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血液科,江蘇 徐州)
白血病是臨床上常見的造血系統(tǒng)惡性腫瘤性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白血病細胞出現分化異常、凋亡受阻、增殖失控的情況,導致白血病細胞大量增殖,向機體各個組織器官浸潤。老年患者在身體抵抗力、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的影響下,對白血病化療耐受性較差,從而增加患者的身心不適感,并且老年白血病患者在長期疾病治療后,受到藥物副作用、嚴重并發(fā)癥、病情治療效果有限等因素的影響,會出現許多的負面心理,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臨床為了有效提高患者的預后水平,需要在老年白血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加強臨床護理干預,由于老年白血病患者存在特殊心理,因此需要強化心理護理,依據患者心理特征,制定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措施。本文主要以本院2019年內收錄的52例老年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心理分析以及個性化護理措施與護理效果,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本文病例樣本均與老年白血病診斷標準相符,疾病類型主要體現在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方面,在收錄患者資料數據時,排除嚴重臟器官障礙(心、肝、腎)、惡性腫瘤、精神異常、智力殘缺、溝通障礙、資料數據不完整、中途退出、不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樣本。將52例老年白血病患者按照1:1的比例平均分為對照組、實驗組,每組患者各為26例,對照組男性與女性分別為15例、11例,年齡最低51歲,最高76歲,平均年齡(62.34±3.12)歲,實驗組男性與女性分別為14例、12例,年齡最低50歲,最高75歲,平均年齡(62.31±2.9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符合醫(yī)學實驗的開展需求,此次研究實驗的進行獲得了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均給予生命體征觀測、輸液護理、注意事項告知、用藥指導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實驗組在其基礎上聯合心理特征分析與個性化心理護理干預措施,本文重點探究實驗組的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2.1 心理特征分析
老年白血病患者心理更為脆弱,在病情確診后,心理會出現強烈的應激反應,表現出不同的負面心理情緒,具體如下:(1)焦慮:老年白血病患者對疾病知識、治療知識掌握度不足,且多數老年白血病患者合并多種慢性疾病,這時患者就會產生瀕死感,時刻擔憂病情奪走生命[1]。(2)抑郁悲觀:老年白血病的治愈難度較大,需要長期系統(tǒng)性的治療,許多患者在短期治療后發(fā)現并未取得預期的效果,這時患者就會認為疾病無法治愈,出現抑郁悲觀的心理。(3)孤獨:老年白血病患者需要進行長時間的入院治療,由于子女工作較忙,不能時刻陪伴在患者身邊,探視的次數較少,這就會使患者產生孤獨感[2]。(4)固執(zhí):一些老年患者在確診為白血病后,會上網絡搜索白血病的相關知識,對于醫(yī)生給出的意見存在抵觸心理,經常會出現不配合治療的私自用藥情況。(5)多疑:老年患者對家屬、護理人員的行為、語言的細微變化十分在意,經常會無端猜忌自己的病情。
1.2.2 個性化心理護理
醫(yī)院內部需要構建心理護理團隊,依據患者的心理特征、文化程度、心理承受能力等落實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1)焦慮患者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由于患者年紀較大,常伴隨耳聾、記憶力衰退的情況,這時應該反復多次告知患者相關知識。(2)抑郁悲觀患者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進行病房巡視的過程中,一旦發(fā)現患者的情緒低落,需要詳細了解患者情緒低落的原因,告知患者白血病的治療不是在短時間就可完成的,在短期療效不顯著的情況下無須過于擔心,并列舉一些成功案例,激發(fā)患者的生存欲望,使患者安心接受醫(yī)院的治療與護理[3]。(3)孤獨患者的心理護理:針對孤獨感較強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該給予患者更多的陪伴,減輕患者對環(huán)境的陌生感。除此之外,護理人員應該指導家屬多抽出時間對患者進行探視,給予患者更多的陪伴與鼓勵[4]。(4)固執(zhí)多疑患者的心理護理:針對固執(zhí)多疑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該尊重患者的意見,向患者介紹嚴格遵照醫(yī)囑進行治療的優(yōu)勢,告知患者私自濫用藥物的危害,做好健康指導,并且要耐心傾聽患者心中疑問,對其予以針對性的解答,從而使患者積極主動接受治療[5,6]。
(1)心理狀態(tài)評分:醫(yī)院自制評分量表,內容包括焦慮、抑郁、悲觀、孤獨、固執(zhí)多疑等各個維度,總分值為50分,分值越高,患者心理狀態(tài)越差。(2)護理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法(百分制),內容包括服務態(tài)度、服務技能等方面,分值與護理滿意度成正比。(3)生活質量評分:采用SF-36評分量表,內容包括生理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等維度,總分值為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佳。
借助SPSS.23處理本文資料,此次觀察指標顯示為計量資料,開展t檢驗,結果表現為±s,P<0.05證明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s,分)
組別 心理狀態(tài)評分 護理滿意度評分實驗組(26例) 32.78±4.71 92.18±3.67對照組(26例) 43.67±4.12 86.54±4.12 P<0.05 <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生理功能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實驗組(26例)74.24±8.0768.67±7.3279.13±7.1683.87±7.28對照組(26例)58.98±6.3254.78±7.9865.27±7.1276.16±6.98 P<0.05 <0.05 <0.05 <0.05
在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背景下,老年白血病發(fā)病率與日俱增,現已成為危害老年患者機體健康的重大疾病,為了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需要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聯合應用心理護理措施,具體應該通過心理分析,掌握患者心理處于焦慮、抑郁、悲觀、孤獨、固執(zhí)多疑哪一類型,之后針對性制定個性化心理護理措施[7,8]。
本文開展常規(guī)護理與個性化心理護理對比研究,最終檢驗結果顯示,采用個性化心理護理的實驗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更優(yōu),表明老年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個性化護理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