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萱
“冠生園”是我國近代食品工業(yè)中規(guī)模最大的私營企業(yè),它的創(chuàng)辦人冼冠生,從擺食品攤起家,畢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抵制外商傾銷、發(fā)展我國食品工業(yè)作出了很大貢獻,是一位愛國的、干練的實業(yè)家。
冼冠生名炳成,字冠生,以字行。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出生在廣東佛山一個裁縫家里,父早喪,由母親撫養(yǎng)成人。少年只在私塾讀過幾個月書,后即以裁縫手藝勉強糊口。15歲時隨同鄉(xiāng)搭船到上海,在表兄所開的“竹生居”飲食店幫伙。幾年后積得一點資本,自己開了一家“陶陶居”小吃店,專營廣式小吃。由于地處偏僻,資金短絀,營業(yè)始終不佳,幾度停業(yè)后,不得不改弦易轍,另謀出路。
當時上海文明戲盛行,“新舞臺”戲院演出連臺本戲,經常滿座。一些小販在戲院門口設攤兜售鴨肫肝、干果、蜜餞等消閑食品,生意甚好。冼冠生受到啟發(fā),也在自己居住的亭子間里試制陳皮梅和果汁牛肉干到戲院門口出售,同時進劇場內托盤叫賣。由于這些食品現做現賣,風味特殊又價廉物美,所以頗受顧客歡迎,每天都能銷完。為了擴大經營品種,改進制作方法,冼冠生專程回佛山老家一家干果工場,學了兩個月制作話梅的技藝。重返上海后,他精心制作產品,并用印有“香港、上海冠生園”字樣的商標紙包裝出售,外表看來美觀衛(wèi)生,在同行攤販中獨樹一幟,格外受人歡迎,常常供不應求。未幾,冼冠生即在附近一帶小有名氣,引起了“新舞臺”名演員薛瑤卿、夏月珊等的注意,提出要和他合伙經營食品生意。
1915年,由薛瑤卿等5人各出資500元,以冼冠生的制作設備和商標作價500元,合計6股,開設了一家食品店,取名“冠生園”,冼冠生任經理。冼除了努力增加新品種,經營好本店產品外,還經銷泰豐食品廠的罐頭、糖果、餅干等,業(yè)務更興旺發(fā)達了。
1918年,冠生園改合伙為股份有限公司,資金增至15萬元,并設立董事會,冼冠生被推為董事,同時擔任經理職務。他多方設法,在上海郊區(qū)租得土地十余畝,蓋了廠房,又并進一家罐頭廠,從此冠生園有了自已的生產基地。之后,他又在市內最繁華的南京路上租得一座八開間鋪面的三層樓房,設立了冠生園總店。他精心擘畫,在總店開辟食品門市部、飲食部、飲冰室和照相部,營業(yè)蒸蒸日上,冠生園的名聲隨之傳到國內外。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外資企業(yè)紛紛在中國設廠,英商義利洋行、英商海寧洋行和沙利文糖果廠等外國食品企業(yè)也竭力擴大產銷,企圖壟斷上海的食品市場。冼冠生面對外商挑戰(zhàn),毫不示弱,專門撰寫了《提倡國貨與改良食品》一文(載1928年10月《中華國貨展覽會紀念特刊》),明確提出,要抵御外資侵入,必須提倡國貨,要急起直追,改變國貨生產落后狀態(tài),提高國貨質量,舍此別無他法。與此同時,冼冠生制訂了雄心勃勃的發(fā)展計劃。經公司董事會同意,他于1931年公開向社會招募新股,增資至30萬元。他用此款在漕河涇興建了設備完善的新廠房;引進了德國、英國先進的成套機器設備,并從香港、廣州禮聘高級技師,使冠生園生產水平、技術水平大大提高。為了擴大影響,冼還在新廠房上裝置起六米高的巨型霓虹燈,徹夜燈火通明。