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麗,陳懷軍,李國慶,楊曙輝,嚴紹萍,馬玉云,伊應良
(1.大理州農(nóng)業(yè)科學推廣研究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5;2.大理州農(nóng)業(yè)科學推廣研究院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云南大理671005)
根據(jù)云南省玉米生態(tài)區(qū)分布和生產(chǎn)實際及聯(lián)合體合作單位報送品種的適應區(qū)域,由云南禾樸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牽頭,在2017年玉米新品種區(qū)域試驗的基礎上,2018年繼續(xù)對2017年區(qū)域試驗未退出品種組織開展云南省雜交玉米中海拔組區(qū)域試驗,以期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聯(lián)合體新育成或引進的普通玉米品種在云南省不同生態(tài)區(qū)、不同栽培水平條件下的適應性、豐產(chǎn)性、抗逆性、品質(zhì)及其利用價值[1]。
參試品種共9個,即:禾樸596(云南禾樸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布單339(彌勒市湖泉玉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宣玉1536、宣玉1511(宣威市種子公司提供),慧玉2號、慧玉6511、點谷6號(云南點谷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文單007(文山州農(nóng)業(yè)科學院提供),海禾2號為對照。
試驗地設在大理市鳳儀鎮(zhèn)糧作所基地,海拔1980 m,前季作物為大麥,田塊土質(zhì)為紅壤土,土壤肥力均勻,地勢平坦。試驗期間氣候均如實記載,3—9月日均溫度18.5℃、月平均降雨量116.0 mm、月平均日照時數(shù)151.6 h。表1為3—9月的氣象數(shù)據(jù)。苗期遭遇干旱天氣,通過及時灌溉解決苗期干旱問題,未對苗期長勢及產(chǎn)量造成影響。
表1 試驗點氣象數(shù)據(jù)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每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0 m2,行距0.8 m,種植密度62490株·hm-2。實收小區(qū)中間3行計產(chǎn),面積12 m2。統(tǒng)一對照品種海禾2號(CK),四周設不少于4行的保護行。
2018年5月11日播種,前作為大麥,拉線開溝直播,6月20日定苗。為客觀觀察參試品種的抗病性,試驗全期防蟲不防病,嚴格把握保護環(huán)境的前提,合理施肥、灌溉,播種前基肥施用量:秸稈堆肥15 t·hm-2,尿素150 kg·hm-2,復合肥405 kg·hm-2;播種后蓋有機肥22.5 t·hm-2;6月4日施提苗肥尿素270 kg·hm-2;6月28日結合中耕培土施尿素225 kg·hm-2,復合肥375 kg·hm-2。因播種期干旱,為保證出苗,5月11日灌溉1次促出苗。9月26日收獲。
苗期遭遇干旱天氣,通過及時灌溉,保證所有參試品種全部出苗,出苗時間延長3~5 d,但未對苗期長勢造成影響。
從表2可知,參試品種的生育期在115~123 d,布單339的生育期最短,為115 d;其次是海禾2號(CK),為117 d;宣玉1536、宣玉1511均為119 d;其它品種均在120 d以上。
從表3可知,參試品種均為抗倒伏、抗倒折品種,布單339、宣玉1511、慧玉2號、點谷6號、海禾2號(CK)株型為半緊湊,其它品種株型為緊湊;幼苗葉鞘色宣玉1536、宣玉1511、慧玉2號、海禾2號(CK)為淡紫色,其它品種為紫色;花藥顏色文單007為紫色,禾樸596、惠玉6511、點谷6號、海禾2號(CK)為淡紫色,其它品種均為黃色;花絲顏色布單339、點谷6號為紫色,宣玉1511、慧玉2號、慧玉6511為綠色,其它品種為淡紫色;株高各參試品種在246.4~299.0 cm、穗位在80.4~126.6 cm,株高最高的是慧玉2號,為299.0 cm;最低的是布單339,為246.4 cm;海禾2號(CK)為276.4 cm;株高較海禾2號(CK)低的品種由高到低依次是點谷6號、禾樸596、慧玉6511、文單007、布單339,較海禾2號(CK)高的品種由高到低依次是慧玉2號、宣玉1511、宣玉1536;雄穗分枝各參試品種在6~12枝。
