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銀秀,劉君,郭方其,江景勇
(1.臺州市農(nóng)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浙江 臺州 3170002;2.浙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 園藝所,浙江 杭州 310021)
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是百合科Liliaceae郁金香屬Tulipa多年生鱗莖植物,是世界著名的球根花卉。近年來,國內(nèi)的一些植物園和花海展區(qū)從荷蘭進口的郁金香商品種球的品種和數(shù)量在逐年增多[1-3],種球嚴(yán)重依賴國外進口。輻射誘變育種具有變異頻率高、變異幅度大、育種周期短等特點,是當(dāng)前無性繁殖植物育種的主要方法之一。全世界采用該技術(shù)已在營養(yǎng)繁殖植物中育出465個突變品種,其中,大多數(shù)是花卉植物,包括菊花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大麗花Dahlia pinnata、玫瑰Rosa rugosa等[4]。γ射線輻射誘變技術(shù)在我國花卉育種中已取得顯著成果,菊花[5-6]、月季的誘變新品種在所有觀賞植物中首屈一指[7]。另外,水仙Narcissus tazettavar.chinensis.[8]、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9-10]、蓮Nelumbo nucifera[11]、香雪蘭Freesia refracta、王百合Lilium regale[12]等多種花卉經(jīng)輻射后均獲得了突變品種。早在上個世紀(jì)80年代,荷蘭De Mol等首先進行了郁金香輻射育種研究[13],許多受歡迎的郁金香品種,如‘Murillo’‘William c opland’‘Bartigon’等就是通過突變的方法選育出來的[14]。近十余年來,國內(nèi)關(guān)于郁金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郁金香的引種與栽培[15-16]、低溫處理與花期調(diào)控[17-18]、鱗莖發(fā)育和再利用[19-20]、雜交育種[21-22]等方面。為研究輻射對郁金香鱗莖的誘變效應(yīng),本研究以郁金香鱗莖為供試材料,探討了銫-137γ射線不同輻射劑量對鱗莖的花芽分化、出苗率、蕾期及開花性狀的影響,確定了輻射的半致死劑量,以期為郁金香輻射誘變育種適宜劑量的選擇提供依據(jù)。
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作物與核技術(shù)利用研究所進行輻射處理,在臺州市農(nóng)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基地進行栽培和結(jié)果調(diào)查。
本文在前期預(yù)試驗中用銫-137γ射線40 ~100 Gy進行郁金香花芽分化期輻射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所有經(jīng)輻射處理的種球在冷藏期鱗莖根盤均沒有突起跡象,播種1周后沒有發(fā)根,播種2周后芽仍未出土,后期鱗莖全部腐爛死亡,而對照(無輻射處理)的生根、出苗、開花則表現(xiàn)正常,說明40 G y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郁金香花芽分化期鱗莖的致死劑量。因此,本次試驗選擇5~30 Gy進行試驗。
供試郁金香鱗莖于2018年3月在臺州市黃巖區(qū)藍美莊園基地收獲;試驗品種有‘紅牌’‘Red Label’、‘楊范內(nèi)斯’‘Jan van nes’、‘白雪公主’‘Royal virgin’;鱗莖大?。褐軓酱笥?0 cm;輻射時期:2018年6月5日(花芽分化前);輻射源:銫-137(137Cs) γ射線;劑量率:1 Gy·min-1。試驗每個品種設(shè)置5個處理:0 Gy(CK)、5 Gy、10 Gy、20 Gy、30 Gy,每個處理3次重復(fù),每個重復(fù)鱗莖數(shù)量為100個。
2018年4-8月,控制儲藏室溫度不高于22℃、相對濕度在65%±2%;9-11月,溫度為5±0.5℃。6月5日進行輻射處理,輻射處理后,種球仍放回儲藏室,每月取樣1次,每次每個處理取樣3個鱗莖進行解剖。
于2018年12月1日低溫處理完成后,挑選無病蟲害的鱗莖,種植于溫室中,調(diào)查統(tǒng)計輻射后各處理鱗莖的生根、出芽及開花情況。
芽長:將鱗莖外層鱗片剝掉,露出中心芽體,用游標(biāo)卡尺測量中心芽體的長,取平均值。
鱗莖生長點切片方法:將鱗莖外層鱗片剝掉,露出中心芽體,對生長點進行切片,在立體顯微鏡下觀察花芽的分化情況并拍照。
