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圣 陳靂華 武燕燕 韓黎霞 葉心妤
(1.衢州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龍游分局,浙江 衢州 324400;2.浙江省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3;3.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7)
大氣PM2.5污染對能見度、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等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近年來受到諸多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1]。我國已針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區(qū)開展了大量PM2.5的研究,并根據(jù)研究結果對主要排放源進行了合理管控,已初見成效,但其他地區(qū)仍有許多城市亟待解決大氣PM2.5污染問題[2-5]。
本研究于2018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龍游縣3個代表性點位采集了環(huán)境PM2.5樣品,并實地采集了污染源樣品,分析了PM2.5主要化學組分的污染變化特征,并利用化學質量平衡模型(CMB)對PM2.5進行來源解析,得到不同季節(jié)不同污染源對PM2.5的貢獻率,為后續(xù)有針對性地開展顆粒物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合理依據(jù)。
于2018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別在衢州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龍游分局(以下簡稱環(huán)保局,119°10′2.9″E、29°2′20.9″N,位于縣城城區(qū),屬辦公、住宅混合區(qū))、夏金(119°6′7.3″E、28°59′36.1″N,位于龍游縣西部邊界,屬農村)、湖鎮(zhèn)(119°18′59.4″E、29°5′3.2″N,位于龍游縣東部邊界,屬農村)3個代表性點位采集環(huán)境PM2.5樣品,每個點位都在距地面5~20 m的空間內采集。采樣期間每個點位每日使用兩臺空氣采樣器(PQ200)分別用直徑47 mm的石英濾膜(供含碳組分和水溶性無機離子分析)和特氟龍濾膜(供無機元素分析)連續(xù)采樣23 h,切割粒徑為2.5 μm,流量為16.7 L/min,每個季節(jié)至少采集5 d,取平均值。采樣后立即將濾膜放置在4 ℃下密封冷藏保存。通過稱量法獲得PM2.5濃度。
通過對龍游縣自然環(huán)境、經(jīng)濟社會、能源結構、城市建設、工業(yè)現(xiàn)狀及主要大氣污染特征的調查識別出龍游縣大氣PM2.5的污染源主要有7類:工業(yè)、機動車尾氣塵、道路揚塵、土壤風沙塵、建筑水泥塵、二次硫酸鹽、二次硝酸鹽。機動車尾氣塵和建筑水泥塵形成的PM2.5樣品化學組分特征使用參考文獻[11]中的數(shù)據(jù);二次硫酸鹽和二次硝酸鹽形成的PM2.5樣品化學組分特征采用純硫酸銨和純硝酸銨建立虛擬成分譜[12];其他排放源形成的PM2.5樣品均由現(xiàn)場采集得到,具體采樣方法參見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的《環(huán)境空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監(jiān)測技術方法指南》,共采集工業(yè)樣品4個、道路揚塵樣品14個、土壤風沙塵樣品14個。
圖1展示了2018年龍游縣3個點位PM2.5質量濃度的季節(jié)變化,3個點位的PM2.5平均質量濃度春季為39.63 μg/m3、夏季為29.93 μg/m3、秋季為62.80 μg/m3、冬季為92.33 μg/m3,季節(jié)差異較為明顯,冬季遠高于春季、夏季,秋季也相對較高,總體表現(xiàn)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因為夏季降水較多,有利于環(huán)境PM2.5濃度降低,同時夏季氣團主要來自海洋,攜帶污染物較少;而冬季相反,降水較少,氣團又主要來自內陸地區(qū)。根據(jù)《環(huán)境空氣質量指數(shù)(AQI)技術規(guī)定(試行)》(HJ 633—2012),PM2.5日均質量濃度為150~250 μg/m3時屬重度污染。由此判斷,龍游縣冬季采樣期間1月18日達到了重度污染。這次重度污染形成過程中,PM2.5實時質量濃度從1月17日清晨開始升高,在夜間有一個積累過程,到1月18日3:00左右達到最大值(約190 μg/m3),此后維持在150~183 μg/m3,直到15:00后下降。對于同一季節(jié)而言,環(huán)保局、夏金、湖鎮(zhèn)間的空間差異則較小。
