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晉楠,龔煒,王群有
東莞康華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廣東東莞 523080
腦卒中是指腦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1],常以突然發(fā)生的一側肢體無力、笨拙等為特征性表現(xiàn),部分患者發(fā)病后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2-4]。具有高發(fā)病率、病死率、致殘率、復發(fā)率等特點。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訓練對于工作能力,改善患者預后,提升生活質量十分重要。傳統(tǒng)康復訓練主要在于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肌力力量、抗阻能力、認知功能等效果一般,尤其在改善患者認知功能和肢體功能方面,成效較差。上肢智能力反饋訓練系統(tǒng)通過系統(tǒng)性的康復訓練,可以保障訓練的安全性,提升復健效果[5-9]。該研究主要分析上肢智能力反饋訓練系統(tǒng)聯(lián)合計算機認知訓練治療腦卒中認知障礙的療效,方便選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該院收治的61例腦卒中患者分為兩組展開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61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40~80歲,平均(56.52±1.59)歲;病程5~21 d,平均(14.17±1.73)d;體質指數(BMI)21~32 kg/m2,平均(28.02±1.68)kg/m2;其中腦出血13例,腦梗死17例。研究組31例患者中,男14例,女17例;年齡47~79歲,平均(57.23±1.67)歲;病 程5~22 d,平均(14.71±1.53)d;BMI21~32 kg/m2,平均(28.11±1.49)kg/m2,其中腦出血13例,腦梗死1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過該院倫理委員會同意。納入標準:①符合腦卒中的診斷標準;②患者或家屬同意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②病歷資料不完整者。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康復訓練方式,包括肢體復健、肌力恢復、抗阻訓練、認知功能訓練等。研究組在此基礎采取上肢智能力反饋訓練系統(tǒng)聯(lián)合計算機認知訓練,措施如下;①運用型號為Fourier M2的訓練系統(tǒng)對每位患者上肢最大運動范圍進行評估;②根據患者不同肌力選擇訓練模式;③定期評估患者活動范圍、肌力和關節(jié)功能,并以此對訓練方案進行調整;④結合計算機進行認知訓練,包含記憶力注意力、感知覺、敏捷性、執(zhí)行能力、計算與推理訓練五大訓練模塊,1次/d,3 min/次,5次/周。
①記錄患者訓練前后MoCA[9]各項目評分情況。包括視空間/執(zhí)行能力(6分)、命名(3分)、注意力(6分)、語言抽象能力(3/2分)、延遲回憶(5分)、定向力(6分),分數越高,患者認知功能越優(yōu)。
②記錄患者訓練前、訓練后1周及訓練后兩周的上肢FMA評分[10]情況。
③記錄訓練前后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評價包括進食能力、洗澡能力、個人衛(wèi)生、行走能力、穿衣能力等5項生活能力,分數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訓練前,患者MoCA各項目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研究組患者的MoCA各項目評分情況均有所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注意力、定向力、延遲回憶有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單項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對比,研究組MoCA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訓練前后MoCA各項目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訓練前后MoCA各項目評分對比[(±s),分]
?
訓練前,兩組F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1周、2周,研究組上肢FMA評分依次升高,且研究組評分升高更加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上肢FMA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上肢FMA評分對比[(±s),分]
?
續(xù)表1
訓練前,研究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總評分為(28.41±3.16)分,對照組為(27.98±3.24)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總評分均有升高,且研究組進食、洗澡、個人衛(wèi)生、行走、穿衣能力及總分等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訓練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情況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訓練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情況對比[(±s),分]
?
腦卒中是急性腦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腦功能障礙,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好發(fā)于老年人[11]?;颊叱0橛姓J知功能障礙,包括認知下降,記憶力下降,定向力下降,辨別能力下降,以及其他的情況出現(xiàn)。目前對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進行的康復訓練主要包括記憶力、注意力、定向力等,其訓練效果已得到研究支持[12-13]。文獻顯示:計算機認知訓練是種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而日趨成熟的康復門徑;上肢智能力反饋訓練系統(tǒng)能對腦卒中患者在康復訓練過程中“按需輔助”;二者均對患者受損中樞神經有促進重塑作用[14-16]。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訓練前,患者MoCA各項目評分、FMA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總評分均相近(P>0.05);訓練后,研究組患者的視空間/執(zhí)行能力、命名、注意力、語言抽象能力、延遲回憶、定向力等MoCA各項目評分均有所升高(P<0.05),Mo-CA總評分為(25.83±5.14)分,高于對照組的(21.10±3.76)分(P<0.05),而對照組僅有注意力、定向力、延遲回憶評分有升高;此外,兩組患者訓練后1周、2周的FMA評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研究組評分分別為(47.79±8.16)分、(53.94±12.08)分,高于對照組的(43.37±7.22)分、(46.65±13.86)分(P<0.05);在康復訓練后,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得到明顯升高,研究組的進食、洗澡、個人衛(wèi)生、行走及穿衣等各項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總分為(32.64±4.94)分高于對照組總分(26.65±4.63)分(P<0.05)。分析數據: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具有重要意義,實施上肢智能力反饋訓練系統(tǒng)聯(lián)合計算機認知訓練組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預后,不僅認知功能出現(xiàn)明顯好轉,同時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項能力也優(yōu)于常規(guī)訓練組的患者。這與朱湘君等[17]的研究結果,上肢智能力反饋訓練系統(tǒng)訓練后,腦卒中患者的MoCA總評分為(24.11±4.53)分,高于常規(guī)訓練的(20.67±3.91)分的結論基本相符。除此之外,該研究結論還與姜祿婷[18]研究中顯示“對腦卒中患者實施認知訓練后,患者的組進食能力、洗澡能力、個人衛(wèi)生等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總分為(31.22±3.48)分,高于訓練前的(25.2±3.25)分”的結論保持一致。
綜上所述,上肢智能力反饋訓練系統(tǒng)聯(lián)合計算機認知訓練可以使腦卒中患者的認知障礙情況得到改善,同時積極影響日常生活行為及肢體力量恢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