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部編版教材對學生的閱讀量提出了新要求。與以往的語文教材相比,部編版教材更加強調(diào)學生對常用漢字的認識,注重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通過積累漢字提高閱讀能力。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繪圖畫激發(fā)學生興趣”“編兒歌幫助學生記憶”“做游戲鞏固識字效果”“用生活拓展識字空間”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巧妙引導(dǎo)學生識字,提高教學成效。
關(guān)鍵詞:部編版教材;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36-0032-02
引 言
閱讀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學生識字量的多少,進而影響到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因此,與以往的語文教材相比,部編版教材更加強調(diào)學生對常用漢字的認識,注重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通過積累漢字,具備閱讀一定數(shù)量文章的能力。這帶給教師一個啟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不是讓學生會寫會默大量的常用漢字,而是要通過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短期內(nèi)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養(yǎng)成經(jīng)常閱讀課外書的習慣[1]。
一、繪圖畫激發(fā)學生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要優(yōu)于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倘若沒有形象直觀的事物與之對照,他們掌握漢字是有一定困難的。教師應(yīng)注意到,漢字作為一種表意符號系統(tǒng)的文字,本身體系完整而嚴密。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每個漢字都是鮮活的、可感知的。漢字一般分為獨體字與合體字兩類。初學者大多是從最基本的獨體字開始學習的。這些獨體字多數(shù)又為象形字,有極強的構(gòu)圖能力。如果教師把這些象形字用具體直觀且學生熟知的事物呈現(xiàn)出來,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他們理解字形、分析字義等。
例如,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中的“井”字時,教師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幅水井的圖片,讓學生從形象直觀的圖片中了解井的模樣,然后把要學的“井”字展示出來。學生會發(fā)現(xiàn)原來漢字與圖形十分相像,自然便將這個字牢記于心了。
又如,教學“識字”中的“日”“月”兩字時,教師先請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紅紅的太陽與彎彎的月亮,然后把要學的“日”“月”兩字貼在相應(yīng)的圖畫旁邊,再讓學生仔細觀察有沒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圖字對照,發(fā)現(xiàn)這兩個字都是由圖形演變而來的;他們還發(fā)現(xiàn)“日”字中間一橫就像太陽上的黑子,而“月”字中間的兩橫很像月亮上的環(huán)形山。接下來出乎意料的事發(fā)生了,一個學生說他曾經(jīng)看到過清晨太陽與月亮同時出現(xiàn)在天空中的情景。這時教師抓住時機引導(dǎo)學生:太陽與月亮同時出現(xiàn)在天空中,天空會變得怎么樣呢?學生紛紛回答:“天空會變得很明亮?!边@樣就又帶出一個新字“明”,而且把識字與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能鍛煉學生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這樣的識字教學充滿了趣味性。
二、編兒歌幫助學生記憶
兒歌篇幅短小,語言精練,字詞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又容易記憶。兒歌是一種深受孩子喜愛的文學形式。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繪畫來加深理解,幫助記憶;但漢字中的合體字還是占有較大比例,加之合體字的筆畫較多,若再運用繪畫法來教學,顯然比較困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把識字與背兒歌結(jié)合起來,以便提高學生的識字速度。
例如,“聰”字的教學,教師帶領(lǐng)學生分析“聰”字, 由“耳、丷 、口、心 ”組成,然后告訴學生“上課時用耳、用口、用心才能變得更聰明”。學生再寫這個字時,絕不會添加或缺少偏旁。又如,教學“碧”字時,教師可編這樣的順口溜:一位王先生,一位白先生,并排坐在石頭上。王在左,白在右,大石在下頭。學生學會后不會再把王與白的位置弄顛倒了。
當然,教師在向?qū)W生傳授順口溜的同時,可啟發(fā)學生自己動腦筋去發(fā)明創(chuàng)造,這也能訓練他們敏銳的觀察力,是增強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比如,在學《畫家鄉(xiāng)》中的“原”字時,一位學生就編出了“小白在工廠里做工”的妙語。又如,教完《紙船和風箏》后讓學生區(qū)分“辛”與“幸”字時,有學生說出“現(xiàn)在辛苦一點,以后幸福十分”的好句子。
