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墨
國醫(yī)大師劉柏齡,是20世紀中國接骨學最高成就獎獲得者。雖然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思維敏捷,身體硬朗,步履穩(wěn)健,絲毫不遜色于年輕人?,F(xiàn)在,94歲高齡的他,依然有精力出診、講學、開會、出差。問其養(yǎng)生之道,“事事如棋,讓一步不會虧我;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能容人”的回答,體現(xiàn)出一位老中醫(yī)的寬闊胸襟。
劉柏齡認為養(yǎng)生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就要正確地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如今社會飛速發(fā)展,物質(zhì)利益誘惑著許多人,劉柏齡對此看得很開。他說,只要吃飽穿暖,其他東西都是多余的。他不羨慕別人的高檔名車、富貴豪宅,以自己簡單的方式生活著、工作著。他提出,遇事要不激動,不急躁,保持鎮(zhèn)定、樂觀的良好心態(tài),這對身體大有好處。
劉柏齡將心胸寬廣、不斤斤計較放在養(yǎng)生的重要位置。20世紀60年代初,他全家剛到長春,條件有限,生活較為拮據(jù)。他卻感到滿足,雖然生活清苦,但苦中有樂。他說,中醫(yī)將人的“心”視為“君主之官”,心具有調(diào)節(jié)情緒的作用,對全身臟腑功能起著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劉柏齡的飲食習慣是早餐吃飽,午餐吃好,晚餐吃少。他認為應什么都吃,營養(yǎng)才全面。都說老年人應該少吃肉,因為其中脂肪多、膽固醇高等。可是劉柏齡每天都離不開肉,只是吃得不多。他還喜歡吃魚,尤其是魚頭,同時再吃些別的蔬菜、水果搭配著,所以吃得非常健康。他說,自己能喝酒,年輕時一頓能喝半斤。如今上了年紀,就要控制酒量,肉也吃得少一些。
劉柏齡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每天早晨5點多鐘起床,然后到外面散步,呼吸新鮮空氣。30分鐘后回房間,吃過牛奶、饅頭等早餐后,7點半乘車上班。中午,吃米飯或面食,再加上魚或肉以及蔬菜等,保證營養(yǎng)均衡。晚飯常喝粥。之后,看看電視節(jié)目,有時再看一會兒書,一般在晚上11點以前入睡。根據(jù)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狀況,他不斷調(diào)整作息時間,量力而行,盡量不讓自己累著。一直到現(xiàn)在,雖然90多歲高齡,但體檢各項指標都非常好。
除了經(jīng)常散步之外,適當用腦也是他運動的一部分。劉柏齡的觀點是,老年人多看書讀報,多提筆寫字,可刺激腦細胞,使其經(jīng)常處于興奮狀態(tài),可以避免老年性癡呆。他平時除了看書、醫(yī)病、做學問外,就再也沒有別的愛好了。下班回家后,他最大的愛好還是看書。在讀書中,淡泊寧靜,感受美好的人生。
劉柏齡看重事業(yè),也看重家庭。他說,老年人兒女繞膝、含飴弄孫是一大樂事,盡享天倫對健康長壽很有幫助。劉柏齡常舉行家庭宴會,老老少少聚在一起,談工作,談生活,談家庭,非常熱鬧。大家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鼓勵,憂煩之事得以化解,愉快之情大家分享,四世同堂,其樂融融。
劉柏齡常說,人到晚年,一定不要閑著,生活安逸不等于飽食終日。要不辭辛勞,量力做一些事情,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因為他的心態(tài)總是處于平和狀態(tài),所以,即便有煩心事,他也要強迫自己在睡覺前盡量忘掉。忘得快是心靜,心靜則順,心靜如水,無憂無慮,澄清潔凈,養(yǎng)心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