當時附近高層建筑極少,滬杭鐵路線上列車經過該處,數里外即能望見那寫著“冠生園”字樣的霓虹燈,猶如海市蜃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廠址四周還劃出一部分園地辟作農場,設置山石花木、小橋流水和亭榭堂館,園中設餐廳茶室及小賣部,開放之初先招待報界人士,廣為宣傳,于是漕河涇成了上海著名游樂佳所之一,每逢節(jié)假日,游客如云,冠生園的聲名更為卓著。除此以外。冼冠生還親偕名廚,赴武漢、南京、杭州等地建立分支店,進一步擴大冠生園的規(guī)模。
1932年櫻花盛開時節(jié),冼冠生應日本同行之邀,赴東瀛參觀訪問。臨別時,日本森永糖果株式會社總經理森永太一郎饋贈各種糖果樣品28箱,冼寇生回國后即組織人員分析研究,仿制出新產品杏花軟糖、魚皮花生等20多種,后來成為冠生園的名牌產品,享譽全國。
到1936年,冠生園已頗具規(guī)模,僅上海一地,即設有總店l家,分店lO家和生產工廠3個,年產值在全國食品工業(yè)中居首位。
冠生園從1915年開設,20年間發(fā)展這樣快,這樣順利,原因之一是冼冠生經營有方,他常對下屬說,辦好企業(yè),必須要有三個“本”,做到三個“至上”。三個“本”是要有本心(事業(yè)心)、本領和本錢;三個“至上”是:信譽至上,質量至上,顧客至上。
冼冠生一貫極其重視企業(yè)信譽,認為這是企業(yè)成敗的根本。凡本企業(yè)售出的商品,必須對顧客負責到底,使顧客滿意,以吸引他們以后不斷惠顧。有一年,冠生園制作果子露用的白砂糖突然短缺,生產廠只好用其他砂糖替代。為慎重起見事先作了試驗,并未發(fā)現質量上有什么問題。但大量投放市場后,有的瓶內糖分發(fā)酵變質,甚至因氣體膨脹而發(fā)生爆裂事故。不少采購者來函來電交涉,冼冠生立即召集廠長和高級職員,親自帶隊赴各地了解情況,就地處理,該退換的退換,該賠償的賠償。盡管企業(yè)遭受了較大的經濟損失,但卻挽回了信譽,事后果子露的銷路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上升。
信譽和產品質量總是密切相關的,冼冠生從創(chuàng)辦冠生園開始,就特別強調必須保證產品質量。他身為公司董事兼總經理,后來又擔任上海市商會監(jiān)事等職務,儼然成為全國聞名的同行業(yè)領袖,但他始終堅持每天上午到工廠各車間巡視,親自過問產品的選料、配方和成品檢驗。有一次他發(fā)現面包質量不夠好,但廠長不夠重視,解決不力,就召集各級主管人員一起分析研究,最后說:“面包做不好,請廠長搬到廠里住,再做不好,請他住到面包車間去;還做不好,請他睡到爐子間門口去;最后仍做不好,請他爬進爐膛里去?!彪m是說笑話,廠長卻已感到無地自容,趕快采取切實措施,提高了面包質量。冠生園傳統的梅制品,原料有兩處出產:蘇州鄧尉的梅子價格較低,但核大肉薄;杭州超山的梅子價格較高,卻核小肉厚。冼冠生寧愿出高價采購超山梅,以保證梅制品的質量。他還不惜工本,專門在超山設置制梅工場,每年新梅一登場就大量收購,就地腌制儲存,使冠生園梅制品一直得以質量特優(yōu)而聞名。
冼冠生對顧客更是熱情周到。他常說,顧客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一定要設身處地地為顧客著想。他在繁忙的事務中,仍經常抽出時間親自站柜臺,或到門口迎送顧客。不論顧客身份、衣著如何,也不論是否熟人,他一律笑臉相迎,熱情服務。在他的帶動下,冠生園的店員極少發(fā)生與顧客爭吵的事,大多數顧客都能滿意而歸,下次再來。冠生園生意興隆,這也是原因之一。
