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統(tǒng)編語文教材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單元內部聯(lián)系緊密,各板塊形成合力,共同促進語文學習。每個單元學完后,教師可以設計基于單元統(tǒng)整的微項目,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探究,促進知識的整合與建構,形成遷移運用的能力。單元微項目切口小,驅動性問題可以和人文主題、語文要素相關,也可以基于真實需要將兩者融合,促進語文深度學習真實發(fā)生。
一、把脈人文主題,關注學生精神成長
單元人文主題承載著學科育人的重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因此,驅動性問題首先要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打通,指向其精神成長需要。
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人文主題是“革命歲月”,包含精讀課文《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以及略讀課文《燈光》,這一組文章聚焦革命斗爭的不同階段,選取典型的歷史事件,呈現(xiàn)中國革命從黑暗走向光明的圖景,表現(xiàn)了革命者寧死不屈的英雄主義氣概。但是學生的生活和這一段革命歲月距離遙遠,對革命英雄主義的理解存在局限。教師可以統(tǒng)整本單元的閱讀鏈接和口語交際,生成單元微項目“對話英雄”。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僅要深入閱讀本單元的文章,還要拓展閱讀革命文學作品,解構特定時代背景中的英雄形象。當然,更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探究和平時代中“英雄”的定義,思考新時代英雄形象,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
這樣的微項目探究,既聚焦單元人文主題,又關注其時代生長性,潛移默化地將紅色基因植入學生的血液里,將語文學科立德樹人的目標落到實處。
二、聚焦語文要素,策應讀寫能力提升
單元微項目可以通過驅動性問題聚焦單元核心知識,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
如,第二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独茄郎轿鍓咽俊芳扔袑ξ鍓咽咳后w形象的描寫,又有對個人形象的特寫,屬于群體與個體相結合,課后習題要求關注這樣的寫法,并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堕_國大典》重點聚焦閱兵式部分,屬于整體與部分相結合,課后習題要求學生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這個場面的;習作要求是“嘗試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記一次活動”。在單元“閱讀”和“寫作”之間,學生缺少寫作知識梳理的過程。教師可以聯(lián)系革命題材影視劇,生成單元微項目“影視劇中戰(zhàn)爭場景拍攝探究”。學生基于本單元作品閱讀,探究影視劇中戰(zhàn)爭場景拍攝藝術,梳理“點面結合”的不同方法和效果,理性思考這種手法對表達作品主題的作用,最終形成研究性文字,建構完整的讀寫知識體系。在此基礎上,完成單元習作以及其他活動類習作就輕而易舉了。
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單元習作與閱讀關系密切,有的是主題接近,有的是寫法接近,基本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適切的微項目學習,可以消弭閱讀與寫作的壁壘,有效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三、尊重單篇資源,思辨性閱讀與表達
單篇課文作為獨特的個體,其教學不能簡單止步于語文要素教學。有些單元中的詩歌、文言文與單元語文要素關聯(lián)度不大,旨在豐富單元人文主題。因此,在單元語境中還要尊重單篇文章的教學價值,適時生成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微項目,供學生實踐探究。
如,《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前夕寫下的一首詩,這首詩的教學內容比較豐富,與單元語文要素若即若離??梢酝ㄟ^多梯度朗讀感受節(jié)奏之美,意會七言律詩生動的氣韻;基于想象畫面讀懂詩意,了解先總寫后分寫的結構特點;揣摩關鍵詞句領悟情感,感受紅軍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補充資料了解時代背景,體會偉人情懷等。這首詩不僅具有文學性教學價值,還要承擔“革命歲月”單元教學的開篇意義。萬里長征孕育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體現(xiàn)了革命黨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辯證地看待“長征精神”,生成思辨性微項目“新時代是否需要長征精神”。學生會深度了解紅軍長征的特定背景,解構“長征精神”的內涵,然后聯(lián)系現(xiàn)當代社會發(fā)展進行思考辨析,最終形成自己的結論,并用文字將觀點和證據(jù)寫清楚,有效提升閱讀思辨能力。
當然,單元中也有文章與人文主題關聯(lián)度不大,重點指向語文要素訓練,旨在促進讀寫結合。比如《開國大典》記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慶典的宏大壯闊場面,與其他三篇文章的人文主題關聯(lián)不大,可以整合讀寫訓練的微項目,引導學生建構讀寫體系。
四、指向生活情境,解決實際問題
本單元學完,正值國慶節(jié)?;谏鐣钋榫?,學生會生成很多感興趣的話題,主動將語文課堂學習延展到課外生活中,從而形成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達到微項目學習的理想狀態(tài)。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激發(fā)其探究熱情,成為微項目學習的引領者、組織者。
如教材編排第二單元“革命歲月”這組文章,非常契合國慶節(jié)的氛圍,加深學生對祖國的了解,激發(fā)他們的愛國之情。學完本單元后,有的學生提議出一期“歌唱祖國”的黑板報,喜迎新中國的生日;有的學生提議做一期“重溫經(jīng)典”的微信美篇,傳播愛國正能量;有的學生提議做一期“走過風雨,走向光明”的微視頻,堅定追求中國夢……教師充分肯定這些項目設想,鼓勵學生分組合作,小組內合理分工,圍繞驅動性問題策劃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利用網(wǎng)絡查找素材資料,跨界融通語文、美術、音樂等學科知識和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單元學習“視界”更開闊。
單元微項目驅動性問題,要和大單元語境相關聯(lián),緊扣教學內容和目標設計,重在“一微一得”,不要面面俱到,在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決策略以及成果展示,課外進行實實在在的體驗、探究、實踐,有效延展語文學習的時空,彌補單篇課文教學的短板,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學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北街校區(qū))
投稿郵箱:7296282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