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妍,路清宇
河南工業(yè)大學糧油食品學院(鄭州 450001)
黑小麥麩皮是一種優(yōu)質的蛋白資源[1],將黑小麥麩皮蛋白進行酶解得到具有抗氧化能力的活性肽,是一種開發(fā)麥麩蛋白的有效途徑。試驗采用黑小麥提取麩皮蛋白,通過雙酶分步酶解制得抗氧化肽,使用單因素試驗和正交法優(yōu)化提取工藝,為黑小麥麩皮抗氧化肽的理論研究及其相關產(chǎn)品的開發(fā)提供理論參考。
黑小麥(農(nóng)大876),泰安綠得農(nóng)業(yè)有限公司;堿性蛋白酶(200 000 U/g)、風味蛋白酶(30 000 U/g)、木瓜蛋白酶(800 000 U/g)、中性蛋白酶(60 000 U/g)、胰蛋白酶(250 000 U/g),北京索萊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抗氧化能力測試盒、總蛋白定量測試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TGL-18MS高速冷凍離心機,上海盧湘儀器有限公司;Phs-3c酸度計,上海大普儀有限公司;LGJ-10C型冷凍干燥機,北京四環(huán)科學儀器廠;TV-1819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公司;Multiskan FC型酶標儀,賽默飛世爾儀器有限公司。
1.3.1 黑小麥麩皮蛋白的提取
黑小麥潤麥磨粉得到麩皮,粉碎后過孔徑0.250 mm篩,加蒸餾水調節(jié)至料液比為1∶15(g/mL)后,調節(jié)pH到9,55 ℃振蕩60 min,離心(3 600 r/min)30 min取上清液,殘渣重復上述步驟。將2次上清液混勻,調節(jié)pH至4.8,離心(3 600 r/min)30 min,取沉淀冷凍干燥。
1.3.2 黑小麥麩皮蛋白的酶解
黑小麥麩皮蛋白加蒸餾水至濃度2%,調節(jié)pH,37 ℃攪拌15 min,加入酶進行酶解,控制時間和溫度,結束后將其置于92 ℃滅酶10 min,8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測水解度、肽得率及總抗氧化活性。用最優(yōu)條件將第一步酶解進行至滅酶后,加入第二步酶進行酶解,重復上述操作測定3種指標,上清液冷凍干燥。
1.3.3 水解度(DH)測定
采用茚三酮比色法[2]。酶解液8 000 r/min離心15 min,取2 mL上清液,加入0.5 mL pH 8.04磷酸鹽緩沖液及0.5 mL 2%茚三酮溶液,沸水浴反應15 min,冷卻至室溫,加蒸餾水定容至25 mL,搖勻靜置15 min,波長570 nm處比色,以空白試劑為參比,按式(1)進行計算。
式中:A為查表得蛋白質的毫克數(shù);m為稱樣質量,g;V1為水解液的總體積,mL;V2為稀釋液的體積,mL。
1.3.4 總抗氧化活性(Trolox value)測定
根據(jù)總抗氧化活性試劑盒(ABTS快速法)測定[3]。依次加入10 μL樣品、20 μL過氧化物酶應用液及170 μL ABTS工作液于96孔板,室溫條件下反應6 min,使用酶標儀在波長405 nm處讀取各孔OD值。以蒸餾水為空白對照,Trolox為標準品,按式(2)進行計算。
式中:總抗氧化活性,μmol/g;cTrolox為樣品相當于Trolox的濃度,將OD值代入Trolox標準曲線得出,mmol/mL;m為黑小麥麩皮蛋白的質量,g;V為反應液的總體積,mL;n為稀釋倍數(shù)。
1.3.5 肽得率的測定