冼冠生還十分重視廣告宣傳。他對冠生園生產上的開支控制很嚴,但做起廣告來卻從不吝惜,他說這是對企業(yè)信譽的無形投資,其作用和效益無法估量;他要求廣告宣傳做到“廣、大、小、活”?!皬V”是范圍要盡量廣,如報刊、路牌、電影幻燈、車輛招貼、電臺廣播以及墻頭、車站、碼頭等處都可做廣告?!按蟆笔窃谀承﹫龊弦龃笮蛷V告,取得更佳的效果,例如他親自設計在吳淞航道入口處樹立了一座高達三層樓的大鐵架,上鋪鐵皮牌面,漆上“冠生園陳皮梅”六個鮮紅大字,進出船只上的旅客,無不為之吸引。冼還常在報上刊登全版大型廣告,或特約電臺播出專場及連續(xù)廣播節(jié)目等?!靶 笔侵附洺_\用報刊,廣播中短小精悍的小型廣告,使“冠生園”三字,不斷出現在大家的視聽中,猶如老朋友經常見面,以收到“細雨滲透”的效果?!盎睢笔侵阜绞蕉鄻踊鐝V式月餅,上海的錦芳、利男居、杏花樓等老字號早已做出牌子,冼冠生為了使冠生園后來居上,奪取“月餅大王”的桂冠,曾連續(xù)三年別出心裁地舉辦了三次轟動全上海宣傳活動;1934年借用大世界游樂場開了一次盛大的“月餅展覽會”,開幕那天由著名影星胡蝶到場剪彩,并請胡蝶斜依在特制的寶塔形大月餅旁拍了一張照片,旁邊題上“唯中國有此明星,唯冠生園有此月餅”,大量精印后廣為散發(fā)宣傳。展覽期間還發(fā)放優(yōu)惠券,憑券免費游覽大世界,并享受九折優(yōu)待價供應月餅,結果冠生園月餅及其他食品銷量激增,收到極佳的效果。1935年冠生園又辦了一次“水上賞月”活動。事前報上刊登大幅廣告,報道消息,凡購滿冠生園月餅十盒,即贈給水上賞月券一張。中秋之夜,冠生園向市輪渡公司包租了游覽船,船上邀請著名演員演出精彩文娛節(jié)目助興,并設小賣部,供應冷飲糕點。隨船還邀請了報界記者采訪,次日各報都詳為報道,影響很大。1936年再次舉辦“陸上賞月”,辦法同上年,但游覽去處改水上為陸上,事前向上海路局包定中秋之夜七節(jié)車廂,掛燈扎彩作為“賞月專車”,顧客持券上午,直達青陽港鐵路花園飯店,大草坪上安排文娛演出,水上又有劃船賞月等活動。此次活動致使當年冠生園月餅銷量達十余萬盒。經過這樣幾次活動,加上冠生園月餅本身用料講究,制作精細,因此聲譽鵲起,終于躍居同業(yè)榜首。當年蔣介石在廬山辦訓練團,還特派勵志社黃仁霖來滬向冠生園訂購大批月餅上山犒賞學員。冼冠生還設計一輛廣告售貨兩用車,車身漆滿廣告,兩側裝有翻板,平時用作送貨,遇到大型集會、集市,便滿載食品駛至會場,放下翻板,插上彩旗,當場售貨,大受顧客歡迎。1935年冼冠生又組織力量,編印《現代之冠生園》一書,圖文并茂,廣為贈閱;后又主辦《食品界》月刊,約請社會名流撰稿,共出版12期,影響也很大。
正當冠生園欣欣向榮順利發(fā)展之際,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了。冼冠生一面積極參加工商界愛國抗日活動,捐獻物資支援抗日將士;一面趕快將工廠中的部分機器拆運到租界內。不久,上海淪陷,冠生園漕河涇生產基地毀于炮火;各地分支店也因戰(zhàn)事影響而損失慘重。冼冠生并不氣餒,他同當局軍需署簽訂供應軍用罐頭和食品的協議,獲得一筆預付貸款和遷廠補助費,將大批機器設備和原材料遷往漢口(其中部分在水運途中被日機炸沉。這時漢口已成為后方軍政中心,人口驟增,形成畸形繁榮景象,食品、飲食等業(yè)尤為興盛。冼冠生抓住這有利時機,增加生產,擴展營業(yè)范圍,營業(yè)額直線上升。他一面把巨款匯往上海,償清中國銀行抵押借款;一面胸有成竹地籌劃向大西南發(fā)展。
