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醫(yī)養(yǎng)生,就離不開經(jīng)絡和穴位的治療和保健作用。平時人們通過按揉穴位進行保健養(yǎng)生時,經(jīng)常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怎樣準確找到穴位。
最好用、最準確的工具就是我們的雙手。每次針灸、按摩穴位之前,都需要用手來尋找對應的穴位。準確找到穴位,需要有一些基礎知識。首先,我們得先從專業(yè)中醫(yī)書籍上找到穴位定位的書面描述,比如足三里穴,書上介紹其位于小腿前外側,犢鼻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其次,要有一定的現(xiàn)代解剖學知識。最后,再結合經(jīng)絡學里面介紹的一些穴位定位法,綜合起來就能夠準確找到穴位了。常用的穴位定位法有體表定位法、骨度分寸法和手指比量法。
在我們身體上有一些固定的明顯標志,以這些固定的標志來定位取穴的方法就叫體表定位法。比如鼻尖上面就是素髎穴,兩個眉頭中間是印堂穴,兩個乳頭中間取的是膻中穴,肚臍眼就是神闕穴。
骨度分寸法是以人體的特征作為主要標志,用來測量人體身上各個部位的長短、大小,并且依照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為定穴的一個標準。要重點說明的是,骨度分寸法里面提到的“寸”,并不是我們?nèi)粘U闪康某叨葐挝?,而是指“等份”。不論男女老幼、胖瘦高矮,每一等份就是一寸,都按此標準作為量取腧穴的依?jù)。比如前發(fā)際正中到后發(fā)際正中為12寸,兩側的前額發(fā)角之間為9寸,兩乳頭之間為8寸,胸劍聯(lián)合中點(劍突)至肚臍為8寸,肘橫紋到腕掌(背)側橫紋為12寸,腘橫紋至外踝尖為16寸。
手指比量法是以自身的手指為標準,用來度量取穴,這種方法也叫“同身寸”。比如足三里穴,以外膝眼為起點,用手指比量法,往下量手掌三橫指(3寸),就能定位出一條橫線;在小腿前面我們摸到的裸露在皮下的骨頭就是脛骨,在脛骨的外側取一橫指(1寸),就是一條縱線,橫線與縱線的交點就是足三里穴了。
還有一些簡易取穴的辦法,比如雙臂屈曲,自然下垂并夾緊胸壁,肘尖正對處是章門穴;握拳,中指指尖按壓處就是勞宮穴。諸如此類的穴位相對更容易準確定位。
如何知道穴位的位置是不是找對了呢?
大可不必過于糾結。穴位的分布是有規(guī)律的,而不是東一個西一個,并且多數(shù)穴位位于凹陷處。簡單講,就是身體有凹陷的位置,一般會分布穴位。以曲池穴為例,抬起一邊的手臂彎曲手肘,手肘被折疊處會有折痕,找到橫紋尾部,用手指頭按一按,感覺下面是否有凹陷,這個凹陷處的正中間即為曲池穴。
而且,穴位并不是點,而是一個空間,并非要點對點地接觸或按壓才會起作用。中醫(yī)里面的找穴位和按摩,只要手指頭覆蓋住那片區(qū)域即可,也就是只要知道大概位置,手指頭摸上去肯定會覆蓋到穴位點,按摩起來完全不會影響效果,所以不要苛求一定要準確找到比針眼還小的那個點。
最后,人體所有的穴位,按壓下去的手感都是有彈性的、柔和軟綿的,并且在按壓一段時間后,會出現(xiàn)酸、脹、麻的感覺。如果穴位所對應的部位有了病變,則按下去就會感覺僵硬、緊張,甚至會按到青筋凸起,這就是中醫(yī)所說的“不通”,因為“不通”所以才會痛。就像一根塑料管,某個地方被堵住了,擁堵處不斷堆積發(fā)脹。比如腰椎間盤有問題的朋友,會感覺腰部有脹痛感,如果這時用手去按脹痛的部位,會感到十分舒服,因為通過手的壓力把擁堵的東西疏散開了。
對于大多數(shù)穴位按摩來說,掌握以上知識,一般能夠準確找出具體位置順利進行。假如還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就只能求助專業(yè)的中醫(yī)師了。
有些人可能還會有一些顧慮,如萬一穴位按壓按錯了、按壞了怎么辦。一般來說,除一些特殊的禁忌外,絕大多數(shù)穴位按摩都是安全的。要注意:骨折、脫位、皮膚破損的地方不能按,以免發(fā)生感染;孕婦腰骶部、下腹部的穴位不能過度按壓,以防流產(chǎn);一些耗氣動血的穴位如合谷穴、肩井穴、三陰交穴等不能隨意按揉,以免損耗精神;身體羸弱的人進行穴位按壓不宜過度,避免耗氣傷血。簡而言之,穴位按壓保健,以自身感覺舒適、良好為度。如有不適,應及時停止。(本刊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