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香,李雪梅△,蔣 靜,謝伍剛,王成秀,曾書旬
(1.重慶市婦幼保健院兒科 401147;2.重慶市合川區(qū)婦幼保健院兒科 401520;3.重慶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兒科 400062)
兒童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以反復發(fā)作的喘息、咳嗽、氣促、胸悶為主要表現(xiàn),其發(fā)病機制復雜,可引起氣道重塑,嚴重影響患兒及其家庭生活質量[1-2]。兒童哮喘的發(fā)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生命早期的高危因素及過敏原致敏受到臨床廣泛關注,但重慶地區(qū)哮喘患兒的相關研究仍較缺乏。本研究擬通過問卷調查對重慶地區(qū)哮喘兒童生命早期高危因素及過敏原分布進行深入探討,為重慶地區(qū)兒童哮喘的早期防治提供更多經驗,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重慶市婦幼保健院、合川區(qū)婦幼保健院及重慶市第五人民醫(yī)院確診的310例哮喘患兒作為哮喘組,其中男163例,女147例,平均年齡(4.97±2.23)歲。哮喘診斷嚴格按照2015年《哮喘全球防治創(chuàng)議(GINA)指南》和2016年中華醫(yī)學會《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排除先天畸形或免疫缺陷者。選取同一時間段310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63例,女147例,平均年齡(5.03±2.2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L2016013)。
1.2.1設計調查表
制訂統(tǒng)一的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1)產前易感因素:母孕前BMI,母孕期主被動吸煙史,消毒液、寵物接觸史,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使用史,妊娠高血壓疾病,三代內血親過敏性疾病史(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蕁麻疹和特應性皮炎);(2)產后易感因素:分娩年齡、出生方式、出生體重及胎齡、輔食添加時間、被動吸煙史、1歲內抗生素和退熱藥使用史、其他過敏性疾??;(3)食物和吸入過敏原皮膚點刺試驗(SPT)結果等。使用α信度系數(shù)法檢驗調查問卷整體信度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02;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效度,KMO值為0.527,巴特利檢驗P<0.001。
1.2.2實施調查
問卷調查全過程由研究負責人組織、監(jiān)督及質量控制,實際調查率和問卷合格率均不低于99%時,調查有效。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母親孕期吸煙(主被動)、接觸寵物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孕前BMI、孕期消毒液、抗生素、糖皮質激素使用情況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病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此外,哮喘組3代內血親過敏疾病患病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尤以哮喘和過敏性鼻炎家族史差異明顯(P<0.05),而血親濕疹、特應性皮炎、蕁麻疹等皮膚過敏性疾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產前易感因素統(tǒng)計(n=310)
表2 家族過敏疾病情況[n=310,n(%)]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剖宮產、1歲內使用抗生素和退熱藥、被動吸煙、過敏性鼻炎或濕疹患病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兒童特應性皮炎、蕁麻疹患病情況、母親分娩年齡、新生兒出生體重、胎齡、輔食添加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產后易感因素統(tǒng)計(n=310)
2.3.1食物過敏原檢測結果
哮喘組食物過敏原SPT陽性率較對照組高(22.58%vs. 6.1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哮喘組牛奶、蝦、花生、魚、小麥和蛋黃的陽性檢測率在3.23%~8.39%,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食物過敏原陽性結果情況[n=310,n(%)]
2.3.2吸入過敏原檢測結果
