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鋒 高興旺 谷秋寒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990醫(yī)院(信陽院區(qū))麻醉科 信陽 464000
手術是治療股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1],安全及良好的麻醉是保證手術成功和患者術后順利恢復的關鍵[2]。本研究擬比較不同麻醉方法對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術中血液動力學指標的影響,為臨床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獲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選擇2019-05—2020-05間擇期行股骨近端骨折手術患者102例,年齡43~75歲,BMI 19~34 kg/m2,ASAⅠ~Ⅱ級。無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凝血功能異常,以及意識及溝通障礙者;無服用阿片類和安定等精神類藥物史。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腰硬聯(lián)合組(腰硬組)與全身麻醉組(全麻組),各51例。
1.2 方法全麻組:靜注咪達唑侖0.05 mg/kg,丙泊酚0.2 mg/kg,芬太尼4μg/kg,阿曲庫胺0.8 mg/kg行麻醉誘導。置入喉罩機械通氣。吸入2% ~3%七氟烷維持麻醉。根據(jù)麻醉情況,間斷靜注阿曲庫胺及芬太尼。術畢,靜注新斯的明2mg、阿托品1mg、托烷司瓊5 mg。送入恢復室待自主呼吸及意識完全恢復后,取出喉罩。腰硬組:經(jīng)L3~4依次行硬膜外、蛛網(wǎng)膜下腔穿刺。腦脊液流出后注入0.75%布比卡因1~2 mL。將腰麻針退出,頭端置入3 cm的硬膜外導管,采取平臥位,酌情追加2%利多卡因。
1.3 觀察指標及評估標準比較2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術畢時(T2)的血液動力學指標(DBP、HR、SpO2)。記錄術中及術后的不良反應(高血壓、術后頭暈、惡心嘔吐、肺部感染)。依據(jù)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3]評分評價認知功能障礙(較術前降低≥2分表示存在知功能障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2.2 血流動力學指標2組患者T0時DBP、HR、SpO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1、T2時腰硬組的DBP、HR、SpO2均明顯優(yōu)于全麻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不同時間段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2 2組患者不同時間段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T T T組別 例數(shù)0 1 2 SBP(mmHg) HR(次/min) SpO2(%)SBP(mmHg) HR(次/min) SpO2(%)SBP(mmHg) HR(次/min) SpO2(%)76.58±10.15 98.16±2.58全麻組 51 103.86±13.65 87.26±16.73 98.76±3.29 95.49±11.26 89.26±12.49 97.95±3.51 110.26±14.18 89.47±12.57 96.58±2.51 t值 0.953 0.430 0.884 2.471 7.272 3.019 7.858 5.69腰硬組 51 106.29±12.04 88.62±15.17 98.11±4.09 89.65±12.57 72.06±11.37 99.51±1.14 90.26±11.37 3.135 P值 0.343 0.668 0.379 0.015 0.000 0.003 0.000 0.00 8 0 0.002
2.3 不良反應比較除低血壓外,腰硬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全麻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不良反應比較[n(%)]
手術是治療股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手段,由于股骨近端骨折多發(fā)生于并存疾病較多的老年人群,故麻醉及手術風險較大,加之手術及麻醉引發(fā)的應激反應可影響患者血壓、心率等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wěn)定,不但嚴重影響手術進程,而且增大了圍術期的管理難度。此外,認知障礙是麻醉后的常見現(xiàn)象[4],麻醉藥物可與機體內(nèi)乙酰膽堿結(jié)合,造成中樞系統(tǒng)紊亂;還可引起Tau蛋白變性,抑制神經(jīng)介質(zhì)傳遞,麻醉后患者可出現(xiàn)記憶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下降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少則持續(xù)1 d,多則可持續(xù)3個月,嚴重影響了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5]。因此,選擇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維持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wěn)定,對保證手術成功實施和患者術后順利康復至關重要。
全麻及腰硬聯(lián)合麻醉是目前臨床使用最為廣泛的兩種麻醉方式,全麻通過機械通氣及供氧,管理便捷。但周美蘭[6]等研究發(fā)現(xiàn),全身麻醉在氣管插管及拔管時易引起患者應激反應而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波動。與全麻比較,腰硬聯(lián)合麻醉兼有硬膜外麻醉及腰麻兩種麻醉方式的優(yōu)勢:(1)硬膜外麻醉適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手術,麻醉效果好,且操作易控制,可隨時增加劑量。(2)腰麻起效快,藥物用量小,可減少麻醉藥的不良反應。
本研究比較了全麻和腰硬聯(lián)合麻醉對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術中血液動力學指標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腰硬組患者麻醉后及手術結(jié)束后的DBP、HR、SpO2等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波動幅度小于全麻組,高血壓、術后頭暈、惡心嘔吐、肺部感染,以及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低于全麻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馬燕[7]等研究結(jié)果相符。提示腰硬聯(lián)合麻醉更適用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手術。值得注意的是,腰硬聯(lián)合麻醉術中易發(fā)生低血壓,因此,在麻醉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患者血壓狀況,避免發(fā)生低血壓。
綜上所述,腰-硬聯(lián)合麻醉用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手術,術中血流動力學指標穩(wěn)定,且不良反應輕微,更利于老年患者術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