1938年冬,武漢告急,冼冠生報經軍需署同意,將制罐設備運至湖南桃源建廠投產,利用常德一帶產牛區(qū)的資源,趕制大批黃豆牛肉罐頭及餅干等供應軍需。其后冼冠生到達陪都重慶,親自選定鬧市中心都郵街店址,開設冠生園重慶分公司,仿照上海模式,設門市部及飲冰室、飲食部等。當時江浙籍人來渝甚多,對冠生園懷有“他鄉(xiāng)遇故友”的特殊感情;重慶當地人對冠生園產品的廣東風味也頗感興趣,因此冠生園的營業(yè)盛極一時,飲食部更是門庭若市,成為社會名流大宴小酌的理想場所。周恩來同志曾多次邀約民主人士在此聚餐敘談;馮玉祥將軍也常來此就餐,并曾親題“現代弦高”四字贈與冼冠生。不久,冼又設立食品工廠及支店四處;并在該地投資興辦“南泉中學”。這時冠生園在重慶的職工已達400余人,而管理人員僅12人,工作效率極高,成為西南引人注目的大企業(yè)。
1939年起,冼冠生風塵仆仆,親自到昆明、貴陽、瀘州、成都等地開設分店。整個抗戰(zhàn)期間,冠生園在西南地區(qū)積累了巨額資金,據統計,后來匯往上海的僅法幣就在1億元以上,還有美金數萬,黃金200余兩。
抗戰(zhàn)勝利后,冼冠生帶著龐大的計劃回到上海,打算迅速恢復冠生園舊觀,并向東南亞及美國發(fā)展。但他很快發(fā)現,他面對的現實十分嚴峻——冠生園在上海的工廠只剩下一幢空大樓,從美購的生產線,因經辦人外行,多處不合用,不得不賠款退訂;美國剩余物資源源傾銷,幾乎占據了全部食品市場,國民黨發(fā)動內戰(zhàn),各地交通阻隔,通貨膨脹,生產難以維持;再加上,戰(zhàn)時冠生園股票為一些商人所得,他們操縱董事會,排擠冼冠生,冼本人也積勞成疾,常因高血壓、心臟病發(fā)作而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原訂的發(fā)展計劃全成泡影,冠生園元氣大傷,困難重重,到解放前夕已是日暮途窮。友人勸冼冠生,索性抽走資金,到香港或國外去另展宏圖,冼堅決拒絕。他說:“我的事業(yè)在祖國。把企業(yè)、資金弄到國外去,這樣的事我絕不做!”他依靠全體職工,勉強撐持到全國解放。
新中國成立后,在“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xiāng)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指引下,冠生園得到多方扶持,業(yè)務很快恢復、發(fā)展,冼冠生深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確和偉大,欣喜之情經常溢于言表。
1952年4月22日冼冠生因病不幸辭世,終年65歲。
此后,冠生園的生產曾一度陷入困境。后來,在黨的“團結資方,搞好生產”方針指導下,廠內經勞資協商,推舉原生產處長、隨冼冠生工作了20年的顧義新同志任廠長,生產逐漸恢復、發(fā)展。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中實現全行業(yè)公私合營,冠生園從此走上了社會主義的光明大道。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與編輯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