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桓
選址,是開線下門店時最難做的商業(yè)決策之一,說位置決定了這個門店60%的成敗一點也不為過。
作為“看過”幾萬個點位,開過“幾千個”點位的人,對于選址,有太多血和淚的教訓與心得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1.車流不代表人流,有的地方是車來車往,但人就是沒法“停留”,也就沒法形成人流,尤其CBD主干道等,都是大坑。
2.商圈覆蓋和門前流量也是兩回事,門口半米之內(nèi)經(jīng)過的人流才算真正的人流。
3.門頭過窄,非常縱深的店鋪“不值錢”也不好用,寧可門頭寬縱深淺。
4.如果一個店經(jīng)常被轉(zhuǎn)手,沒有任何品牌能撐過半年,建議你也不要碰,我們的生意模型也就中等偏上,絕非最好的項目,不可高估自己的品牌。
5.線下租金的本質(zhì)在于有“穩(wěn)定的自然流量”,所以當有人告訴你還需要做營銷或推廣,以解決人流不足的問題時,那么你的這個位置就選錯了,再便宜的租金如果沒有自然人流都是“浪費”。
6.單木不成林,別總想干壟斷生意,同一街道如果沒有競爭對手,代表沒有“需求”。比如開包子鋪最好的策略是在很多包子鋪或早餐店的隔壁再開一家,給用戶更多的選擇。
7.比附策略,如果你是做快餐的,不妨在麥當勞、肯德基隔壁開,如果你是賣小吃零食的,可以在周黑鴨、絕味鴨脖旁邊開,這樣可以節(jié)省掉你很多盲目找鋪的時間成本。
8.開社區(qū)店,不一定人流量越大越好,如果是做社區(qū)服務(wù)比如美容SPA,反正都是以熟客為主,不如在一個安靜的角落或二三樓,租金不僅便宜,而且用戶更喜歡。
9.寧可高租金進旺的位置,甚至給一定的轉(zhuǎn)讓費,也不要貪便宜盲目進入一個新的場,任何場至少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才可旺場,而你第一批進入只能是炮灰。
10.租金高或轉(zhuǎn)讓費高不怕,只要位置好,有足夠的人流,能算過賬來就行,最怕租金年遞增太高比如8%,可能 5年租金就翻倍了,這樣的遞增,你的生意剛做起來,可能立即就沒錢賺了,純屬給房東打工。
11.好位置需要等,但重在儲備,提前就打好招呼,一旦自己看中的鋪空出來就立即去談,不要為了開店而開店,開店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所謂的規(guī)模和資本。
12.一個朋友開了5家店,前4家都很賺錢,第5家一個疏忽虧了,而且把前4家店賺的錢都虧了進去,所以,選址再嚴格都值得,寧可錯過,不可犯錯。
13.打破開店的思維局限,可口可樂在全國那么多餐廳或便利店有自己的飲料柜,本質(zhì)上也是“點位”占領(lǐng),且開店成本更低。
14.未來,線下是越來越重要的流量入口,最近大家看的社區(qū)團購百團大戰(zhàn)亦是搶占流量入口而已,你有一個可贏利的點位,就意味著有了一個根據(jù)地;目前社區(qū)團購我最看好的依然是興盛優(yōu)選,因為他們在線下有“根據(jù)地”,否則僅僅靠團長流量是不穩(wěn)定的。
15.現(xiàn)在開店,與其說你是經(jīng)營烤串或包子,不如說是經(jīng)營用戶,你只是通過包子這樣的一個載體,鏈接了用戶,取得了用戶信任,這才是最大的品牌資產(chǎn),而非交易金額,所以看看你的店里有無50%的老顧客以及群里是否活躍,就知道你的店會走上坡路還是下坡路了。
16.租金和人工,是未來任何開店模型中,都想砍掉的兩座大山,所以無人零售肯定會興起,只是品類契合及時間問題。
17.店,不是越大越好,相反小店是未來的趨勢,小店更加靈活,因為如果在同樣的位置人流一樣,面積小就意味著固定成本低,贏利的可能性就更大,人流不會因為你面積大就增多的。
18.如果你做的是目的性消費的生意,能讓用戶主動開車來消費,那么就盡量偏一點,比如迪卡儂,這樣也容易降低成本。
19.好位置并不代表好生意,位置合適比人流大更重要,比如你做老人生意,就應(yīng)該在可以跳廣場舞的地方即可,沒必要非要去商業(yè)街去爭得頭破血流。
20.人流動線很重要,哪怕是兩個挨著的鋪,可能一個鋪不在人流動線上生意就會差很遠。
以上20條,未必系統(tǒng),但每一條都是幾十萬或幾百萬真金白銀換回來的教訓。
選址,是個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學科,知易行難,我反正告訴我自己,“十英尺”的前300個位置,我都必須到現(xiàn)場才行,寧可慢、錯過,也堅決不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