因為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分辨能力弱,容易混淆形狀相近的字,所以在形近字的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運用編創(chuàng)兒歌的方法引導(dǎo)學生正確區(qū)分這些字。如“漂”與“飄”兩字教學時,教師可引導(dǎo)學生編“紅旗在天空中高高飄揚,小船在河水中緩緩漂流”的句子。又如,一年級下冊課文連續(xù)出現(xiàn)“青”“清”“請”“晴”“情”“睛”六個字,教師先讓學生比較這六個字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然后啟發(fā)學生想想能否用上這六個字編成一個句子,幫助學生區(qū)分。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編出這樣一段話:“在晴空萬里的日子里,我請小羊到清清的小溪邊吃青草。小羊用眼睛緊盯著我,好像在說:‘咱倆真是一對感情深厚的好朋友。’”這樣做不但讓學生記住了生字,而且訓練了他們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三、做游戲鞏固識字效果
低年級的學生活躍、好動,他們很喜歡“做游戲”“猜猜看”“找朋友”等趣味性活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合理運用適宜的識字游戲,有助于鞏固識字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有利于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新知識。如在教學“七”字時,教師采用猜謎的方法:十字尾巴彎彎,算算比十少三。學生通過動腦筋,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七”字,這樣既鞏固了學過的漢字“十”,又掌握了新的漢字“七”。又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詞語接龍”,讓學生用串接方法把前后不同的詞連接起來,而且規(guī)定詞語不能重復(fù),不能用別字替換。這樣充滿趣味性的游戲,能快速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累相當豐富的詞語,擴充他們的詞匯量。再如,玩魔盤,教師把內(nèi)圈分成四個格子,里面分別用紅、黃、藍、綠四個顏色寫一個偏旁,請學生轉(zhuǎn)動魔盤的外圈,找出與內(nèi)圈相同偏旁的字,然后涂上相對應(yīng)的顏色。如內(nèi)圈中的“口”是紅色,就把外圈中的“吃”“叫”“哈”找到,再在格子里涂上紅色。此外,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教學手段,讓學生把動腦與動手結(jié)合起來,運用一目了然的直觀動作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印象。
以上是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的一些寓教于樂的游戲認字方法。其實,教師也可以把學生帶到學校附近的超市,或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動進行識字教學。這樣,學生感到驚訝之余還能意識到原來學習、識字還可以在教室外進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識字,既鞏固了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又激發(fā)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能力,使識字教學扎實、有效。
四、用生活拓展識字空間
漢字在我們?nèi)粘I钪须S處可見,因而教師在教學生認識漢字、學習部編版教材時,不能只局限于書本上要求掌握的那一部分生字,應(yīng)該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發(fā)現(xiàn)、探究。馬路邊的廣告牌、標語牌、餐廳名、商店名,電視節(jié)目、電影中出現(xiàn)的文字,家具、衣物、食品上的說明……這些都是學生學習生字的好幫手。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培養(yǎng)他們多問多思的能力。如開學初,教師可給一年級新生創(chuàng)設(shè)識字的氛圍:讓每個學生做兩張精致的姓名卡片,一張放置在課桌上以方便學生隨時認識同學的名字,另一張讓學生掛在身上,以便互相認識。學生不僅很快與其他小朋友熟識了,許多字也很快認識了。主題班會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平時收集的包裝盒、塑料袋上的字展示出來,供大家交流、學習。此外,教師還可利用班級圖書柜、校園圖書漂流角等開展故事交流、閱讀分享等活動,讓學生在交流、分享中鞏固所學漢字,增強閱讀興趣,為今后讀文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結(jié)? 語
總之,與孤立的識字教學相比,教師要悟透部編版教材的核心內(nèi)容和理念,采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識字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得輕松又愉快。
[參考文獻]
[1]曹黎明.如何引導(dǎo)低年級學生自主識字[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10):232-233.
作者簡介:謝桂平(1977.11-),男,安徽銅陵人,現(xiàn)任銅陵市人民小學校長,小學高級教師,曾獲銅陵市“優(yōu)秀教師”稱號,教學比賽獲銅陵市一等獎,主持省級課題并獲成果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