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欣
“坐在考場里時,我感到分外緊張,眼睛直愣愣盯著發(fā)試卷的老師,不自覺捏緊的手心里已經(jīng)滿是冷汗。當我拿到試卷,上面印的一個個文字和符號仿佛旋轉了起來,我無法讓自己冷靜下來看題。伴隨著驟然響起的考試鈴聲,我心中的警報也幾乎在同時慌亂地響起。此刻,大腦已是一片茫然……”
在很多文藝作品中,我們常??吹脚c上文類似的對于考試焦慮的描述。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也或多或少經(jīng)歷過考試焦慮。一般人們認為考試焦慮這樣的“負面狀態(tài)”,給考試帶來了消極影響,尤其是在記憶力方面,焦慮感帶來的負面影響尤為顯著。比如,考試焦慮讓大腦一片空白,讓我們把考試前記得完好的知識點忘得一干二凈。那么,考試焦慮真的會影響記憶力,讓我們的考試成績“再下一層樓”嗎?
什么是考試焦慮呢?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一種在特定情境下,即考試前,產生的復雜反應。它可能表現(xiàn)在生理層面上,如直冒冷汗;也可能表現(xiàn)在行為層面上,如不斷左顧右盼;還包括心理層面上的心慌意亂、難以平靜。每個人面對人生各個階段、大大小小的考試時都或多或少產生過不同程度的考試焦慮。那么,人們?yōu)槭裁磿a生這種影響考試表現(xiàn)的焦慮狀態(tài)呢?
我國心理學學者蔣傳發(fā)曾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他在高考前1個月的時間內采訪了280名高三學生,讓他們填寫了一份與考試焦慮有關的問卷。問卷結果顯示,存在4個影響考試焦慮的主要因素:第一個是“擔心考糟了時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第二個是“擔心未來前途”, 第三個是“擔心對考試準備不足”, 第四個是“擔心自我形象受損”。其中,高考生對于“擔心考糟了時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這一項的焦慮程度是最高的。對于這一現(xiàn)象,我們可以從社會層面和心理層面找到答案。
從社會層面來說,考生周圍的人,比如父母、親戚、朋友等,都可能對考生的考試成績抱有期待,尤其是對于重大考試,這種期待就更為強烈。這種周圍人的期待有時會在無形之中給參加考試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期望程度越高,考生隨之產生的心理壓力越大。比如,有些學生并沒有過分關注自己的考試,但他們感到父母對考試的成敗非常在乎,如果失敗了就是辜負了父母的期望—這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焦慮也隨之產生。
從心理層面來說,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自我意識也在逐漸增強。對于個人來說,考試被看作一種衡量自身價值、自身能力的過程。當學生獲得較好的考試成績時,就會感到自身的能力得到肯定,自身的價值得到提升;反之,當面臨考試失敗時,可能會懷疑自身的能力,甚至可能對自身產生否定傾向。當我們開始擔心這種“考試失敗后”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時,就很容易陷入焦慮的情緒中。
人們常常感到,當考試時產生了考試焦慮后,心情難以平靜,身體坐立不安,大腦好像變得一片空白,對于應試知識的記憶在焦慮中受到了損害。那么,為什么考試焦慮會影響記憶力呢?
對此,英國研究者艾森克等人提出了一個理論—加工效率理論。顧名思義,這一理論認為,考試焦慮可能會影響我們對記憶的加工效率。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影響呢?這就要提到我們的“心理資源”了。人們需要完成一項任務時,需要付出 “心理資源”來幫助自己達成目標,如集中注意力、讓自己努力思考、調動大腦中的記憶,等等。這種“心理資源”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有限的,當人處于焦慮的情緒狀態(tài)時,這種反應會大量占用“心理資源”,從而導致可用來完成任務的“心理資源”大大減少。簡單來說,就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對于考試的焦慮感會消耗自身的精力,讓我們無暇應對接下來的考試。
看到這里,也許你已經(jīng)對考試焦慮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有了認識。那么,考試焦慮真的只是考場上的絆腳石、人生中難以避免的“攔路虎“嗎?
我國心理學研究者陳順森等人對考試焦慮問題進行了實驗研究,并發(fā)現(xiàn)了有趣的結果:高等程度的考試焦慮的確會對人們的記憶成績產生負面影響,但中等程度的考試焦慮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考生的記憶成績。
研究者是通過什么實驗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呢?首先,研究者招募若干學生填寫了有關考試焦慮的量表,通過這一量表的得分,篩選出了三組學生,即具有高等程度考試焦慮的學生、具有中等程度考試焦慮的學生和幾乎沒有考試焦慮的學生。隨后,研究者邀請這三組學生完成一項在電腦上進行的記憶測試,最后得到了讓人意外的結果—表現(xiàn)最好的并不是幾乎沒有考試焦慮的學生,而是具有中等程度考試焦慮的那一組。
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出人意料的現(xiàn)象呢?研究者對此做出了解釋。前文已經(jīng)介紹了考試焦慮是如何給我們的記憶帶來負面影響的—高等程度焦慮的學生們即面臨著這樣的情境,他們產生了與任務無關的擔憂,分散了注意力,降低了答題效率,這正是過高的焦慮造成的影響。然而,當我們的目光投向具有中等程度考試焦慮的這一組學生們時,情況發(fā)生了變化。
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中等程度的焦慮反而使學生們產生了對于學習的“警覺”,相比于沒什么焦慮的學生,他們會更多地聚焦于任務,努力調動自己的注意力和記憶,避免產生錯誤,從而獲得更好的成績。這就像龜兔賽跑,沒什么焦慮的兔子慢悠悠地行進,結果由于輕視并沒有發(fā)揮自己的全部實力;相對比較焦慮的烏龜則集中注意力全力以赴,最后反而成為了贏家。
綜合以上的研究和實驗,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考試焦慮并不只是考場上的絆腳石,中等程度的考試焦慮甚至可以幫助考生取得更好的成績。因此,當我們在考試前感到心慌意亂,感到一股無形的焦慮纏繞在身體周圍時,也許,我們可以嘗試放下恐懼,嘗試與它“和解”。要知道,一定程度的考試焦慮反而能更好地調動“心理資源”,增強記憶力,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考試。讓我們和焦慮“握握手”,在考場上與它化敵為友,借助它的一臂之力,取得令人羨慕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