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凡爾賽文學”嗎?你是“凡學家”嗎?2020年11月,“凡爾賽文學”(Versailles literature)接二連三登上熱搜榜,以鋪天蓋地的聲勢在全網(wǎng)刷屏,新晉為網(wǎng)友們的快樂源泉。一時之間,大家爭相模仿,紛紛當起“凡學家”?!胺矤栙愇膶W”的爆火,要歸功于情感作家“蒙淇淇77”發(fā)的微博,這位作家自稱住在大別墅、開著特斯拉,最常打卡的地方就是北京東三環(huán)一處高端購物中心。
實際上,“凡爾賽文學”早已在社交網(wǎng)絡流傳了大半年,此類文案喜歡用云淡風輕的氛圍完成“不經(jīng)意間的炫耀”,先抑后揚,自問自答,低調中帶著優(yōu)雅,憂傷中帶著自夸。(詳細解釋請參看本刊2020年第23期P36)在網(wǎng)絡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中,主持人何炅將之定義為“最低調的話炫最高調的耀”,還稱說過“北大還行”的撒貝寧為“凡爾賽鼻祖”?!胺矤栙愇膶W”的爆火,讓人很自然地就聯(lián)想起前不久同樣火爆、但樸實無華又飽含辛酸的“打工人文學”。有不少人直言不諱地說,這是一種情緒化、夸張、轉彎抹角、無病呻吟式的“自炫文化”,不值得提倡。隨后不久,“反凡爾賽文學”也登上熱搜。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認為,一些年輕人對這樣的表達感興趣,體現(xiàn)出他們對優(yōu)雅品位或高雅生活的微妙感覺,這其中既有嘲諷,也有羨慕與向往。
從“打工人文學”到“凡爾賽文學”,再到“反凡爾賽文學”,流行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文化梗不斷被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流行梗?它們的背后又折射出我們怎樣的現(xiàn)實生活狀態(tài)?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凡爾賽文學vs反凡爾賽文學
英語里有一個“矯揉造作”的詞:humblebrag,意為“以看似謙虛的方式自夸”。紅酒、高檔餐廳、五星級酒店、一堆英文名好友……這些都是“凡爾賽文學”里的高頻詞。只要掌握了規(guī)則,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寫出一條“低調奢華有內涵”的朋友圈文案:
@CIS 退役學員Lily:每次看同學收到申請學校的拒信,我都好內疚啊。感覺自己像走了狗屎運,總會反問自己:我真的那么優(yōu)秀嗎?我不過是參加了一次科研項目,就成了我的簡歷最大的亮點。我也沒想到,每一個申請的學校都給了我offer啊。
@那年花開:我都跟我媽說了要獨立了,她今年又給我買套房?就,很無語。
@Ping-Pong-Pang-Peng:一位法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想讓我加入他的團隊,但是我法語不好,就拒絕了。
@江笑川:其實我也沒有多么帥啦,雖然經(jīng)常被人說長得像吳彥祖,但其實真的是相貌平平而已。
不經(jīng)意間露出“貴族生活的線索”,讓人哭笑不得,你的朋友圈里會經(jīng)常有這樣的“凡學家”嗎?但極具諷刺調侃意味的“反凡爾賽文學”才是絕了: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團委:高三那年感覺保送清華太無聊了,便想試一試國外的學校,雖然沒能進自己理想的牛津,但劍橋也不錯了,畢竟我的水平就在那。這也不能怪我,我能學成這樣,都要感謝我爸媽,給了我這張嘴,讓我在這里胡說八道。
@小趙同學今天實驗又失敗了:從加州回來之后,一直不太適應這里的氣候,感謝加州的朋友專門用私人SF飛機送過來的“加州西梅”,含在嘴里,閉上眼睛,仿佛整個人都沐浴在了加州的陽光下,讓我想起了在加州那段快樂的時光。
@不真正不作為犯77:晚上有點餓,想讓他幫我下碗面條,他一眼看穿了我的想法:“我給你下碗素面吧!”我開心地看著他忙碌的背影,他轉過頭來對我說:“給你加個雞蛋吧。”我說怕長胖,算了,他看出了我的倔強,寵溺地對我說:“那給你加點炸醬?”我還是以怕長胖拒絕了。他轉過來略顯霸道又有點生氣地說:“沒錢下什么館子!”
鏈接
博主蒙淇淇:我的內容有夸張
@蒙淇淇:我在2014年注冊了微博賬號。一開始,只是想在微博上分享日常生活。后來,我確實想通過微博打造人設,樹立一個靠自身努力,過上更好生活的女性形象,也是希望借此激勵大家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標。我的微博內容從一開始到現(xiàn)在,畫風其實差別不大。但最近這段時間,因為劇本創(chuàng)作需要,我接觸到時尚圈,發(fā)微博的內容題材就從過往的情感生活擴散到時尚類。
其實,無論是旅行、品酒還是逛SKP,大多情況下,我都是在體驗中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順便記錄一些新奇的事,只是寫起來可能顯得特別“裝”,就觸動了大眾情緒。
我發(fā)的微博內容不是完全真實的,有15%的成分是藝術夸張。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這種藝術夸張的成分其實更重。比如,我把老公的電腦扔進東非大裂谷,純屬虛構。這種表達只是“口嗨”,稍微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也為了更吸引粉絲。我的工作其實很忙,即便是出去玩,我也會想著積累素材,就是一個平凡的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