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葉芝抒情詩《深誓》"/>
張 繪
(昆明理工大學,昆明 650000)
愛爾蘭詩人威廉·勃特勒·葉芝(1865—1939)是20世紀著名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葉芝的詩充溢著靈感,具有精妙的藝術(shù)形式,在某種意義上這些詩“還象征著愛爾蘭精神” 。[1]331一直以來葉芝因其象征主義的詩風而揚名,被推崇為象征主義的代表詩人。批評家們根據(jù)葉芝的詩風變化將其詩涯分為四個階段。[2]1953早期,葉芝追求自我意識為特征的后浪漫主義情調(diào),這時期的詩雅致但缺乏深度。20世紀初,葉芝的詩中出現(xiàn)了具體的、更加精確的意象,同時口語化的語言與嚴謹?shù)脑婓w相交融。彼時,詩人卷入愛爾蘭民族運動,其詩歌也主要描述愛爾蘭的生活和詩人對自由與社會理想的向往。第三階段,在T·S·艾略特與龐德的影響下,葉芝為他已有的詩風加入了玄學和警句式的成分,同時他運用能表達言外之意的象征語言,嘗試著在詩中采用各種各樣的韻律。有的詩雖然精美,卻深奧晦澀,令人嘆惋。《深誓》就創(chuàng)作于這一階段。而在最后階段,葉芝的詩藝臻于成熟,成就了現(xiàn)實家——象征主義者——玄學家三位一體的詩人,對詞的駕馭有了神奇的魔力。《駛向拜占庭》《長時間沉默以后》這些名詩正體現(xiàn)了成熟期詩人的輝煌碩果。
一直以來葉芝的詩都是文學評論著眼的焦點。然而,批評家們的興趣通常聚焦于所謂頗具葉芝詩風的抒情詩,譬如《當你老了》《駛向拜占庭》。大致由于這些名詩體現(xiàn)出了葉芝詩風的典型特征,于是針對這些詩的批評文集可謂汗牛充棟。相反,對于他的一些短詩,如《深誓》卻少得關(guān)注。本文中我們將通過分析來證明該詩雖然短?。▋H42個單詞)卻絲毫不減葉芝詩歌的特有魅力,由此深得讀者的喜愛。
《深誓》的感染力首先源于詩中大量含有聯(lián)想意義的意象,而要能對讀者具有感染力主要是靠詩創(chuàng)手法的巧妙運用。一般來說,要把一首詩的意象表達得豐滿而生動是通過刻畫栩栩如生的意象,而不是用直白的說教。人們賞詩的樂趣直接來自詩歌所賦予的生動意象。這樣的說法幾乎是毫無異議的:詩,靠的不是抽象的概念和嚴謹?shù)耐普?,而是依賴于在大腦中產(chǎn)生的圖畫來發(fā)揮作用。象征符號的運用就是達到這一目的的主要途徑。象征是“指代或指示他物的形象,客體”。[3]1950傳統(tǒng)文學意義上的象征是通過運用具體的意象來表達出抽象概念或復(fù)雜的感情。而詩中的象征是指在字詞本意之外另有所指,詩人要暗示什么,引申什么。
傳統(tǒng)象征主義認為任何物體都具有其相對應(yīng)的概念。自然界與人的內(nèi)心相對應(yīng)[4],要用具體的意象來表達人微妙而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詩是探尋人的內(nèi)心世界最雅致的藝術(shù)形式,是架通兩個“世界”最可取的方法。象征主義崇尚簡練,含蓄。詩歌里尤其會用到象征符號——一種精巧的藝術(shù)手法。帶有唯美主義和自然主義的象征文學有其自身的一套完善的創(chuàng)新體系,把短暫的、模糊的甚至神奇的象征符號看成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而象征主義者的詩歌創(chuàng)作目標就是探尋人類心靈的至高真理。
后象征主義把傳統(tǒng)的象征主義引入了一個更為開闊的境界。后象征主義強調(diào)由聯(lián)想產(chǎn)生意象,用夢來表達思想,從對應(yīng)建立概念,用暗示來解釋神秘。這樣,詩歌的表達手段變得豐富了。然而,因為過分強調(diào)理念和形式,追求獨特的比喻和對應(yīng),后象征主義變得晦澀難解。
表1 對傳統(tǒng)象征主義和后象征主義的簡單比較
從表1中可以看出,后象征主義的藝術(shù)手法比傳統(tǒng)意義上的象征主義有所發(fā)展、豐富,變得更加成熟。葉芝正是在《深誓》中巧妙地運用了象征主義手法。
