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洪
1月14日,韓國大法院對前總統(tǒng)樸槿惠親信干政案和受賄案進行終審宣判,判處樸槿惠有期徒刑20年,并處罰金18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6億元),追繳違法所得35億韓元。韓國大法院2020年10月29日還對另一位前總統(tǒng)李明博貪污受賄案進行了終審宣判,判處李有期徒刑17年,并處罰金130億韓元,追繳違法所得57.8億韓元。
隨著樸槿惠的判決落地,樸槿惠、李明博兩位前總統(tǒng)作為“已被判刑的人”而具備了韓國《赦免法》中規(guī)定的特赦條件。韓國乃至國際社會圍繞韓國前任總統(tǒng)特赦的討論就成為了時下的熱點話題。
在韓國,赦免前總統(tǒng)屬于徹頭徹尾的政治行為。通過特赦前任總統(tǒng),謀求國民的大團結向來是韓國的歷史傳統(tǒng),尤其是總統(tǒng)任期末的赦免在歷屆政府中從未落下過。為選票考慮,無論執(zhí)政黨還是在野黨都打過“特赦”牌。
目前,韓國最大在野黨保守勢力的國民力量黨要求文在寅特赦樸、李兩位前總統(tǒng)的呼聲高漲。國民力量黨議員金起炫要求:“敦促總統(tǒng)無條件地做出赦免決定,以便清算不斷擴大的分裂和仇恨政治?!?/p>
就連正在執(zhí)政的進步黨派自由民主黨黨首李洛淵在本月初也向文在寅總統(tǒng)建議赦免兩位前任總統(tǒng)。李表示,今年是文在寅總統(tǒng)履職的最后一年,特赦將成為“國民團結的鑰匙” ,但“赦免”有兩個前提,即“尊重國民意愿和當事人作出反省”。
然而在韓國社會反對赦免的聲音更大,認為赦免的兩大前提并不存在。韓國最權威的民調機構蓋洛普最近的民調,“反對赦免”(54%)遠遠超過“贊成”(37%)。另外,青瓦臺國民請愿留言板上的“反對赦免請愿”帖,三天內有5萬多人表示贊同。
而且兩位前總統(tǒng)也從未對自己的罪行進行過反省和道歉,反而認為自己是遭到“政治報復”。去年10月,李明博在大法院確定判決后,荒唐地說“法治崩潰了,我擔心國家的未來”。樸槿惠更是在監(jiān)獄中介入政治,去年4·15國會選舉前夕呼吁她的支持者,“曾經(jīng)舉起太極旗的所有人以巨大在野黨為中心團結一致,齊心協(xié)力”。鑒此,特赦樸、李不但不是團結國民,而是分裂輿論。
1月18日上午,文在寅總統(tǒng)出席新年記者會,就特赦問題有如下表態(tài):兩位前總統(tǒng)被關押是韓國的不幸;現(xiàn)在談及李明博、樸槿惠前總統(tǒng)赦免事宜為時過早;在沒有獲得國民認同的情況下,很難一意孤行地行使赦免權,今后將在適當時期考慮赦免問題;赦免的前提仍是需要達成國民共識,若國民不認同,反而會造成民意分裂。
有國際輿論認為,文在寅若特赦樸、李,有利有弊。由文在寅特赦兩位前任,可達到“政治和解”的效果。2012年總統(tǒng)大選時,樸槿惠以些微優(yōu)勢擊敗文在寅,事后發(fā)現(xiàn)很大程度上是韓國家情報院特工在網(wǎng)上發(fā)表了誹謗文在寅的文章所致;文在寅還認為其恩師、前總統(tǒng)盧武鉉最終被迫走上自殺之路,是李明博一手造成的。如果文在寅連樸槿惠、李明博這樣的政治死敵都可赦免,可向民眾顯示自己有金大中當年特赦全斗煥和盧泰愚的政治家風度。
當然,這步棋也有可能引發(fā)反彈,畢竟樸、李二人均涉貪腐,如果這樣也可被特赦,難以服眾。特別是文在寅上任前矢志杜絕官商勾結亂象,承諾推動政商分離,如對“貪污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將會是極大的諷刺。
韓國輿論分析,文在寅很可能會在今年4月首爾、釜山市長選舉之前宣布赦免李明博和樸槿惠。不過,此舉是否能夠為執(zhí)政黨帶來決定性的選舉勝利,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