定和2.0 mg·kg-1·h-1利多卡因。
1.4 觀察指標
1.4.1 應激激素: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應激激素[腎上腺素(E)、去甲腎上腺素(NE)、多巴胺(DA)]。
1.4.2 炎性因子:于術前24 h、術后24 h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取上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測定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
1.4.3 氧化應激指標: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丙二醛(MDA)、總抗氧化態(tài)(TAS)。
2.1 2組應激激素比較 4組術前24 h E、NE、DA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EX 組、DEX+LIDO組術后24 h E、NE、DA均低于CON組、LIDO組(P<0.05),且DEX+LIDO組E、NE、DA低于DEX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應激激素水平比較
2.2 2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4組術前24 h IL-6、TNF-α、hs-CRP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EX 組、DEX+LIDO組術后24 h IL-6、TNF-α、hs-CRP均低于CON組、LIDO組(P<0.05),且DEX+LIDO組IL-6、TNF-α、hs-CRP低于DEX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3 2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4組術前24 h MDA、TAS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EX 組、DEX+LIDO組術后24 h MDA均低于CON組、LIDO組,TAS均高于CON組、LIDO組(P<0.05),且DEX+LIDO組MDA低于DEX組,TAS高于DEX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表4 4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近年來,顱腦腫瘤發(fā)病率逐年升高,致死率和致殘率高。外科手術是治療顱腦腫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手術創(chuàng)傷刺激導致機體出現過度應激反應,交感神經興奮和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分泌大量應激激素,導致預后不良[4]。研究顯示,術中良好的麻醉能夠減輕機體過度應激反應,降低顱腦損傷程度。麻醉不當則導致應激反應進一步加重,患者出現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等心腦血管不良反應。右美托咪定能夠選擇性激活突觸前膜α2腎上腺素能受體,從而降低交感神經活性并抑制兒茶酚胺釋放,發(fā)揮鎮(zhèn)痛、鎮(zhèn)靜、抗焦慮等作用[5]。利多卡因具有抑制炎癥應激反應、調節(jié)免疫功能等作用[6]。本研究結果顯示,4組術前24 h E、NE、DA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EX 組、DEX+LIDO組術后24 h E、NE、DA均低于CON組、LIDO組(P<0.05),且DEX+LIDO組E、NE、DA低于DEX組(P<0.05)。說明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聯合應用能夠降低顱腦腫瘤手術患者應激反應,從而有利于術后恢復。
術中劇烈的應激反應能夠誘導炎性因子的大量釋放,進一步加重腦損傷,導致預后不良及復發(fā)風險增加。IL-6是膠質細胞分泌的機體重要的促炎因子;TNF-α是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分泌的炎性介質,能夠誘導炎性因子釋放,并導致炎性反應擴大和加?。籬s-CRP是急性期反應蛋白,可以作為反映腦組織損傷程度的敏感標志物[7,8]。本研究結果顯示,4組術前24 h IL-6、TNF-α、hs-CRP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EX 組、DEX+LIDO組術后24 h IL-6、TNF-α、hs-CRP均低于CON組、LIDO組(P<0.05),且DEX+LIDO組IL-6、TNF-α、hs-CRP低于DEX組(P<0.05),說明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應用于顱腦腫瘤手術中能夠發(fā)揮協同作用,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引起的炎性反應,這可能與其抑制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黏附、聚集,從而減少促炎因子合成和釋放有關,與他人報道[9]一致。
此外,手術過程中腦組織缺血再灌注損傷引起氧自由基生成增加,造成氧化應激損傷[10]。MDA是脂質過氧化產物,能夠反映機體受氧自由基損傷程度;TAS是反映機體總抗氧化能力的主要指標[11]。本研究結果顯示,4組術前24 h MDA、TAS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EX 組、DEX+LIDO組術后24 h MDA均低于CON組、LIDO組,TAS均高于CON組、LIDO組(P<0.05),且DEX+LIDO組MDA低于DEX組,TAS高于DEX組(P<0.05),說明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聯合應用能夠減輕顱腦腫瘤患者術后氧化應激反應,發(fā)揮抗氧化作用。
綜上所述,顱腦腫瘤手術中應用右美托咪定聯合利多卡因能夠有效抑制患者術后炎性反應和氧化應激,并改善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