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馬克·布蘭卡德 梁薇(音)
《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貿易方面的影響引人注目??紤]到RCEP涵蓋的條款,這也不足為奇:在其他自貿協定的重點——外國直接投資(FDI)方面,東盟內部,以及東盟與其他RCEP成員國之間的FDI流入,會讓非RCEP成員國對東盟的FDI流入量黯然失色。此外,關于RCEP對貿易的影響,各界有一個普遍的共識,即RCEP將顯著推動RCEP區(qū)域內外的貿易增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RCEP是第一個同時囊括了中日韓三國的自貿協定。
盡管關于RCEP對FDI的影響,各方已有了詳盡的分析,但對RCEP影響的預測并非板上釘釘。評論人士經常會忽視許多其他重要問題,如RCEP對特定簽署國的影響,以及RCEP對金融、制造業(yè)、電子商務和科技等特定行業(yè)的影響。
對RCEP持樂觀態(tài)度的人認為,RCEP在貿易上涵蓋了諸多改革措施,如削減甚至消除關稅,進出口配額改革,改善服務貿易環(huán)境,簡化原產地規(guī)則,以及整合現有多個自貿協定等。此外,RCEP的貿易改革還包含了制定統一標準,優(yōu)化邊檢程序,簡化海關流程,加快報關速度等,這些措施都將促進貿易增長。
此外,這些RCEP樂觀者們還注意到,協議中包含的改善RCEP內信息流通的規(guī)定無疑會幫助中小企業(yè)更廣泛地參與到RCEP內的貿易活動中。他們也認為,RCEP暗含的全球化宗旨不僅能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當下向國際各個經濟區(qū)放出積極信號,更能為未來設計更創(chuàng)新、更適合發(fā)展的經濟協定打下基礎。
但這些樂觀主義者也需要同時關注到,RCEP的關稅和配額改革實行周期較長,而且存在許多貿易自由化的豁免,或是自由化方面的不確定性。除此之外,政府在特定產業(yè)方面的政策也會限制貿易流通的潛力。最后,部分國家在面對RCEP中的機遇時,可能會因自身政局問題、產能不足問題和基礎設施建設不充分等問題而難以充分發(fā)揮RCEP效果。
反對RCEP的人則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指摘RCEP。這些懷疑集中在如下幾點:RCEP并未對農業(yè)和服務部門進行充足改革,對電子商務問題的規(guī)定尚未充分制定等。而更為人所知的問題是,RCEP沒有涉及環(huán)境或勞工問題。當然,沒有一個自貿協定會是完美的,關于RCEP的擔心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從現實角度出發(fā),即使效果會略遜于樂觀主義者們的預期,RCEP也確實能為區(qū)域內外的經濟格局帶來積極的改變,并最終形成一個更包容、更開放,包含更多出口機會的“RCEP區(qū)”。
我們不能在此一一講解RCEP對區(qū)域供給和行業(yè)的影響,只能簡述其中的重點。首先,中日韓三國因其價格優(yōu)勢和跨國公司的高競爭力,顯然能在RCEP中受益良多。其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越南三國盡管會面臨RCEP的內部競爭,但如果積極出臺適宜的經濟措施和政策,也可以從RCEP中受益。第三,柬埔寨、老撾、緬甸等欠發(fā)達國家則需要優(yōu)先提升自身競爭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并且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政治局勢,這樣才能完全享受RCEP帶來的利益。第四,從行業(yè)影響上看,一份摩根大通的評估報告表示,汽車、電子、工業(yè)機械等行業(yè)將從RCEP中顯著獲益。同時,也有人相信日用品、塑料、原材料等方面的貿易也會隨著關稅、配額的變動和原產地規(guī)則的制定而增加。最后,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等國的跨國服務公司將有顯著發(fā)展,因為這些國家本身就精于服務業(yè)。
另外,企業(yè)和政府不應該對RCEP的貿易影響過度悲觀或樂觀。政府及政要們在制定政策時要考慮到本國的經濟實力,并先假設本國產業(yè)地位在RCEP生效后不產生較大變化——盡管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國的經濟地位有較大可能獲得顯著提升。其次,所有RCEP的簽約國都應該采取適宜的財政、教育、基建、招商引資、稅收和貿易政策,以此最大化RCEP帶來的受益,RCEP不會“送貨上門”式地提供經濟增長。多數情況下,跨國公司會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和經驗,投身最強與次強的經濟體。最后,RCEP帶來的經濟局勢變化、商務規(guī)則統一和貿易流程簡化并不意味著各公司可以不做出任何分析與預測。因為,RCEP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或多或少會增加在貿易新形勢下評估商業(yè)決策的難度和時間。
·來源:中國香港《外交家》雜志
·編譯:謝宗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