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握書姑娘
看到一個關(guān)于白巖松的熱門視頻。視頻中,白巖松透露,1992年,他嚴(yán)重抑郁。天天晚上睡不著覺,導(dǎo)致腦袋后面出現(xiàn)了一塊斑禿,家里人看見了也不敢告訴他。
糟糕的日子里,他不斷尋求治愈自己的方法,后來終于找到了。只不過,這一方法卻讓網(wǎng)友紛紛驚呼“神奇”。
原來,真真切切讓他走出困境的,并不是什么高效的藥物,竟然只是書本。他說:“讀書幫了我非常大的忙。因為我發(fā)現(xiàn),讀書不單單是在讀書,更重要的是在讀自己和提升自己?!?/p>
通過閱讀書本,他得到了提升,也想明白了越來越多的事情。心里豁然開朗了,抑郁自然而然繞道而走了。
意識到了閱讀的巨大好處之后,他便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閱讀習(xí)慣。每天平均下來,最起碼要花兩到三個小時的時間來閱讀。
并且他還有一個習(xí)慣,就是碰到一本好書,往往要反復(fù)讀不止一遍。
一本《道德經(jīng)》,他光抄就抄了好幾遍。不僅僅是因為書太好,而是在他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總會在不同的時間段,把一本舊書讀成新書,獲得不一樣的智慧,擁有對抗挫折的力量和武器。
就像他在一次演講中所說:“你會遇到很多煩惱的事情,苦難會折磨人。不過書讀多了讀出智慧,總可以好好地、正確地去面對各種各樣突如其來的苦難?!?/p>
閱讀的力量,真的是不容小覷。它就像是給自己構(gòu)建一座隨身攜帶的小型避難所,溫暖而強勁,總能在需要的時候,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余秋雨曾說:“閱讀這件事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p>
世界千變?nèi)f化,人人都有內(nèi)心的焦慮和生活的問題。唯有讀書,使人心緒平靜,內(nèi)心清寧。
著名書評人樊登,曾講過一件自己的經(jīng)歷。
2003年的時候,他在中央電視臺工作,每個月拿一萬八千塊錢的工資,但是壓力特別大。因為光是房貸車貸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一個月下來就需要一萬四,所以每個月就剩那么幾千塊錢支撐一家人的生活。
在巨大的壓力下,他總是胡思亂想,焦慮滿懷,每天都覺得遲早會破產(chǎn)。如果聽說獎金要少發(fā)一些,他就更擔(dān)憂,覺得日子沒辦法過下去了。
后來,他開始讀《論語》。令他驚訝的是,一年《論語》讀下來,他最大的收獲,居然是不再擔(dān)心房貸了。
他說,雖然經(jīng)濟環(huán)境沒有什么變化,但是讀書給他帶來了力量,使他的內(nèi)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讓他整個人生觀變得豁達,對很多事情坦然了許多。
雨果有句經(jīng)典名言:“各種各樣的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作用下,仿佛烤在火上的紙一樣漸漸燃盡。”
閱讀,才是最好的療心良藥,是真正讓一個人免于焦慮的捷徑。
它雖然不能帶來現(xiàn)實意義上的財富,但卻可以讓我們越來越靠近智慧,獲得開悟,一步步把自己從迷茫、困惑、焦慮的谷底拉上來。
身邊有位朋友,曾經(jīng)有過一段非常至暗的時刻。那段時間,他丟了工作,求職路上處處碰壁,恰好母親因癌去世。
被傷痛、煩悶、無助充斥的日子里,他拯救自己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看書。
后來他對我說過一番話:“看書的時候,整個人都會靜下來。雖然看書救不活我的母親,也不能幫我立刻找到工作,但卻改變了我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學(xué)會了接受,與生活和解?!?/p>
楊絳有句話說:“書雖然不能幫你解決所有問題,卻能給你一個更好、更全面的看待問題的視角?!?/p>