田間地栽試驗采用計數(shù)法和直尺測量法。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和SPSS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由圖 1表明,‘紅牌’ 和‘楊范內(nèi)斯’兩個品種的鱗莖經(jīng)輻射處理后其中心芽的生長均受到抑制,生長變緩。隨著鱗莖儲藏時間的延長,中心芽逐漸伸長;隨著輻射劑量的增大,中心芽的芽長越小,被抑制作用越明顯。兩個品種不同輻射處理鱗莖中心芽的生長趨勢相同。由圖2可看出,和CK相比,5~30 Gy輻射處理明顯抑制郁金香鱗莖中心芽的生長,輻射劑量越大,抑制作用越明顯。
圖1 輻射對中心芽生長的影響Figure 1 Effect of radiation on the growth of central buds of different cultivars
2.2.1 輻射對‘紅牌’花芽分化的影響 輻射后5個月對‘紅牌’中心芽體切片進行觀察,結(jié)果見圖 3。由圖3 可知,CK的花器官結(jié)構(gòu)發(fā)育完整,可明顯看到3個外輪花瓣、3個內(nèi)輪花瓣、6個雄蕊及三棱形的雌蕊,且每個花藥具4個花粉囊,花粉囊呈圓形且明顯鼓起。花藥橫截面面積越來越大,截止到11月29日花藥的橫截面面積與柱頭橫截面面積接近。說明CK的花芽分化整個階段已經(jīng)完成。10 Gy、20 Gy、30 Gy處理花芽分化速度遲緩,花藥還未形成明顯的4個花粉囊,且單個花藥的橫截面面積明顯小于柱頭的橫截面面積。其中,5 Gy處理花瓣結(jié)構(gòu)發(fā)育完整,雄蕊雖然有6個花藥,但其中兩個花藥僅有2個花粉囊(圖3A)。20 G y處理花芽分化進度遲緩,6個雄蕊的花藥四角開始突起(圖3C),未分化為花粉囊,推斷該處理的花芽分化停止在雄蕊分化期。和CK相比,30 Gy處理雄蕊缺少一個,分化停滯在腎形階段,花瓣數(shù)目為5個,雌蕊畸形未形成三棱形(圖3D)。
2.2.2 輻射對‘楊范內(nèi)斯’花芽分化的影響 8月1日對‘楊范內(nèi)斯’鱗莖進行切片拍照觀察,發(fā)現(xiàn)此時CK已經(jīng)完成整個花芽分化進程(圖4A,圖4B),和‘紅牌’CK的形態(tài)相似。
圖2 不同輻射劑量對郁金香鱗莖中心芽長的影響Figure 2 Effect of different radiation dose on length of central bud of ‘Red Label’
由圖4可以看出,5 Gy處理的鱗莖花芽分化整個階段已經(jīng)完成,出現(xiàn)花藥個別花粉囊缺失(圖4C),柱頭四棱柱等現(xiàn)象(圖4D)。10 Gy處理的鱗莖柱頭呈現(xiàn)不規(guī)則形狀,雄蕊畸形,花粉囊缺失較多(圖4E)。20 Gy處理的鱗莖花芽分化進度遲緩,雄蕊與雌蕊未完全分開,6個雄蕊呈現(xiàn)橢圓形或者腎形,未形成 4個花粉囊,花瓣呈短粗狀停滯分化。推斷20 Gy處理的花芽形態(tài)分化停滯在花瓣分化期(圖4F)。30 Gy處理的鱗莖花芽分化嚴(yán)重遲緩,花瓣形態(tài)短粗、結(jié)構(gòu)不完整,雄蕊呈現(xiàn)腎形、未形成4個花粉囊(圖4G),從縱切面可以看到生長錐的基部周圍有幾個雄蕊原基小突起(圖4H)。推斷30 Gy處理的鱗莖花芽形態(tài)分化在花瓣分化期已經(jīng)停滯。
圖3 輻射對‘紅牌’花芽分化的影響Figure 3 Effect of radiation on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of ‘Red Label’
圖4 輻射對‘楊范內(nèi)斯’花芽分化的影響Figure 4 Effect of different radiation dose on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of ‘Jan van nes’
由表1表明,隨著輻射劑量的增大,3個品種的出苗率均呈現(xiàn)逐漸降低的趨勢,輻射劑量越高,死亡率越高。不同品種對輻射的敏感度不同,其中,‘白雪公主’對銫-137γ射線的輻射較敏感,輻射劑量為10 Gy時,出苗率只有2.67%;‘紅牌’耐輻射的能力最強,5 Gy處理出苗率仍高達91.45%。
表1 輻射對不同郁金香品種出苗率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different radiation dose on the emergence rate of different cultivars of tulip
3個品種鱗莖經(jīng)5 Gy輻射處理后的出苗率均在60%以上,而10 Gy處理的出苗率均降至30%以下。說明,對3個品種花芽分化期的鱗莖進行輻射誘導(dǎo),半致死劑量在5~10 Gy之間。
‘紅牌’鱗莖5 Gy輻射處理,蕾期花瓣邊緣出現(xiàn)明顯裂刻,葉片邊緣開裂(圖5A);10 Gy處理,蕾期植株矮小、葉片開裂、花葶不抽出(圖5B)。‘楊范內(nèi)斯’鱗莖10 Gy處理,蕾期植株矮縮,花葶不抽出,葉片變窄、細長或畸形(圖5C);10 Gy處理,蕾期植株矮小、葉片變窄、花瓣和花絲缺失、柱頭畸形(圖5D)。