我們知道,葉芝的詩中處處是莫德·崗的影子。莫德·崗是一位美麗的愛爾蘭女演員,也是一名堅定的共和主義者。葉芝一直不顧一切的追求莫德·崗,而莫德·崗卻一直拒絕嫁給他?;楹蟮哪隆徱廊淮嬖谌~芝的心中。雖然葉芝不贊同莫德·崗激進的政治觀點,但這絲毫不減他對莫德·崗的滿腔激情。葉芝認為莫德·崗的出嫁背叛了他們之間的誓約(誓約已無從考證),在掙扎出最初的震痛后,他借助于詩,來發(fā)泄他的情緒,升華他無言的苦楚。
按卞之琳所譯版本,葉芝寫到“別些位……成了我朋友”,而“你”卻沒有成為“我”的朋友。對于葉芝來說,詩中的“朋友”指的不僅僅是這個詞通常意義上所含有的意思。把“朋友”與莫德·崗聯(lián)系起來,“朋友”意味著“親密”“親切”“關(guān)系”,甚至“精神上的婚姻”。[5]xxiv“死亡”也具有象征意義??紤]到葉芝當時的處境,“迎對死亡的臉”暗示出他的“絕望”“受挫”“無助”或“對愛的不確定”的象征意義。“睡眠”更是用的意味深長。作為后現(xiàn)代主義詩人,葉芝堅信詩人的語言應(yīng)該“如夢幻般的”“有喚起欲”“飄渺的”。[2]1956因而詩中的睡眠等同于夢。還有一個象征主義的聯(lián)想就是“飲酒興奮”。這在我們生活中很明顯,就是處于醉酒狀態(tài)。最后一處象征手法的使用是:“你的臉”。無疑,這兒的臉指示的不僅僅是人的顏面。由于葉芝對莫德·崗用情頗深,當他思念她的時候,她的言語、笑靨、倩影都會閃現(xiàn)在他的腦海,而不僅僅是一張臉而已。但“臉”是一個人的區(qū)別性特征,思念某張臉意味著思念那個人。如此,用“臉”做替代也正符合象征主義講求生動,擅用暗指的特點。而且“臉”比其他部位富有預(yù)示意義,正如影片里的特寫鏡頭所體現(xiàn)的一樣,給人予更多的想象空間。葉芝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表達出一份誠摯的感情。讀者被他強烈的情緒所感染。誠然,詩人說不出愛的滋味,死的滋味像什么,是什么,但賞詩的樂趣就在于我們讀過之后心中暢快,詩歌已然表達出了我們想說而又說不出的滋味。[5]7這樣的共鳴,這樣的移情效果,也正是這首短詩的魅力所在。
意象可做三種不同的解釋:一是詞語的描述在大腦形成的圖像;二是詩歌本身形象生動的描述;三是屬于修辭手法的象征語言(如暗喻、類比、直喻)。[6]457批評家們發(fā)現(xiàn)要表達詩人想鋪墊的藝術(shù)效果,第一種解釋更貼切,也更準確些。[6]457
葉芝在詩中創(chuàng)造了三個典型的意象。這些意象不是閃電般突兀的出現(xiàn),相反,它們通過排比手法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每個意象都出現(xiàn)在某個關(guān)鍵時刻并代表著一種有特殊象征意義的處境。這種能概括一般性的典型性象征符號,把詩人的感情表達得越發(fā)炙熱。詩人又把筆鋒一轉(zhuǎn),在最后一句,把醞釀成熟的激情瞬間爆發(fā)出來。最后一句看似平常,卻出人意外,有“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給人不小的震撼,讀者這一方也會自然而然的產(chǎn)生同感,贊同詩人的想法。
意象1:死亡與臉
死亡是詩中出現(xiàn)的第一個意象。臨死是生命的最后一刻,生命中的一切此時將失去意義。然而有人縱然臨死也有放不下的事。對于詩中的說話人來說,“我”還牽掛著的,放不下的不是“我”自己未了的種種遺憾,而是“你”?!坝瓕λ劳龅哪槨北磉_死亡的迫近,盡管死亡迫在眉頭,“你”依然是“我”唯一的牽掛。當生命受到威脅,“你”對“我”的重要性仍凌駕于我所有的一切之上,在“我”心里,“你”就是“我”的一切。歸納起來說,在死亡這個危機時刻想到“你”的表現(xiàn)方式用得獨特,反常但有意義,它使讀者體會到詩人用情之深。
意象2:睡眠與夢
