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凱旋
在通常情況下,半導體存儲芯片在封裝前要做一系列老化測試,需要將芯片裝入測試板,再將測試板裝入老化測試爐中進行高低溫老化測試。以往該生產(chǎn)工藝完全由人工完成,即工人將一整車測試板推行至測試爐,將一車32片、每片5公斤的測試板一片一片插入測試爐軌道;測試完成后再由人工一片一片從爐子內取出,裝回推車,整個過程要搬料、彎腰來回重復64次,勞動強度大,極易損傷腰背、手臂,因此操作工人流動性大,生產(chǎn)成本高,同時單片搬運容易引發(fā)芯片污染、受損等問題。
現(xiàn)代社會對半導體芯片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由此帶來更高效率和良率的生產(chǎn)工藝自動化升級要求,原有的生產(chǎn)工藝很難再滿足實際的生產(chǎn)工況要求,需要引入測試板自動裝卸、轉運設備對其做自動化改造升級。
半導體生產(chǎn)流程如下:由晶圓制造、晶圓測試、芯片封裝和封裝后測試組成。半導體封裝測試是指將通過測試的晶圓按照產(chǎn)品型號及功能需求加工得到獨立芯片的過程。 封裝過程為:來自晶圓前道工藝的晶圓通過劃片工藝后,被切割為小的晶片(Die),然后將切割好的晶片用膠水貼裝到相應的基板(引線框架)架的小島上,再利用超細的金屬(金、錫、銅、鋁)導線或者導電性樹脂將晶片的接合焊盤(Bond Pad)連接到基板的相應引腳(Lead),并構成所要求的電路;然后再對獨立的晶片用塑料外殼加以封裝保護,塑封之后,還要進行一系列操作,如后固化(Post Mold Cure)、切筋和成型(Trim&Form)、電鍍(Plating)以及打印等工藝。封裝完成后進行成品測試,通常經(jīng)過入檢(Incoming)、測試(Test)和包裝(Packing)等工序,最后入庫出貨。典型的封裝工藝流程為:劃片、裝片、鍵合、塑封、 去飛邊、電鍍、打印、切筋和成型、外觀檢查、成品測試、包裝出貨。
在半導體測試過程中,分選機將幾千個同一型號的芯片裝入一片測試板,而將32片測試板裝一車轉運進入一個測試烤爐,因而測試板的裝卸搬運是一道基礎工序,但因傳統(tǒng)工藝流程中該工序的自動化程度不足,使其運行效率較低,越來越無法適應當前高效、無人化、自動化的半導體芯片生產(chǎn)要求,因此半導體測試板裝卸搬運也成為整個生產(chǎn)工藝流程升級的重點關注對象。
圖1 應用場景
自動轉運裝卸車需要替代人力推車,其裝載量為32片測試板,總重量160~192kg,物料在裝卸、轉運過程中不與人接觸,裝入物料和卸除物料均由動力機構完成,裝載轉運的兩頭對接的設備是中轉站和測試爐,通過自動對接機構與中轉站和測試爐對接掛靠,并且能識別不同的設備(同種設備也有不同的高度差異),對接后各機構根據(jù)預先設定的參數(shù)自動調節(jié)與中轉站或測試爐的料軌對齊,由推拉料機構完成32片測試板在三種設備之間的裝卸轉移。由于車重加物料總重將近400kg,需要增加電動驅動輪,由人員操作行駛。
要求車體重量低,強度高,結構緊湊,尺寸與現(xiàn)有推車相仿,耐沖撞。按此要求采用鋁型材和鋁合金材質設計車體框架結構。因需對接擁有32層物料的測試爐,所有裝卸車設置32層托料結構。
裝卸自動化要求能將32層測試板整體裝入和卸除,考慮到測試板的扁平結構,抓料機構采用有32片料爪的推拉機構,每一片料爪鉤掛一片測試板,裝載時拉入托料軌道,卸除時推出托料軌道。測試并計算推拉摩擦系數(shù)為0.5,總推力為80~96kg,推拉驅動機構采用傳動力大且定位準確的齒輪齒條傳動機構。因要與測試爐和中轉站對接,即不同設備托料軌道的對接,故裝卸車托料軌道須具有升降功能,采用大傳動比、大載荷、能自鎖的梯形絲桿傳動。裝卸車由動力電池供電,需設計電源管理系統(tǒng)。