‘紅牌’鱗莖經(jīng)5 Gy處理的開花率達到80%,已開花植株花瓣全部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裂刻;經(jīng)10 Gy處理的花瓣裂刻加深,花瓣顏色不均勻(圖6)。由圖7可以看出,和CK(I)相比,‘白雪公主’鱗莖經(jīng)5 Gy輻射之后的開花性狀產(chǎn)生明顯變異。主要變化為:有的植株花瓣出現(xiàn)紅色條紋(B、C、D)、有的半個花瓣變?yōu)榧t色(A),雄蕊由正常的6個變?yōu)?或者更多(E、G、H),雌蕊由正常的三棱柱變?yōu)?開裂(G)、5開裂(E)或不規(guī)則畸形(F),花瓣上有殘留的雄蕊(F)、花瓣邊緣出現(xiàn)深淺不一的開裂(F、G、H)。
圖5 輻射對郁金香蕾期的影響Figure 5 Effect of different radiation dose on flower bud stage of‘Red Label’ and ‘Jan van nes’
圖6 輻射對‘紅牌’開花性狀的影響Figure 6 Effect of different radiation dose on flowering traits of ‘Red Label’
圖7 5 Gy輻射對‘白雪公主’開花性狀的影響Figure 7 Effect of 5 Gy radiation on flowering traits of ‘Royal virgin’
本研究對不同輻射劑量處理郁金香鱗莖進行切片,觀察輻射對其花芽分化形態(tài)的影響,并進行田間栽培,在苗期、蕾期、花期進行了形態(tài)學(xué)觀察。不同劑量的輻射處理對郁金香不同時期的影響程度也不相同,發(fā)生顯著性變異的較多。試驗結(jié)果表明,大于5 Gy輻射處理能顯著抑制鱗莖中心芽的生長,且輻射劑量越大,抑制作用越明顯。儲藏期間對中心芽體進行切片觀察發(fā)現(xiàn),輻射劑量越大,花芽分化受到的影響越大、分化進度越慢。和CK相比,5 Gy處理的鱗莖已完成花芽分化且花結(jié)構(gòu)基本完整,10~30 Gy輻射處理的出現(xiàn)了花芽分化停滯、花瓣短粗或停滯分化、雄蕊為分化早期的腎形、花藥四角剛開始凸起、花粉囊缺失、柱頭呈現(xiàn)四棱形或者畸形等不同突變狀態(tài)。
在輻射育種中選擇適宜劑量和劑量率是提高誘變效率的重要因素[23]。由本試驗苗期觀察發(fā)現(xiàn),‘白雪公主’對銫-137γ射線的輻射較敏感,而‘紅牌’耐輻射的能力相對較強。隨著0~30 Gy輻射劑量的增大,不同品種均呈現(xiàn)輻射劑量越高,死亡率越高,出苗率越低。20 Gy和30 Gy處理的出苗率為0%。3個品種50%的出苗率均發(fā)生在處理5~10 Gy之間,由此可初步推斷花芽分化期郁金香的輻射半致死劑量在5~10 Gy。由蕾期和花期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輻射劑量越大變異效應(yīng)越顯著,其主要變異有植株矮小、長勢緩慢、葉片開裂或畸形、花瓣變異或缺失、花葶不抽出、雌蕊和雄蕊缺失增多或畸形等。5 Gy處理的花瓣邊緣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裂刻,是篩選變異品種的合適劑量。
張繼娜[24]和汪曉謙[25]將郁金香的花芽分化分為未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其中,在雌蕊分化期可明顯看到在花芽原基的頂端形成三棱形的雌蕊[26],據(jù)此推斷出本研究中CK和5 Gy處理的鱗莖已完成花芽分化的整個階段,而10~30 Gy處理的鱗莖花芽分化進度緩慢甚至停滯。
輻射誘變育種是利用γ射線等誘發(fā)植物基因和染色體畸變,獲得有價值的突變體,從而育成優(yōu)良品種[27]。本研究中,5 Gy處理的鱗莖出苗率在50%以上,能夠完成花芽分化進程,且開花性狀產(chǎn)生了一些變異,比如花瓣邊緣出現(xiàn)裂刻、花色變異等,說明5 Gy處理有利于得到更多的花部變異,是篩選變異品種的合適劑量。前人對百合L.brownievar.viridulum鱗莖進行輻射,從不定芽植株的突變率考慮,輻射誘發(fā)變異的適合劑量是1~3 Gy[28]。該劑量和本研究結(jié)果比較接近,百合和與郁金香同屬一科,可見他們對輻射劑量的敏感度也比較接近。
輻射誘變育種中常用的γ射線輻射源是鈷-60、銫-137及核反應(yīng)推[23]?;ɑ苎芯恐欣免?60γ射線的較多,而選用銫-137γ射線的極少。本文研究結(jié)果表明銫-137γ射線同樣可以達到輻射變異效果。需要注意的事項是,植物組織器官發(fā)育階段和生理狀態(tài)不同,對輻射的敏感性存在很大的差異[23],因此,本文選擇花芽分化前且周徑大于10 cm的鱗莖進行輻射,這樣可以保證當(dāng)年觀測到花部的輻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