表2 各參試品種生育期
表3 各參試品種植物學性狀
從表4可知,所有參試品種穗型均為筒型,穗長在16.0~19.0 cm,穗粗在4.7~5.5 cm,禿尖在0.4~2.7 cm,穗行數(shù)在15.0~20.4行,行粒數(shù)在33.8~39.2粒;禾樸596粒色黃、籽粒馬齒型、白軸;布單339粒色桔黃、硬粒型、白軸;宣玉1536粒色橙紅、籽粒馬齒型、白軸;宣玉1511粒色黃、籽粒半馬齒型、白軸;慧玉2號粒色黃、籽粒半馬齒型、白軸;慧玉6511粒色桔黃、硬粒型、白軸;點谷6號粒色桔黃、半硬粒型、白軸;文單007粒色黃、籽粒馬齒型、白軸;海禾2號(CK)粒色黃、籽粒馬齒型、白軸。
各參試品種單穗粒重在173.9~214.1 g,最重的是禾樸596,為214.1 g;單株有效穗在1.0~1.1穗;出籽率在82.9%~89.2%,禾樸596最高;百粒重在30.5~40.1 g,點谷6號最重。
從表5可知,所有參試品種田間表現(xiàn)高抗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莖腐病、絲黑穗病;文單007表現(xiàn)為抗穗腐病,其余品種表現(xiàn)高抗穗腐病;宣玉1536、宣玉1511、海禾2號(CK)表現(xiàn)為高抗銹病,禾樸596、慧玉2號、慧玉6511、點谷6號、文單007表現(xiàn)為抗銹病,布單339表現(xiàn)為中抗銹?。恍?536、慧玉2號、點谷6號螟害率1.3%,其余品種未受玉米螟危害。
表4 各參試品種穗部性狀
表5 各參試品種抗逆性狀
方差分析可知,處理間F值=12.329>F0.01,差異極顯著,說明供試品種平均產(chǎn)量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因而還需進行品種平均產(chǎn)量的多重比較。
從表6可知,除宣玉1536較海禾2號(CK)減產(chǎn),其余參試品種均增產(chǎn)。禾樸596單產(chǎn)13303.5 kg·hm-2,較海禾2號(CK)增產(chǎn)9.7%,二者差異顯著,同時極顯著高于宣玉1536;點谷6號單產(chǎn)13108.5 kg·hm-2,排第2位,較海禾2號(CK)增產(chǎn)8.1%,二者差異不顯著,但極顯著高于宣玉1536;宣玉1511單產(chǎn)13044.0 kg·hm-2,較海禾2號(CK)增產(chǎn)7.6%,二者差異不顯著,但極顯著高于宣玉1536;慧玉6511單產(chǎn)12666.0 kg·hm-2,較海禾2號(CK)增產(chǎn)4.5%,二者差異不顯著,但極顯著高于宣玉1536;文單007單產(chǎn)12648.0 kg·hm-2,較海禾2號(CK)增產(chǎn)4.3%,二者差異不顯著,但極顯著高于宣玉1536;布單339單產(chǎn)12436.5 kg·hm-2,較海禾2號(CK)增產(chǎn)2.6%,二者差異不顯著,但極顯著高于宣玉1536;慧玉2號單產(chǎn)12316.5 kg·hm-2,較海禾2號(CK)增產(chǎn)1.6%,二者差異不顯著,但極顯著高于宣玉1536;宣玉1536單產(chǎn)9694.5 kg·hm-2,較海禾2號(CK)減產(chǎn)20.0%,二者差異極顯著,建議淘汰。
區(qū)域試驗受天氣、地力等自然條件及田間管理、種植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各試驗點的結果存在差異,應該對各試驗點結果進行匯總分析,進一步完善規(guī)范,確定下一步發(fā)展方向。
本試驗中禾樸596、點谷6號、宣玉1511、慧玉6511、文單007、布單339、慧玉2號綜合性狀表現(xiàn)好,依次較海禾2號(CK)增產(chǎn)9.7%、8.1%、7.6%、4.5%、4.3%、2.6%、1.6%,宣玉1536較海禾2號(CK)減產(chǎn)20.0%,所有參試品種應該結合2年區(qū)試綜合性狀表現(xiàn)分析下一步發(fā)展方向。
表6 各參試品種產(chǎn)量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