“攀登睡眠的頂峰”暗示的不單是“夢”的意思。“夢”的到來表示熟睡狀態(tài),可以使人從無情的現(xiàn)實中解脫出來。然而,即使在這種“自由的時候”,“我”遇見“你”的臉,“你”又再次闖入“我”心中?!芭实恰保╟lamber)一詞本身特指的是“困難,費力的爬”。[3]244“我”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這激發(fā)我們?nèi)ハ胂?,“我”到底在飽受什么折磨,精神的?物質(zhì)的?為什么會失眠?當“我”最終入睡了,終于“攀登睡眠的頂峰”。兀然,“我”再一次受到痛苦的折磨:僅僅因為“我”不能將“你”從“我”的心中驅(qū)逐出去,“我”又得在夢中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詩人還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的想象空間:夢里尚且如此,那意識清晰的時候又會有怎么的遭遇呢?整個身心都在飽受折磨嗎?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到此,讀者會被這樣的癡情所感動,“我”的苦惱也躍然紙上。
意象3:酒與醉
“飲酒興奮”的意象隱含著“我”飲酒爛醉,意識混亂。此時“我”可能感覺不到自己所懷的那份愛意,卻仍沒能忘懷“我”的愛人?!澳恪边€深深植根于“我”的心中,“我”妄圖借酒力逃避現(xiàn)實,不幸的是“我”還是被癡情所煩,借酒消愁愁更愁。通過這一連串的意象,真情的反復(fù)表露,詩人此時把這份執(zhí)著、熱烈、不顧一切的愛意表達得催人淚下。
在弗洛伊德(1856—1939)的心理分析理論中,“潛意識是意識中不可覺察的部分,包括人的原始沖動,各種直覺,天生的欲望等?!盵7]20它們與傳統(tǒng)的道德不相容,通常被壓抑在意識之下。潛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對揭示人的本質(zhì)和精神世界是必不可少的。潛意識雖然不會直接顯現(xiàn)出來,但可以通過其他間接的渠道,像夢、反常的情緒、口誤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人在睡眠狀態(tài)的精神活動機制——夢,就是潛意識存在的有力佐證。弗氏揭示出“一切夢都是被壓抑的欲望的某種變了形的滿足”。[7]24正如弗洛伊德提出的一個關(guān)于夢的著名論斷“夢是愿望的達成” 。[7]24
通過分析詩中“我”的潛意識,可以更深刻地再現(xiàn)詩人對其愛人的情深意濃?!懊糠晡矣瓕λ劳龅哪槨薄懊糠晡遗实撬叩母叻濉薄懊糠晡液染婆d奮了的時候”,這些詩句營造出一種重要而緊迫的氣氛。恰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中,“我”的感情自然流露出??v然生死攸關(guān),意識混亂,思維凝滯,“你”存在于“我”的心底。換句話說,“你”已經(jīng)成了“我”心靈和精神的一部分。這就是“我雋永的誓言永不改變的原因”。[1]93
前面提到過,夢與受壓抑的欲望相聯(lián)系。“夢是清醒時候的繼續(xù),夢與之前存在于意識中的想法相關(guān),仔細觀察就能找到夢與白天的經(jīng)歷總有些關(guān)聯(lián)。”[8]這樣,通過描述我“攀登睡眠的高峰……突然間我重新見了你的臉”,詩人給了讀者空間來想象“我”怎樣飽受日夜思念“你”的折磨?!懊糠晡液染婆d奮的時候”暗示了醉酒狀態(tài)。弗氏認為此時人的意識是不清晰的,潛意識占了上風,人的原始本能和被壓抑的愿望就呈現(xiàn)出來了。這樣的話,此時“我”的所思、所做都是內(nèi)心深處最真實的反映。讀者讀到這里會感受到與詩人一樣單戀的痛苦。這樣一來,詩人實現(xiàn)了在讀者中引發(fā)共鳴的效果。
