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杰
摘要:隨著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的游戲教學法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日益普遍。游戲教學法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快速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如何提高低年級課堂游戲運用的實效性已經(jīng)成為一線小學語文老師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具體運用策略角度展開探討。
關鍵詞:語文;低年級;課堂游戲;實效性;興趣;方法
長久以來,游戲被普遍認為是不務正業(yè)的行為,老師和家長對于游戲一直抱有否定的態(tài)度,認為讓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上,壓縮游戲的時間和空間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最佳辦法。但是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貪玩、好奇心強是天性,一味的采取滿堂灌的知識講解已經(jīng)無法滿足當代小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更容易出現(xiàn)學生學習興趣喪失,抵觸、排斥的學習心理,從而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長此以往不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也不利于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游戲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新課改的推進過程中很多語文老師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始結合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游戲教學法,來改變傳統(tǒng)沉悶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下愉快的開展學習,但是對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課堂游戲運用中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
1.片面強調(diào)游戲教學的娛樂性
雖然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了課堂游戲,但是很多老師只注重了游戲的娛樂性,課堂氛圍的確很好,但是卻忽視了游戲的教育功能,導致運用課堂游戲的語文課變成了活動課,游戲是與教學內(nèi)容不相關的,既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無法滿足“玩中學”的教學目的。
2.對課堂游戲的游戲性和教育性把握不準確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也是學生進行知識積累和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小學語文基礎性強,人文性強,雖然游戲教學法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形式,能夠幫助小學生適應語文課堂生活,但是在實際教學操作中依然存在著局限性,需要語文老師結合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平衡游戲教學中的游戲性和教育性,使學生真正在游戲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內(nèi)容,突顯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真正作用。
3.容易忽視兒童的人本發(fā)展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不論題材還是知識內(nèi)容都相對比較淺顯,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將游戲教學融入課堂教學中更加需要語文老師注重學生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發(fā)展,不能盲目的運用游戲進行教學。語文老師對游戲式教學能力的欠缺,游戲理論的缺乏都影響了課堂游戲教學法的應用效果。
二、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課堂游戲的運用策略
1.運用課前游戲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
一堂高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語文老師在課前利用游戲營造出輕松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快速調(diào)動起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進而積極的在老師的引導下展開知識學習。比如低年級學生普遍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活潑、愛動,老師在開展識字教學前,可以借助兒歌或者謎語來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營造出輕松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語文老師出幾個謎語,在黑板的另一邊寫上謎底,讓學生猜一猜,連連看,引導學生積極的開動腦筋,學會自主識字,對漢字理解更深刻。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對應的是“告”,“三人看日”對應的是“春”,“日出”對應的是“旦”,學生在老師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下激發(fā)起識字學習的興趣,為老師接下來講解漢字知識做好了鋪墊,大大提高了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課堂效率和質量。
2.設計關聯(lián)游戲貫穿課堂教學
拼音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重要教學內(nèi)容,也是學生后期語文學習的基礎,這部分內(nèi)容知識點多,易混淆,如果按照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很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而且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針對拼音教學語文老師可以設計幾個相互關聯(lián)的游戲來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借助課堂游戲來進行拼音講解,這樣既能夠使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趣味性,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對拼音知識擁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起來更容易,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語文老師在開展拼音學習時設計了一個“送信”的游戲,這個游戲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收信,主要適用于學生學習認讀拼音、字母、音節(jié),而另一部分是投信,主要適用于學生對于聲母、韻母、整體音節(jié)的學習。學生在游戲中對拼音、字母、音節(jié)、聲母、韻母等知識內(nèi)容都進行了學習,課堂游戲也加深了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3.借助競爭游戲進行溫故知新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和好勝心,語文老師可以充分利用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將競爭游戲融入知識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通過個體或者團體競賽的方式來強化學生對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完成知識的鞏固,同時對未能掌握的內(nèi)容及時查漏補缺,完成知識的溫故知新。
比如低年級學習拼音時,語文老師可以借助“貼樹葉”的游戲來幫助學生清晰分辨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語文老師在黑板上畫一棵只有枝干沒有樹葉的大樹,然后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引導學生結合拼音學習的內(nèi)容,將所有的拼音樹葉貼在大樹的不同枝干上,看哪個組貼的快而且準確率高,獲勝隊老師給與獎勵。通過“找、貼、賽”的“貼樹葉”競賽游戲,學生不僅完成拼音知識的鞏固,而且提高了鞏固練習效率。
4.借助創(chuàng)新游戲實現(xiàn)知識拓展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內(nèi)容,同時也需要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運用和遷移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應用領域,使學生能夠更加靈活的將語文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比如一年級學習《比尾巴》這課后,語文老師可以設計創(chuàng)新游戲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老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燕子、壁虎、馬等動物的圖片,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動物的尾巴,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這些動物尾巴的特點,然后用一問一答的方式編成兒歌。通過創(chuàng)新游戲既豐富了知識內(nèi)容,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靈活多樣的游戲在課堂起著重要的作用
1.“開火車”
適用范圍:用于復習鞏固拼音字母、音節(jié)、生字、詞語等。如在組詞“開火車”游戲中,第一排的學生給出任意一個詞語,如“小雨”,第二位學生接“雨衣”,第三位學生接“衣服”,第四位學生接“服裝”,第五位學生接“裝修”……最后接不上來的學生面臨懲罰,如表演節(jié)目等,這種游戲形式學生十分喜愛。
2.“摘果子”
這種游戲適用于每課的復習、階段性復習和期中、期末復習。適用的內(nèi)容以認讀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節(jié),還可以是漢字的筆畫、偏旁、生字、詞語……游戲的形式多樣,教師可根據(jù)內(nèi)容來選擇,開展此類游戲時要注意其使用頻率。
3.猜字謎
小學生對字謎都有十分濃厚的興趣,在生字教學中可以適時引入,既可以學習知識,又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4.利用希沃白板5,pptx等軟件,設計課堂活動。從希沃白板5設計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古對今的課件展示更詳細、具體。
四、結語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科學合理的融入課堂游戲,不僅能提高語文學習的趣味性,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滿足小學生活潑好玩好奇心強的天性,實現(xiàn)“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效果,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陸明勇. 小學低年級語文快樂游戲課堂的構建[J]. 文理導航(下旬)(7):49-49.
[2]. 閆雙珍. 小學低年級語文快樂游戲課堂的構建[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8.
[3]. 李娜. 構建小學低年級語文快樂游戲課堂的探究[J]. 中華少年(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