測試爐不可改動,要實現(xiàn)裝卸車與爐子的對接,不能在爐子上加裝任何機構,只能在地面上安裝固定的掛靠機構,由裝卸車底部的對接機構自動對接掛靠,脫離時又能方便操作離開,對接要有信號感應,對接還應考慮地面不平、測試爐傾斜等不利因素,故此采用左右頂升機構,當?shù)孛娌黄交驙t子傾斜時由頂升機構調節(jié)對齊。
測試車間的爐子有上千臺,中轉站配置十幾臺,而裝卸車只需要幾十臺,每一臺爐子和中轉站的高度、傾斜角度、地面情況都不同,如何能保證少數(shù)的裝卸車準確對接多數(shù)測試爐及中轉站,將是項目成功的關鍵。設計考慮由裝卸車去識別每一臺測試爐和中轉站,并讀取對接參數(shù),根據(jù)參數(shù)自動調節(jié)。
芯片生產(chǎn)環(huán)境須嚴格避免和消除靜電,裝卸車車體和地面之間能導電,車輪、車體材料采用防靜電材質。
車體須有外殼保護,避免身體任何部位進入車體被動力機構傷害,同時要留有觀察孔和窗,車輛行駛過程中應有預判和防碰撞機構。
半導體測試板自動裝卸車有框架結構、推拉料機構、托料軌道、升降機構、對接機構、頂升機構、電源模塊、行駛機構、防撞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和操作面板等模塊構成。車體框架為鋁合金及型材結構,一側安裝有操作面板,車體頂部安裝有掃碼槍,車體內部兩側安裝升降滑軌,左右兩套托料軌道機構安裝在滑軌上。托料軌道中間、車體內框架底部和頂部安裝推拉料軌道,在運行過程中,由推拉料機構完成測試板的裝卸,與托料軌道配合,確保測試板移動過程平穩(wěn)順暢。對接機構、頂升機構、電源模塊安裝在推拉料機構下部、車體框架底部。
系統(tǒng)控制面板提供參數(shù)設置、生產(chǎn)數(shù)據(jù)、報警信息和操作按鈕,操作人員通過控制面板可調節(jié)各機構的運行參數(shù),監(jiān)控各傳感器、電機機構、電源系統(tǒng)、防撞系統(tǒng)的運行狀態(tài),并通過自動或手動模式操作裝卸車進行生產(chǎn)運行。
(1)托料軌道
托料軌道有左右兩套,安裝在車體內框左右滑軌上,分別由頂部的伺服電機和梯形絲桿傳動做升降運動,每套托料軌道有32根料軌,同一高度的左右兩根料軌托起一片測試板,可裝載32片測試板。通過左右升降機構的獨立運動,裝卸車料軌可調節(jié)左右偏差與中轉站或測試爐的料軌對齊,也可整體升降對齊。
(2)推拉料機構
推拉料機構豎直設置在左右料軌中間,沿著上下各一根齒條和兩根滑軌移動,由減速伺服電機和上下齒輪傳動。推拉料機構上設置有可掛住測試板邊沿的料爪,對應32個,料爪由減速電機和絲桿傳動在豎直方向升降。通過操作面板設定推拉料行程。
(3)對接機構
對接機構設置在底部,由掛鉤、傳感器、聯(lián)軸器、導向輪、彈簧、脫扣連桿等組成,當裝卸車與對接設備靠近時,由左右兩側的導向輪定位,掛鉤與設備連接掛靠;需要脫離時,用腳推動脫扣連桿即可脫離對接。
(4)自動調節(jié)系統(tǒng)
自動調節(jié)系統(tǒng)包括:掃碼槍、激光傳感器、光電傳感器、頂升機構,自動裝卸車最重要的是能夠識別不同的對接設備,以少數(shù)對接多數(shù),且滿足料軌對接精度,減少對測試板的磨損。本系統(tǒng)的解決方案是,在車體頂部安裝掃碼槍,使用一臺標準的裝卸車與每臺測試爐和中轉站進行對接調試,獲得對接參數(shù),如:料軌高度、左右偏差、料爪行程、推拉料機構行程、左右頂升行程等,加上對接設備的類型、編號,一同寫入二維碼,打印二維碼貼紙粘貼在測試爐或中轉站上,對接時掛鉤傳感器獲得信號觸發(fā)掃描槍掃描二維碼,各機構根據(jù)二維碼參數(shù)自動進行調節(jié),調節(jié)完成后根據(jù)行程參數(shù)自動運行裝卸工作。