根據(jù)總蛋白定量測試盒(BCA法)測定[4]。依次加入20 μL樣品、雙蒸水、563 μg/mL標樣、250 μL工作液,混勻后37 ℃孵育30 min,加入750 μL終止劑應用液,再次混勻,靜置5 min后用雙蒸水調零。波長562 nm、光徑0.5 cm處測定其吸光度。
式中:ODs為測定OD值;ODb為標準OD值;OD0為空白OD值;標樣濃度為563 μmol/mL;n為稀釋倍數(shù)。
1.3.6 單因素試驗
采用5種蛋白酶酶解,條件設定為表1,根據(jù)水解度、總抗氧化活性及肽得率,篩選出兩步酶解所用的蛋白酶進行單因素試驗及正交優(yōu)化試驗。
改變溫度(30,40,50,60和70 ℃)、pH(7,8,9,10和11)、時間(0.5,1,1.5,2,2.5和3 h)及酶添加量(6 000,10 000,14 000,18 000和22 000 U/g)中的1個因素,測定3種指標,選出第1種酶酶解時各因素最適宜的水平。采用第1種酶的最佳酶解參數(shù)進行酶解并滅酶后,加入第2種蛋白酶繼續(xù)酶解,同樣改變溫度(30,40,50,60和70 ℃)、pH(4,5,6,7和8)、時間(0.5,1,1.5,2和2.5 h)及酶添加量(2 000,6 000,10 000,14 000和18 000 U/g)中的1個因素,測定3種指標,選出各因素最適宜的水平。
表1 不同蛋白酶的水解條件
1.3.7 正交優(yōu)化試驗
參照單因素試驗結果,以pH、溫度、時間及酶添加量為自變量,水解度、總抗氧化活性以及肽得率為因變量,設計四因素三水平試驗,各因素水平見表2和表3。
1.3.8 數(shù)據(jù)處理
試驗重復3次,分析時采用平均值計算。使用SPSS 20.0進行單因素及其方差分析,使用正交設計助手Ⅱ v3.1軟件進行正交分析,使用Origin 8.5軟件進行作圖。
表2 第一步正交試驗設計水平編碼表
表3 第二步正交試驗設計水平編碼表
由圖1可知,經(jīng)堿性蛋白酶酶解,肽得率和總抗氧化活性均明顯高于其余3種酶,水解度僅次于風味酶,因此選堿性蛋白酶為第一步水解用酶。經(jīng)風味酶酶解,水解度最高,總抗氧化活性僅次于堿性蛋白酶,所以選風味酶為第二步水解用酶。
圖1 酶種類對水解度、總抗氧化活性及肽得率的影響
2.2.1 溫度對水解度、總抗氧化活性及肽得率的影響
由圖2可知,溫度較低時,3種指標均隨溫度升高而升高;而溫度超過50 ℃,則3種指標均呈下降趨勢。這是因為蛋白酶有自身的有效溫度及最適溫度,在有效溫度范圍內才具有酶解催化作用;在最適溫度下,其酶活性最強,催化酶解效果最佳[5]。溫度過高或過低時,酶活性不佳,不利于多肽的生成,使得水解度與肽得率降低,影響抗氧化活性,因此將50 ℃定為堿性蛋白酶酶解的最佳溫度。
2.2.2 加酶量對水解度、總抗氧化活性及肽得率的影響
由圖3可知,酶添加量較少時,3種指標均逐漸升高;酶添加量從18 000 U/g升高到22 000 U/g時,3種指標基本保持穩(wěn)定。這是因為底物濃度不變時,酶添加量決定了酶解后多肽的生成量,當足夠的酶與底物反應后,多肽的生成量最高[6],此時底物可能已經(jīng)被酶解完全,因此選擇18 000 U/g作為酶解的最適添加量。
圖2 溫度對水解度、總抗氧化活性及肽得率的影響
圖3 加酶量對水解度、總抗氧化活性及肽得率的影響
2.2.3 時間對水解度、總抗氧化活性及肽得率的影響
由圖4可知,當酶解時間較短時,3種指標均逐漸升高,酶解時間高于2 h后,3種指標均保持穩(wěn)定。這是因為酶解時間較短時,底物中酶解位點充足,反應速度快,水解度等相關指標增加較快[5];酶解時間延長后,底物中酶解位點變少,反應速度變慢,3種指標均逐漸達到了最大值;此后一些多肽又被進一步酶解,降低了酶解產(chǎn)物的總抗氧化活性[7]。因此酶解最佳時間為2 h。
