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林,馬美華,劉廣亮
(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淄博 255100)
紡織企業(yè)漂染實驗室作為大批量染色前的關鍵工序,出樣時間直接影響大貨交期,若小樣生產不出,大貨將無法生產。對實驗室小樣生產效率和合格率的需求,促使實驗室朝全流程、自動化、標準化的中央集成控制方向發(fā)展,如何提高小樣的生產效率、一次合格率及重現(xiàn)率,降低勞動強度和減少用工,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1 勞動效率低
a) 在漂染實驗室,元明粉、純堿以及整個流程中所用染色小樣全部為手動稱量。每天需稱量元明粉和純堿約1500份,若熟練打樣工為12人,每分鐘稱量約8份,總用工時約4 h才能完成,流程繁瑣,勞動強度大,自動化程度、稱量精度及生產效率低。
b) 實驗室稱量元明粉、純堿的傳統(tǒng)方法是使用精密天平,根據(jù)所需用量進行手動稱量,完成后放置在加料的紙片上,重復此動作直至稱量完所需份數(shù)。
c) 根據(jù)生產要求需進一步縮短小樣稱量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減少用工人數(shù),則需對稱量方式進行優(yōu)化改進,研究元明粉、純堿自動稱量裝置,實現(xiàn)設備替代人工稱量。
1.2 標準化需求和自動化程度待實現(xiàn)
實驗室現(xiàn)有的染色工藝需要持續(xù)完善和簡化操作,形成工藝標準化及作業(yè)標準化;計劃排產、推行中央集成控制系統(tǒng)還存在技術瓶頸;元明粉、純堿采用人工稱量影響準確度,差異性較大。
1.3 成本損耗
人工稱量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撒漏,造成元明粉、純堿損耗,增加成本。
針對以上問題,研發(fā)了小樣粉體自動稱量裝置,結構示意如圖1所示。
1—左右行走電機;2—攪拌+加料電機;3—料筒;4—攪拌器;5—螺旋下料口;6—紙杯;7—天平;8—同步帶;9—軌道。圖1 小樣粉體自動稱量裝置結構示意
a) 使用 MODBUS 通信協(xié)議,電腦能高效下載或上傳配方和記錄。
b) 觸摸式彩色人機界面,兼容三菱系列PLC,實現(xiàn)自動化控制[1]。
c) 機體使用鋁合金型材,含1套防風防潮密封柜。
d) 采用單相交流電供電,電壓為220 V。
e) 移動單元含3套皮帶滑臺和2套步進電機,實現(xiàn)粉體單元自動對準。
f) 稱量單元含1套步進電機、1組磁力定位模組和1組磁力控制出粉模組[2],實現(xiàn)小樣粉體自動稱量。
g) 配有操作系統(tǒng)軟件,實現(xiàn)批次配方下發(fā)和記錄上傳,可追溯歷史記錄。
h) 配有ERP接口,可實現(xiàn)實驗室生產管理系統(tǒng)直接控制。
a) 分別為元明粉和純堿粉末原料設計2個容量各為1 kg的儲料缸,兩者分別通過伺服電機控制稱重螺桿給料,在給料過程中再通過電子天平稱量不斷讀取稱重數(shù)據(jù),并與設定的目標值進行比較。開始時采用大劑量快速出料,在接近目標值時精確微量給料,設計、安裝防淚滴托盤裝置[3],應用程序編寫防淚滴托盤控制程序,稱量精度為±0.01 g。
b) 設計1套機械手[4],1套伺服電機控制螺桿給料的定量稱量系統(tǒng),采用精密電子天平(精度為±0.01 g),配工藝操作、調試觸摸顯示屏、PLC邏輯控制,電腦安裝PLC應用程序輸入輸出數(shù)值。
c) 設計2組稱量杯盤,每組稱量杯盤為12個,2組共有24個,1次最多稱量24份。
d) 設計專用稱量器皿,將搬運、打樣、加料等工作流程標準化。
e) 稱量速度為平均6 min完成稱量24杯,8 h最多可稱量元明粉和純堿1900份。
f) 設計制作專用防潮稱量紙量杯,解決結露沾杯影響質量稱量問題。
4.1漂染實驗室作為關鍵工序,是漂染技術的核心,其工序繁多、勞動頻次高,需要標準化和自動化來支撐。小樣粉體自動稱量裝置的研發(fā)與應用,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了出樣時間,為實現(xiàn)實驗室設備自動化打通技術瓶頸。
4.2元明粉、純堿自動稱量裝置的應用,實現(xiàn)設備替代人工稱量,結合皂洗設備自動化改造,節(jié)約用工1人,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4.3實現(xiàn)了實驗室自動化中央集成控制系統(tǒng)的標準化生產,提高一次出樣率和一次合格率,保障了實驗室全流程自動化、標準化中央集成控制系統(tǒng)的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