圖1 2018年龍游縣3個點位PM2.5質量濃度的季節(jié)變化Fig.1 Seasonal changes of PM2.5 mass concentrations for 3 sites in Longyou,2018
圖2 PM2.5中水溶性無機離子和碳組分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Fig.2 Seasonal changes of water-soluble inorganic ions and carbon components in PM2.5
圖3 PM2.5中水溶性無機離子和碳組分的空間分布特征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soluble inorganic ions and carbon components in PM2.5
圖4、圖5分別為PM2.5中無機元素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和空間分布特征。冬季Fe、Si、Ca、Ti、Mg、Al、K等元素濃度較高,而春季Fe、Al、Na、K等元素濃度較高,說明不同元素在不同季節(jié)的來源不同。從空間分布來看,環(huán)保局和湖鎮(zhèn)的各元素濃度總體比較接近,而與夏金差異較大,說明城市和農村可能并不是造成這些元素濃度差異的原因,具體原因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圖4 PM2.5中無機元素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Fig.4 Seasonal changes of inorganic elements in PM2.5
圖5 PM2.5中無機元素的空間分布特征Fig.5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organic elements in PM2.5
將環(huán)境和污染源類樣品PM2.5各化學組分數(shù)據(jù)納入CMB進行計算[16-18],得到龍游縣各污染源對環(huán)境中PM2.5的貢獻率,結果見圖6。
春季PM2.5濃度較低,不同污染源的貢獻率相對比較平均。夏季PM2.5濃度最低,工業(yè)、二次硝酸鹽的貢獻與春季相比明顯降低。秋季與冬季PM2.5濃度較高,各污染源貢獻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主要表現(xiàn)為機動車尾氣塵、二次硫酸鹽、二次硝酸鹽貢獻率較大,而建筑水泥塵貢獻率很低。秋季與冬季主要的區(qū)別是秋季工業(yè)貢獻率只有10.93%,而冬季工業(yè)貢獻率高達23.73%。冬季的PM2.5污染最為嚴重,工業(yè)、機動車尾氣塵、二次硝酸鹽和二次硫酸鹽是冬季PM2.5最主要的4類污染源,貢獻率總和達到85.82%。對重度污染的1月18日專門進行污染源貢獻率分析發(fā)現(xiàn),與整個冬季相比,其二次硝酸鹽、二次硫酸鹽貢獻率大大增加,尤其是二次硝酸鹽貢獻率,由28.62%增加到了36.50%。全年總體分析,龍游縣2018年各類污染源貢獻率大小依次為:機動車尾氣塵(29.28%)>工業(yè)(23.08%)>二次硝酸鹽(21.95%)>二次硫酸鹽(10.99%)>土壤風沙塵(2.79%)>建筑水泥塵(2.55%)>道路揚塵(2.13%)。
與長三角其他城市[19]比較(見表1)發(fā)現(xiàn),長三角典型城市PM2.5的最主要污染源基本均為工業(yè)、機動車尾氣塵、二次硫酸鹽和二次硝酸鹽,二次污染對各城市PM2.5濃度有非常重要的影響。4個城市的PM2.5均有民用來源解析出,主要包括餐飲油煙、廚房天然氣使用、農田秸稈燃燒等來源,而本研究未對這一來源進行考慮,很有可能包含在其他來源中,后續(xù)的研究應把這部分來源考慮進去。
(1) 2018年龍游縣3個點位PM2.5平均質量濃度春季為39.63 μg/m3、夏季為29.93 μg/m3、秋季為62.80 μg/m3、冬季為92.33 μg/m3,季節(jié)差異較為明顯,總體表現(xiàn)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3) 來源解析結果顯示,龍游縣2018年全年各類污染源的貢獻率大小依次為:機動車尾氣塵(29.28%)>工業(yè)(23.08%)>二次硝酸鹽(21.95%)>二次硫酸鹽(10.99%)>土壤風沙塵(2.79%)>建筑水泥塵(2.55%)>道路揚塵(2.13%),機動車尾氣塵、工業(yè)、二次硝酸鹽和二次硫酸鹽為最主要的污染源,這在冬季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注:分析過程中不能歸于7類污染源的都歸為其他,不進行具體討論。圖6 各污染源對環(huán)境中PM2.5的貢獻率Fig.6 Contribution rate of pollution sources for PM2.5 in environment
表1 長三角典型城市PM2.5污染源貢獻率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