讀一書,增一智。閱讀,不僅僅是積累知識,更是賦予我們一個靈魂有所依的安然世界,讓我們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回歸寧靜,練就從容的心境。
不久前,董卿又火了。
綜藝節(jié)目《乘風(fēng)破浪的姐姐》成團之夜前夕,網(wǎng)友紛紛呼吁節(jié)目組邀請董卿來當(dāng)嘉賓,作為成團見證人。
說起來,董卿之所以能有這么大的呼聲,就是因為在所有人心里,“氣質(zhì)美如蘭,才華馥比仙”的董卿,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姐”。
還記得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她滿腹文墨,舌燦蓮花;在《朗讀者》中,她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在《主持人大賽》上,無論是海明威的經(jīng)典語錄,還是對許多人來說比較陌生的塞涅卡、里爾克的詩句,她總能信手拈來,運用得游刃有余。
這樣的博聞強識,跟她一直以來的閱讀習(xí)慣分不開。
在采訪中,她曾坦言自己一直保持著每天睡前一個小時的閱讀,幾乎是雷打不動的。臥室里沒有手機、電視機等任何電子產(chǎn)品,安安靜靜地看會兒書就可以睡覺了。
無論是坐飛機,還是工作間隙,總能看到她與書為伴。就連出國做訪問,都要抽空去泡圖書館。
閱讀讓她擁有了豐厚的底蘊和卓爾不凡的談吐。
在2007年歡樂中國行元旦特別節(jié)目中,她臨危救場的“金色三分鐘”,被譽為主持學(xué)上的完美案例;2018年,她一磚一瓦制作《朗讀者》,主持人、制作人、總導(dǎo)演全都是她。這檔節(jié)目不僅捧回了白玉蘭獎,還代表中國原創(chuàng)綜藝走進了戛納。
不需要依靠任何人撐腰,她自己就活成了自己最硬的后臺,最大的靠山。
畢淑敏曾說:“書不是胭脂,卻會使人心顏常駐;書不是羽毛,卻會使人飛翔;書不是萬能的,卻會使人千變?nèi)f化。”
曾經(jīng)以為,那些外在的職位和財富,就是一個人最硬的底氣。后來才發(fā)現(xiàn),那些博覽群書后由內(nèi)往外融在血液里的才氣和智慧,才是一個人靈魂最大的支柱、最硬的底牌。
微博里有位網(wǎng)友,講過一個自己的故事。
幾年前,他去應(yīng)聘一個心心念念的職位。集體面試的時候,面試官講了一個笑話。其他人全都正襟危坐,只有他忍不住哈哈大笑。
結(jié)果,他成了唯一被錄取的人。
為什么?原來,在這個笑話中,面試官引用了一個人們不怎么熟知的典故,其他人沒聽明白,根本不知道笑點在哪里,只有他聽懂了。理所當(dāng)然地,他成了那個唯一的幸運兒。
他無比感慨地說,幸虧他平常一直都有閱讀的習(xí)慣,書看得多,知道得也多。
都說知識改變命運,閱讀改變?nèi)松<毤毾雭淼拇_如此。那些讀過的書,雖然不能立竿見影地讓你立刻獲得想要的人生,但總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你的生活。
有一位平凡普通的老人,她叫楊本芬。80歲那年,她出版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本書——《秋園》。
不過,令許多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老人學(xué)歷并不高,與很多普通人一樣,常年為生計奔忙。因為熱愛書籍,楊本芬一生都在堅持閱讀,即使在生活最窘迫的時候,也依然沒有放棄過。
在日復(fù)一日的閱讀中,她不斷成長、蛻變,60歲時初涉寫作,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
不僅如此,在這種對知識的執(zhí)著和篤定的氛圍熏陶下,她的三個孩子也全部都考上了大學(xué)。
毛姆曾說:“閱讀雖然不能助你謀生糊口,但它使你的生活更豐富,更充實,更圓滿?!?/p>
閱讀,改變不了人生的長度,卻可以改變?nèi)松母叨?;拉長不了人的視線,卻可以拓寬人的視野。
閱讀和不閱讀,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良好的閱讀習(xí)慣,永遠是性價比最高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