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菁賢
摘要:閱讀是伴隨人一生的功課,它磨練著學生的理解能力、文字把握程度等等語文功底。在初中語文考查內容中,文本閱讀占據了絕大篇幅。而隨著中考記敘類文本閱讀的考查分值增加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嚴格,如何更好地進行記敘類文本閱讀的教學,提高學生記敘類文本閱讀答題能力成為教師工作的必須積極關注的問題之一。
關鍵詞: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閱讀技巧
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文本閱讀普遍量大,內容多,涉及知識面廣,記敘文的主題不再是自然、人生等常見主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多數會遇到閱讀粗糙、淺顯,導致文章理解不透的問題。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己實際經驗,談談如何增進記敘類文本閱讀教學,讓學生有效地讀懂文章、做好題目。
一、教導學生掌握記敘文的知識要素和文章結構
磨刀不誤砍柴工,掌握好記敘文的知識要素和文章結構是讀懂一篇文章的關鍵。在開始一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應做好基礎知識的輸出,確保學生掌握了記敘文的基礎知識,以便接下去的閱讀教學。
1.把握好記敘文的知識要素。一是掌握記敘文六要素,在教學過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事件發(fā)生的對象、時間與地點,事件發(fā)生的來龍去脈,即起因,經過與結尾,把握時間地點的內在關系,分清不同主次人物在把握記敘文基本知識,文章結構,從而使接下去的閱讀工作事半功倍,更有效率。
2.掌握記敘文常見的手法,理解各個手法的作用。記敘文常常使用描寫、抒情、議論等各種手法,進行情節(jié)的鋪墊、烘托等,又或者使用不同的修辭手法,為情節(jié)錦上添花,增添色彩。辨清不同手法的不同作用,例如排比的作用可以增強氣勢,擬人的手法可以讓作者對事物的情感更加熱烈,比喻的手法能使文章更加生動,化抽象為具體......所有手法都各自有它的用處,掌握這些手法,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二、鑒賞人物形象,探索文章主題
記敘文中往往需要多個人物形象來布置情節(jié),以及人物形象在情節(jié)中并不是單一的,而具有多面性。這樣的特點往往會給學生造成閱讀理解上的障礙,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人物形象的鑒賞尤為必要。
1.根據人物形象描寫,整體感受作者對文章人物的情感是揚或抑,把握人物形象基調,并從文章內容出發(fā),分析人物在情節(jié)當中的表現(xiàn)、細節(jié),從而簡要得出人物個性、形象特點。
2.通過深度分析人物形象,推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記敘文章中人物的形象往往不是片面性的,這就要求教師帶領學生細細品味人物形象的多層次、多面性。在深度分析人物形象時,切記要從客觀角度出發(fā),全方位的評價人物。
三、引導學生整體性體悟感受文章
閱讀記敘文,切不可像只無頭蒼蠅般埋頭閱讀,卻摸不清文章的大體結構,文章的前后線索,在閱讀前整體感悟文章,可以提高閱讀效率。
1.分層概括段落大意。抓住記敘文要素、關鍵詞句,從而進行簡要概括。概括時可注意段尾、段首的中心句或過渡句、主旨句,找到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統(tǒng)籌成概括性的句子,在局部感知、分析段落之前先整體感悟文章,有助于學生跳脫到文章整體格局上來,簡要把握文章主題,不限于局部思維。
2.整理記敘線索,文章的線索是將整篇文章形成統(tǒng)一整體的一部分,要想做到整體感悟文章,就必須分清文章線索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將文章的各部分串起來的。例如九年級上冊課文《我的叔叔于勒》中,就由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的態(tài)度為主線,通過態(tài)度的變化,不僅將人性在當時社會下諷刺的一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同時也使文章結構更加有層次,清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善于利用線索劃分文章層次,找出文章關鍵,能夠使閱讀工作事半功倍,當然,線索可能是人、事、物,也可能是一種情感,在閱讀時,教師應做好引導學生辨析線索的工作。
四、答題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雖然讀懂了文章,卻不明白要如何答題才能夠得分,在此可以總結成兩點。
1.閱讀理解題目。俗話說,方向不對,一切白費,只有把握方向,才能夠有答對題的機會。在這個前提下,教師必須要帶領學生了解更多的題型,在課后練習中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對題目的敏感度,并掌握一些“專業(yè)術語”。
2.學會從文章中摘出重點。文章冗長,學生在閱讀理解文章的時候,容易因為顧及太多文章內容,而忽略題目真正想要提問的問題,找不到重點。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在記敘文閱讀的時候,習慣劃分層次,找出主要事件?;蛘呦乳喿x題目,了解題目想要什么,再從文章中摘取,重點閱讀。
結語:
語文文學的情感熏陶,離不開文本的閱讀理解,而記敘文則是文本閱讀理解的一個基礎性起步點,同時也是初中教學階段的一個重要考點。本文從記敘文文本閱讀的知識要素、人物形象的鑒賞、以及整體性把握文章三個方面展開敘述,只要有效地掌握記敘文知識要素,學會客觀全面評價人物,分清人物作用,并從整體角度品讀文章,在答題上多加注意格式與內容,就能夠打開記敘文閱讀的大門。
參考文獻:
[1]巧借描寫引導學生閱讀記敘類文本,陳青,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