圖4 時間對水解度、總抗氧化活性及肽得率的影響
2.2.4 pH對水解度、總抗氧化活性及肽得率的影響
由圖5可知,當pH較低時,3種指標均逐漸增加,pH超過9后3個指標均呈下降趨勢。這是因為pH會影響氨基酸殘基的解離狀態(tài),改變酶的空間結構,從而影響酶解進程[8]。當pH處于蛋白酶最適pH范圍內時,酶的催化反應速度最快,效果最佳;而pH過高或過低易造成酶變性失活[5]。因此選擇pH 9作為最適pH。
由表4~表7可知,3種不同條件分別對3種指標具有不同的顯著與極顯著影響。由表4可知,堿性蛋白酶酶解黑小麥麩皮蛋白的最優(yōu)組合為A2B2C2D2,即pH 9,時間2 h,溫度50 ℃,酶添加量18 000 U/g。選擇該條件進行黑小麥麩皮蛋白的第一步酶解。
圖5 pH對水解度、總抗氧化活性及肽得率的影響
表4 正交試驗直觀分析表
表5 水解度方差分析表
表6 肽得率方差分析表
表7 總抗氧化活性方差分析表
圖6 溫度對水解度、總抗氧化活性及肽得率的影響
圖7 pH對水解度、總抗氧化活性及肽得率的影響
由圖6和圖7可知,當溫度和pH較低時,3個指標均有一定的升高;處于50 ℃以及pH 6時,3個指標均到達最高值;而溫度和pH繼續(xù)升高,這3個指標均出現(xiàn)下降的趨勢,因此將50 ℃和pH 6分別定為風味蛋白酶酶解的最佳溫度和最適pH。
由圖8和圖9可知,當酶添加量較少及時間較短時,3個指標均呈現(xiàn)逐漸升高的趨勢;當酶添加量從10 000 U/g升高到18 000 U/g,時間從1.5 h到2.5 h,3個指標均保持穩(wěn)定,變化幅度較小。因此分別選擇10 000 U/g和1.5 h作為風味蛋白酶的最適添加量和最佳酶解時間。
圖8 加酶量對水解度、總抗氧化活性及肽得率的影響
圖9 時間對水解度、總抗氧化活性及肽得率的影響
由表8~表11可知,不同條件分別對3種指標具有不同的顯著與極顯著影響。由表8可知,風味蛋白酶酶解黑小麥麩皮蛋白的最優(yōu)組合為A2B2C3D2,即pH 6,時間2 h,溫度50 ℃,酶添加量10 000 U/g,選擇該條件進行黑小麥麩皮蛋白的第二步酶解。
轉下頁
接表8
試驗號 A pH B溫度 C時間 D加酶量 水解度/% 肽得率/% 總抗氧化活性/(μmol·g-1) k2 20.04 20.26 18.83 18.90 k3 17.65 17.91 19.09 18.46 R 2.39 2.95 1.53 0.78水解度 B>A>C>D k1 41.21 39.75 40.45 40.85 k2 46.34 47.32 43.20 43.82 k3 40.06 40.54 43.95 42.93 R 6.29 7.57 3.50 2.97肽得率 B>A>C>D k1 6.98 6.89 6.89 6.98 k2 7.63 7.63 7.33 7.31 k3 7.00 7.09 7.40 7.32 R 0.65 0.74 0.51 0.34總抗氧化活性 B>A>C>D
表9 水解度方差分析表
表10 肽得率方差分析表
表11 總抗氧化活性方差分析表
試驗采用堿性蛋白酶和風味酶對黑小麥麩皮蛋白進行分步酶解。根據(jù)各自單因素試驗進行正交優(yōu)化,最佳工藝條件為第一步使用堿性蛋白酶酶解,pH 9,酶活添加量18 000 U/g,時間2 h,溫度50 ℃;此時水解度為11.46%,肽得率為38.33%,總抗氧化活性為6.65 μmol/g。第二步使用風味酶酶解,pH 6,溫度50 ℃,時間2 h,酶活添加量10 000 U/g;此時水解度為22.74%,肽得率為52.36%,總抗氧化活性為8.47 μmo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