在某種意義上,詩的字詞猶如房屋的磚瓦。措辭對詩的藝術(shù)效果意義深遠,葉芝選詞考究,詩中詞語的涵義言簡意賅,旨遠意豐。葉芝在《深誓》中把其對詞的駕馭能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熬啤?wine)就是其中一例。眾所周知,酒可用于各種場合:典禮、慶祝、晚宴等,酒可制造歡愉氣氛;而當人哀傷、絕望時也會求助于酒。詩人沒有指明“變得興奮”的原因,歡樂?悲痛?而是留給讀者大量的想象空間。在這里,“酒”興何起,模棱兩可,達到了令人虛實難辨的效果。而“攀登”(clamber)一詞,相反,恰恰表達出入眠的困難與努力,它的外延更廣,情感力度更強,選其填入詩中為的就是更加精確,比“爬”(climb)更好。詩中的“臉”(face)提到過兩次,但每次都有其獨特的妙處?!坝瓕λ劳龅哪槨卑凳旧肋吘壝鎸γ娴慕嚯x;而“我重新見了你的臉”則更強調(diào)臉作為人的區(qū)別性特點。
通過分析不難看出:近觀詩人對字詞的推敲能深化讀者對詩人所要表達意思的理解。詩中每一個詞都是經(jīng)過一番句斟字酌,幾乎不可增減替代。我們不能想當然的認為句尾的這幾個詞僅僅只是為了韻律的完美而選用的。在很大程度上,該詩感人的原因也得益于詩人的措辭。
愛是文學古老而永恒的主題。英語文學的寶庫里,不同的詩人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創(chuàng)作了不同的抒情詩。文藝復(fù)興時期的詩人,由于受古羅馬的古典文學和意大利人文主義者的影響,他們的愛情詩大多是描述愛情感性的美。馬洛的《牧羊人的戀歌》是這一時期著名愛情詩的典型代表。馬洛展現(xiàn)的牧羊人的情人形象豐滿,活靈活現(xiàn),迎合著讀者所有的感官。浪漫主義時期的愛情詩卻傾向于把愛情理想化。拜倫的《她走在美麗的光彩中》是其中的代表。通過著意刻畫情人優(yōu)雅的體態(tài),精致服飾,迷人的氣質(zhì)把一個平凡的女子理想化為完美的偶像。其中描述的“增減一分明與暗,就會損害這難言的美”“如此溫和,平靜而脈脈含情”,這樣完美的情人可與女神媲美。總之,這類愛情詩對愛的表白非常率直而理想化,而葉芝卻以其獨特的風格來抒發(fā)愛。
與傳統(tǒng)愛情詩相映照,《深誓》抒發(fā)愛意的方式寫實且含蓄。詩中“我”的愛意是緊扣現(xiàn)實的,對愛的表述也是圍繞死亡、睡眠等塵世繁雜。另外,雖然“我”對愛人激情澎湃,但詩中至始至終沒有一個“愛”相關(guān)的詞,也沒有關(guān)于愛人美貌之類的描寫。這種獨特的風格——現(xiàn)實而含蓄,高度凝練又寓意豐富的措辭都把葉芝對失去的愛的強烈感情表達得恰如其分。葉芝為整首詩打造了一組鮮明的對比: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你”背叛了“我們”的誓言,“我”卻舍不下你?!拔摇币恢彼寄睢澳恪?,特別是在那些緊迫的時刻無意中就想到了“你”。通過三個典型的意象:生命受威脅時,苦苦掙扎入眠后,縱情酒樂忘形時,讀者很容易就體會到“我”炙熱的愛意深烙于心。
總的來說,整首詩表達了“我”對情人的無盡愛意。由于葉芝經(jīng)歷了從滿腔的激情到無助的怨恨等復(fù)雜的情緒變化,他的這首情詩因此混雜有愛、恨、怨、惜一系列交錯的感情。綜合全篇,不難看出詩人將象征符號和意象穿織于詩中,對其失去的愛用其獨到的風格進行了巧妙的表述,給讀者以栩栩如生的視覺形象和廣闊的想象空間。詩雖短小,但不失精悍,讀者情不自禁地就被滲透于詩中的真情和愛意所感動,這可以解釋為《深誓》會情深動人的深層原因。
附錄:
A Deep-sworn Vow
Others because you did not keep
That deep-sworn vow have been friends of mine;
Yet always when I look death in the face,
When I clamber to the heights of sleep,
Or when I grow excited with wine,
Suddenly I meet your face.
《深誓》
卞之琳/譯
別些位,因為你并不尊重,
那一番深誓,成了我朋友;
可是每逢我迎對了“死亡”臉,
每逢我攀登了“睡眠”的高峰,
每逢我喝酒興奮了的時候,
突然間我重新見了你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