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江蘇泰州 225500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作為外科常用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期間因為麻醉手術創(chuàng)傷、疼痛等因素影響,會使患者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長時間應激反應會使患者機體受到損傷,對術后康復造成影響[1-5]。對此確定有效方式展開麻醉干預,使患者減輕術后疼痛的意義顯著。在麻醉技術獲得不斷發(fā)展的情形下,當前針對手術患者在麻醉期間,以阿片類藥物為主的全身麻醉獲得廣泛應用,并且多模式鎮(zhèn)痛逐漸被提倡,對此將減少阿片用量,提高麻醉恢復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同以往氯胺酮藥物不同,艾司氯胺酮作為新型藥物,麻醉期間小劑量艾司氯胺酮、右美托咪定藥物聯(lián)合應用,對于減少阿片用量以及改善麻醉恢復質量具有顯著意義。該研究方便選取2020年6—12月收治的76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進行藥物干預研究;隨機分為參照組(采用右美托咪定藥物進行干預)和研究組(采用小劑量艾司氯胺酮+右美托咪定藥物進行干預),旨在探討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給予小劑量艾司氯胺酮+右美托咪定藥物進行干預后獲得應用效果,為達到促進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手術成功以及預后水平提高的目標,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76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進行藥物干預研究,隨機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38例。納入標準:患者ASA分級在Ⅰ~Ⅱ級范圍內;無麻醉藥物應用過敏史;研究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以及家屬完成知情同意書簽署。排除標準:伴有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以及免疫系統(tǒng)疾??;呈現(xiàn)出嚴重心肺腎肝功能障礙現(xiàn)象;呈現(xiàn)出認知功能、神經(jīng)功能以及語言溝通功能異?,F(xiàn)象;表現(xiàn)出凝血功能障礙現(xiàn)象。參照組:男18例,女20例;年齡27~79歲,平均(42.29±5.29)歲;研究組:男17例,女21例;年齡28~78歲,平均(42.33±5.35)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①參照組:0.5μg/kg右美托咪定(國藥準字H2013 0093)負荷劑量誘導前10 min泵入。麻醉誘導:0.4μg/kg舒芬太尼(國藥準字H20205068),1.5~2.5 mg/kg的丙泊酚(國藥準字H20051843),0.15 mg/kg的苯磺順阿曲庫銨(國藥準字H20213438)。麻醉維持:吸入七氟醚,右美托咪定(國藥準字H20130093)0.2μg/(kg·h)泵注。
②研究組:0.5μg/kg右美托咪定負荷劑量誘導前10 min泵入。麻醉誘導:0.2 mg/kg艾司氯胺酮(國藥準字H20193336),0.3μg/kg舒芬太尼,1.5~2.5 mg/kg的丙泊酚,0.15 mg/kg的苯磺順阿曲庫銨。麻醉維持:吸入七氟醚,右美托咪定0.2μg/(kg·h)泵注,艾司氯胺酮0.1 mg/(kg·h)泵注。
①比較兩組入室(T0)、麻醉誘導給藥后(T1)以及氣管插管后(T2)以及氣腹后(T3)幾個時間段的心率(HR)水平、收縮壓(SBP)水平以及舒張壓(DBP)水平;②比較兩組蘇醒時間、PACU停留時間;③比較兩組術后(2、6、12、24、48 h)Ramasy評分以及VAS(視覺模擬疼痛量表)評分,越低分值對應越優(yōu)鎮(zhèn)靜效果、越輕微疼痛程度;④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不良反應(術后煩躁、惡心嘔吐、呼吸抑制)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T0、T2時以及T3時HR、SBP以及DBP同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T1時HR、SBP以及DBP均低于T0時,但研究組HR、SBP以及DBP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結果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結果對比(±s)
?
研究組PACU停留時間、蘇醒時間同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PACU停留時間、蘇醒時間對比[(±s),min]
表2 兩組患者PACU停留時間、蘇醒時間對比[(±s),min]
?
研究組術后2 h的Ramasy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6、12、24、48 h的Ramasy評分同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2、6、12 h的VAS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24、48 h的VAS評分同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Ramasy評分以及VAS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Ramasy評分以及VAS評分對比[(±s),分]
?
研究組圍術期不良反應(術后煩躁、惡心嘔吐、呼吸抑制)總發(fā)生率(7.89%)低于參照組(10.5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圍術期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對比[n(%)]
近年來,在微創(chuàng)技術獲得快速發(fā)展的情形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獲得廣泛應用[6]。但手術作為應激源的一種,手術期間患者會呈現(xiàn)出應激反應現(xiàn)象,包括手術操作、麻醉藥物、感染以及疼痛等[7-8]。且術后因為內臟痛以及切口痛等影響,會使患者術后睡眠及恢復受到嚴重影響[9]。主要因為創(chuàng)傷區(qū)域會導致前列腺素以及緩激肽等系列炎癥介質被釋放,激活補體系統(tǒng)、花生四烯酸代謝途徑以及細胞因子系統(tǒng),對應表現(xiàn)出機體應激反應現(xiàn)象。對此圍術期采取有效鎮(zhèn)痛方案并進行藥物干預,對術后疼痛等進行控制,避免疼痛致使呈現(xiàn)出嚴重應激反應現(xiàn)象,意義顯著[10-17]。
該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PACU停留時間(30.15±1.25)min、蘇醒時間(6.35±1.85)min同參照組PACU停留時間(30.05±1.33)min、蘇醒時間(6.99±1.79)min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宋娟等[18]的研究中表現(xiàn)出一致研究結論,其文中S組PACU停留時間(30.0±1.8)min、蘇醒時間(18.3±1.5)min同D組PACU停留時間(30.0±1.2)min、蘇醒時間(19.6±1.2)min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術中心率血壓波動更小,血流動力學更加穩(wěn)定,研究組患者術后早期清醒度更高,術后疼痛減輕,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降低。分析該結果的原因:艾司氯胺酮藥物應用可獲得催眠、鎮(zhèn)靜以及麻醉作用效果且效果呈現(xiàn)出短暫以及迅速的特點。特別小劑量應用,對于疼痛表現(xiàn)出的抑制作用較好,不會對呼吸造成嚴重影響,并且通過對交感神經(jīng)中樞進行興奮,而對心血管進行間接興奮。右美托咪定作為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的一種[19],能將中樞孤束核突觸后膜α2受體激活,對于脊髓前側角交感神經(jīng)細胞沖動發(fā)放進行抑制,有效降低交感神經(jīng)張力;并且可對交感神經(jīng)末梢突觸前α2受體進行作用,對去甲腎上腺素釋放有效抑制,且血漿中兒茶酚胺水平顯著降低,使患者心率以及血壓水平顯著降低,在鎮(zhèn)靜、鎮(zhèn)痛等方面獲得確切效果。最終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可做到藥物效果彼此協(xié)同,獲得確切用藥干預效果。
綜上所述,小劑量艾司氯胺酮+右美托咪定藥物聯(lián)合應用,能減少阿片藥物用量,使血流動力學更加穩(wěn)定,不會對蘇醒時間造成影響,且能減輕術后疼痛,有效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