(5)其他機構
除上述機構和系統(tǒng),自動裝卸車還配備有充電電池及電源管理系統(tǒng)、超聲波雷達防撞系統(tǒng)、電動輪和操作把手、防掉料的自動擋料機構、防護外殼、行走聲光警示系統(tǒng)等。這些機構能從多方面保證安全、自動化、防呆,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安全系數(shù)。
圖2為半導體測試板自動裝卸車的結構組成,以及推拉料機構組成。各機構包括:框架、掃描槍、料軌、操作面板、行駛把手、推拉料機構、電控箱、電池、對接機構、頂升機構、電動輪等等。
圖2 半導體自動裝卸車結構
圖3為半導體測試板自動裝卸車的對接機構示意圖,實現(xiàn)方案是:在測試爐底部安裝對接塊,通過裝卸車底部的對接機構和導向輪與對接塊掛靠,實現(xiàn)機械對接;通過調試確定料軌的升降高度、頂升機構的升降高度、推拉機構的行程、推拉速度等參數(shù),生產(chǎn)二維碼并打印成貼紙,粘貼在測試爐掃描位置;裝卸車與測試爐對接后觸發(fā)掃碼槍掃描二維碼,控制系統(tǒng)解碼得到各機構參數(shù)并自動調節(jié),完成對接過程,如圖4所示。
圖3 對接機構示意圖
圖4 裝卸車與測試爐對接示意圖
根據(jù)測試生產(chǎn)工藝,自動裝卸車的運用有四種應用工況。
在設備投入生產(chǎn)前,設置自動裝卸車和中轉站的對接參數(shù),寫入二維碼并調試好。手推車和裝卸車同時與中轉站對接,對接時裝卸車通過掃碼自動調節(jié)料軌對齊;運行時,中轉站的動力機構將測試板從手推車拉入中轉通道,機構避讓出通道,自動裝卸車的推拉料機構再將測試板從中轉通道拉出并拉入裝卸車,完成測試板中轉裝載;作業(yè)員操作裝卸車與中轉站脫離,使用行駛把手將裝卸車轉移到測試爐。
同樣的,在投產(chǎn)前設置自動裝卸車和測試爐的對接參數(shù)并寫入二維碼。操作裝卸車與測試爐對接,自動調節(jié)各機構使料軌對齊,推拉料機構推動測試板裝入測試爐,機構退回,裝卸車脫離測試爐。
測試完成后,裝卸車空車與測試爐對接,自動調節(jié)料軌對齊,推拉料機構將測試板從測試爐拉出裝載,脫離測試爐。
裝卸車和手推車同時與中轉站對接,裝卸車將測試板推入中轉站料軌,機構退回,中轉站再將測試板推入手推車,兩車脫離中轉站,完成中轉。
自動裝卸車及配套的對接裝置、中轉站自2019年年初開始研發(fā),經(jīng)過產(chǎn)線運行測試,2020年升級到第四版,同年上半年導入小批量設備經(jīng)過半年的試生產(chǎn),各運行指標均滿足了生產(chǎn)要求,同時在競標中領先于美國同型號設備,效率和可靠性得到了客戶的認可,2021年上半年已全面導入某國際半導體芯片大廠在國內的兩個工廠,并開始在國外的兩個工廠進行適應性測試和試生產(chǎn)。
測試板自動裝卸車根據(jù)應用場景需求開發(fā)解決方案,經(jīng)過不斷迭代改進,成功應用在半導體存儲芯片生產(chǎn)工藝過程,其與裝卸中轉站的應用解決了封裝測試環(huán)節(jié)中最大的人力消耗問題,有效降低產(chǎn)線工人工作強度,同時因人工搬運裝卸而引發(fā)的測試板受損問題也得到很大改善,裝卸車及配套設備現(xiàn)已批量投產(chǎn),實現(xiàn)了產(chǎn)線自動化生產(chǎn)。經(jīng)過驗證,該設備的技術水平和生產(chǎn)性能領先于美國同類型設備,成功實現(xiàn)了該類半導體生產(chǎn)設備的國產(chǎn)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