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
孩子的粗心和馬虎不是故意的,因此講道理和打罵也許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對孩子真正有效的幫助,要建立在理解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基礎上。
冬冬是一個很粗心的男孩。寫作業(yè)時,他一會兒把“b”寫成了“p”,一會兒又把“8÷2”看成“8-2”,再一會兒又把“刀”寫成了“力”。更讓媽媽著急的是,有次考試在答題的時候,他竟然忘掉了一道大題。事后媽媽問起他為什么沒有答這道題的時候,他還一臉茫然,無辜地說:“我沒有看到呀!”簡直把媽媽氣壞了。
學習粗心、馬虎,似乎是小學生學習的頑疾,發(fā)生的頻率很高,而且還很不容易糾正。父母先別著急,孩子粗心和馬虎的原因很復雜,看看這次我們分析到的這個原因以及對應方法能不能幫到你。
粗心和馬虎,與“有意注意”有關
孩子為什么學習容易粗心馬虎?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有意注意”發(fā)展還不完善。什么叫“有意注意”呢?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你早上開車上班,到了高峰擁堵路段,而且這里還是個混行路段,電動車、行人,還有自行車不斷地從你身邊穿過。這個時候,你一定會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好好開車上,不會去想別的,這就叫“有意注意”。也就是說,我們會在很多時候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一件事上,不分神。
可是,孩子的“有意注意”發(fā)展得比較弱,這是因為孩子的大腦中的前額葉區(qū)域還沒有發(fā)育完善,而這部分區(qū)域是能管住孩子不分神的區(qū)域,所以孩子還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有意注意”,具體表現(xiàn)在他的“有意注意”的持續(xù)時間會比較短,大概是10~25分鐘,遇到了比較枯燥的問題時,持續(xù)的時間可能會更短。同時孩子的注意廣度會比較小。什么叫注意廣度呢?以看一幅畫為例,我們大人可能會看到畫上的種種細節(jié),比如顏色、人物、背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但是孩子看同一幅畫時,可能很難注意到這么多元素,他可能只看個大概,比如只注意到了這畫是什么顏色的,上面有幾個人。另外,孩子“有意注意”的計劃性也比較差。比如我們在學寫一個生僻字的時候,會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地觀察,還會關注這個字比較難寫的那幾個筆畫,甚至還會有意地用筆尖去臨摹這幾個難寫的筆畫。所以我們的觀察是有順序、有細節(jié)、有重點的,但孩子卻完全做不到這幾點。
針對這樣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孩子自然就會出現(xiàn)學習粗心馬虎的現(xiàn)象。
這樣幫孩子告別馬虎和粗心
現(xiàn)在我們明白了孩子粗心和馬虎的根本原因,接下來就是想辦法“對癥下藥”了。
訓練孩子的“有意注意”
這一點通過講道理、打、罵、物質懲罰都是沒有用的,最有用的方法是我們讓孩子親身去感受“有意注意”的重要性和作用。比如我們在家里做飯的時候,孩子特別喜歡過來湊熱鬧,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訓練一下孩子的“有意注意”,比如對孩子說:“請你把糖給媽媽拿來,糖和鹽可是不一樣哦!”為了順利地幫媽媽拿對糖,孩子需要很有意地去看糖和鹽的區(qū)別,最終會發(fā)現(xiàn)糖的顆粒比較大,鹽的顆粒比較小。記得當孩子通過“有意注意”得到正確的結果后,使勁表揚他。當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有意注意”很有價值的時候,就會更喜歡有意識地進行自我鍛煉了。
拓展孩子的注意廣度
讓孩子明白了有意觀察、有意注意的重要性之后,還要去拓展孩子的注意廣度。同樣還是以看畫為例,我們可以先問問孩子:“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呀?”孩子可能會說:“這幅畫是藍色的,我看到有3個人,一個人在釣魚,一個人在打水,另外一個在看書?!痹谶@個時候我們就會說:“對,你看得非常對,但媽媽還看到了和你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北热缥視嬖V他:“我看到了那個釣魚的人笑得很開心,眼角的皺紋都出來了。你發(fā)現(xiàn)了嗎?”“我還看到這3個人背后有一片小樹林,你看到了嗎?”帶著孩子一起去觀察,引導孩子注意到他可能不會去注意到的一些細節(jié),孩子的注意廣度就會有所增加。
教會孩子一些注意的方法
在識字時,我們要教會孩子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觀察方法,對于筆畫比較多的部分,我們還要教會他局部觀察的方法。比如舞蹈的“舞”字,我們要讓孩子注意觀察到這個字的中間部分是四豎,而不是三豎。當我們教會了孩子這樣的方法,孩子的觀察、注意就會按順序進行,而且會有觀察重點,這樣他寫字時就不會出現(xiàn)丟筆畫的粗心和馬虎現(xiàn)象了。
我們還可以教孩子多感官結合觀察的方法,比如孩子讀課文時特別容易丟字、落字的話,我們就可以教他用手指點著讀—手指指到哪里,視線就看到哪里。并且告訴他手指點的速度要低于視線掃描的速度。這樣孩子在讀課文的時候,就不會再落下某些字“沒看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