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要求學生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更為靈活、自主地進行學習。探究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方式。因此,小學教師在小學科學探究活動的教學中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基于此,本文探究了提高小學科學課的探究活動的策略,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科學;探究活動;有效性
引言:
小學科學課程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是研究和發(fā)現,小學生可以通過參與研究和實踐活動,有效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與自然進行和諧的相處。這些對小學未來的學習和具體生活都非常重要。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探究活動,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科學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則需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進行探索和具體的實踐操作,然后養(yǎng)成勇于探究和善于發(fā)現的好習慣。
一、為學生提供適當的研究材料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適當的材料可以包含學生對于科學探究的具體想法以及進行探究的方式,主要以一些積極向上且健康的思維內容為主,可以讓學生透過各種感覺器官直觀地理解事物。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提前準備好的材料來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探究活動進行引導,學生可以直接從材料中感受到具體的學習思路和方式。
例如,在“植物生長和變化”的課程教學中,學生們都了解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最終都會開花結果,但尚未探索植物生長和變化的具體成因。教師可以通過這一課程帶領學生去探究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的具體變化,如樹葉從生長到凋落的變化過程,對此現象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理解。教師還可以列舉出一種花,讓學生觀察其外部特征,如種子、大小和顏色。還可以通過一些圖片和視頻資料,讓學生觀察發(fā)芽到開花的再到凋謝的全過程。然后老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給學生發(fā)放一些提前準備好的種子,讓學生在放大鏡下觀察種子的具體特征,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尋求科學探究的方式。同時,在植物觀察過程中還要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二、展開課外探究,擴大探究范圍和途徑
小學科學探究活動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同時,對于科學課程而言,其內容必須滿足小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具體需求。因此,僅僅依靠課堂上的相關理論知識學習是無法保證科學探究活動的充分開展的。教師可以多帶領學生進行一些課外的實踐探究活動,擴寬科學探究活動的范圍和方式,使學生能夠在更為寬闊的平臺和空間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更多的個性化科學探究活動,積累更多的實踐探究經驗,不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例如,在“用紙造橋“這一課程的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很難在短暫的課堂時間上完成復雜的手工作業(yè)。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師可以舉辦一些課外的科學實踐操作比賽。在賽前,可以讓學生們將各自需要的材料準備好,保障比賽的順利進行。在比賽進行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們使用不同的材料,并精心設計,以創(chuàng)造不同風格的“橋”。比賽結束后,老師需要充分肯定學生們的科研熱情,并給予鼓勵。因此,通過擴大課堂外的研究活動以及自然和外部世界的影響,可以提高學生對科學課程的興趣,教師也可以有效提高科學教學活動的質量和影響力。
三、創(chuàng)建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
小學生由于自身的生活經驗不足,對一些復雜的事物很難通過理論性的文字去理解,無法對一些科學知識進行學習,不能理解其中的奧妙和真正含義。因此,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之前,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特定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對于生活的一些回憶,讓學生在實際的環(huán)境中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真正有效地學習到相關的科學知識。
例如,在“校園的樹木”一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課后在校園里觀察身邊的樹木。在此期間,教師需要陪伴在學生身邊,細心地引導學生去觀察樹木的細節(jié),如樹枝、樹葉、樹干等等,并利用相機等設備將校園中的樹木拍攝下來。在上課時,教師可以將這些圖片呈現給學生,通過引導的方式,重新喚起學生在觀察樹木時對于樹木的細節(jié)回憶。然后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根據自己觀察得出的經驗去介紹校園中的樹木,從而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再結合具體的課本知識給學生教授一些理論嘗試,如樹木的分類等等,然后讓學生根據校園中的樹木將這些樹木進行簡單的分類和命名,由此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
結束語:
總之,正確地進行小學科學的探究活動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對世界萬物的探究能力。為了更好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教師要創(chuàng)新傳統的教學方式,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創(chuàng)設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并安排適合小學生思維能力以及綜合實踐能力的探究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麗娜.小學科學探究性教學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33):361-362.
[2]魯曉輝.小學科學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J].現代農村科技,2018(07):86.
[3]李娟,陳典.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學科學教師專業(yè)能力需求探析——以“物質科學領域”的教學為例[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8,33(03):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