哮喘組吸入過敏原SPT檢測陽性率為42.58%,其中屋塵螨和粉塵螨的檢測陽性率均達30%以上,而其他吸入性過敏原均低于6%。兩組屋塵螨、粉塵螨、棉絨、貓狗上皮、蟑螂、霉菌和刺槐的過敏原SPT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吸入過敏原陽性結果情況[n=310,n(%)]
續(xù)表5 吸入過敏原陽性結果情況[n=310,n(%)]
多因素二項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母親孕期吸煙(主被動)、血親哮喘史或過敏性鼻炎家族史、兒童過敏性鼻炎史、1歲內使用抗生素、花生及塵螨SPT陽性是重慶地區(qū)兒童哮喘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6。
表6 二項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哮喘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慢性氣道疾病[2],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球至少有3億哮喘患者[3]。重慶地區(qū)兒童哮喘患病率位居全國前列,積極探討其發(fā)病高危因素對制訂合理高效的區(qū)域化哮喘防治措施意義重大。本研究擬從影響哮喘發(fā)病的生命早期危險因素(包括孕期、嬰幼兒時期)及重慶地區(qū)過敏原分布方面探尋更多兒童哮喘早期防治經驗。
女性吸煙,特別是孕期,可誘發(fā)表觀遺傳變化,增加兒童哮喘和持續(xù)性喘息的風險[4]。本研究中47.8%哮喘兒童母孕期有煙霧接觸,且多為被動吸煙,明顯高于對照組,OR值高達3.952,提示孕期吸煙是兒童哮喘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顯示兒童二手煙暴露是哮喘的影響因素,但非獨立風險因子,可能受到母孕期吸煙因素的干擾。
研究表明,哮喘遺傳度可高達80%左右[5],陽性過敏家族史是哮喘強有力的預測因子之一[6]。目前,已有研究揭示部分基因的多態(tài)性可能與哮喘遺傳易感性密切關聯(lián)[7-8]。本研究結果顯示,血親哮喘或過敏性鼻炎家族史是兒童哮喘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患病風險是其他健康兒童的3~9倍,明顯增加兒童哮喘發(fā)生的可能性,與其他研究結論一致[2,9]。
兒童哮喘發(fā)病與個體特應性密切相關。過敏性鼻炎與哮喘被稱為“同一氣道、同一疾病”,本次調查亦證實過敏性鼻炎是兒童哮喘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OR值達5.371。濕疹與哮喘有著共同的等位基因[10]及發(fā)病機制。有研究發(fā)現(xiàn)濕疹或皮炎史是兒童哮喘的危險因素之一[9]。本次調查未發(fā)現(xiàn)兒童及血親患濕疹或特應性皮炎與哮喘發(fā)病之間的明顯關聯(lián),考慮主要受地區(qū)樣本量及調查地區(qū)為兒童濕疹高發(fā)區(qū),對照組和哮喘組濕疹、皮炎患病率相近的影響,有待更多大樣本量、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證實。關于蕁麻疹病史是否增加兒童哮喘風險目前仍存有爭議,國內部分地區(qū)研究顯示蕁麻疹是哮喘危險因素之一[11-12];但許多病例對照研究未發(fā)現(xiàn)血親或兒童蕁麻疹會明顯增加哮喘風險[9,13],本研究結果與之一致。
早期抗生素使用與哮喘的發(fā)展之間存在聯(lián)系,但二者是否為因果關系仍不清楚[14]。本研究發(fā)現(xiàn)1歲內使用抗生素是兒童哮喘發(fā)病的獨立風險因子,在臨床工作中,要注意區(qū)分兒童早期哮喘樣癥狀與呼吸道感染,嚴格把握新生兒及嬰兒期抗生素使用指征。
過敏原暴露刺激機體產生大量IgE和一系列炎性介質、炎性細胞因子,可引起變態(tài)反應和慢性氣道炎癥,從而誘發(fā)或加劇哮喘。室內過敏原暴露會增加特異性致敏的風險,而特異性致敏與早期學齡兒童發(fā)生哮喘和肺功能受損密切相關[6]。研究顯示,兒童早期食物致敏可增加吸入過敏原致敏的危險性[15];吸入過敏原的早期致敏(≤3歲)是預測持續(xù)性哮喘發(fā)生的高危因素[2]。本研究中,重慶地區(qū)哮喘組食物及吸入過敏原檢測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臨床醫(yī)師有必要對過敏兒童進行過敏歷程的監(jiān)測,提高哮喘預防意識。本研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花生、屋塵螨、粉塵滿SPT陽性均是重慶地區(qū)兒童哮喘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對于反復喘息的兒童,推薦進行過敏原SPT檢測或血清特異性IgE測定,協(xié)助哮喘診斷,了解導致哮喘發(fā)生和加重的個體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哮喘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與個體特應性體質密切相關。杜絕孕期吸煙,減少二手煙暴露,積極防治過敏性鼻炎,對反復喘息兒童加強過敏原檢測,強化過敏原回避意識,落實塵螨防制措施是降低兒童哮喘患病率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