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碩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chuàng)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①在2021年邢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報道中,邢臺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牢牢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深入踐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創(chuàng)作出《新聞特寫:把愛“接”回家》《暖心視頻致敬最美“逆行者”》《支援南宮醫(yī)療隊血脈相連同心戰(zhàn)“疫”》等一批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在路上才能有底氣,到基層才能找到好課堂,在現(xiàn)場才能查實情,動真情”②。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好的新聞不是坐在辦公室里敲出來的,必須深入實踐,走到基層中,了解實情,了解民情,才有深切感受。
2021年1月,河北石家莊、邢臺南宮出現(xiàn)新一輪疫情。南宮疫情發(fā)生后,為做好疫情宣傳報道,邢臺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抽調4名骨干記者組成赴南宮報道小組,代表邢臺廣播電視臺深入抗疫第一線。1月11日,邢臺廣播電視臺赴南宮報道小組抵達南宮,到達南宮時已經是晚上9點左右了。剛下高速,記者便開始在青銀高速口展開采訪,第二天即播發(fā)新聞《南宮:嚴防嚴控嚴管確保防控不出疏漏不留隱患》。文中深入報道了高速執(zhí)勤人員、社區(qū)工作人員有條不紊進行疫情防控的情況。該新聞成為邢臺市首篇來自南宮抗疫一線的報道。
腳底板下出新聞。邢臺廣播電視臺赴南宮報道小組共在南宮駐扎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先后深入多個醫(yī)院、社區(qū)、卡口,報道記錄南宮抗疫一線的動態(tài)消息和感人事跡,期間報道抗疫新聞68篇,向中央和省級媒體推送新聞二十余篇,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眼力就是新聞發(fā)現(xiàn)力,需要看得見、看得準,體現(xiàn)了新聞工作者自身的新聞敏感性。在人人都是傳播者的時代,新聞工作者需要不斷練就眼力,不僅見人之所見,更要見人之所未見,篩選出最具價值的信息。
疫情期間,新聞中心記者創(chuàng)作的作品《隔離點的兩個生日蛋糕》非常具有代表性。疫情發(fā)生后,在邢臺市開發(fā)區(qū)的一處疫情防控集中隔離點發(fā)生了令人暖心的一幕,被隔離人員和隔離點的工作人員在同一天都收到了生日蛋糕,他們還通過視頻連線的形式一起慶祝生日。雖然場所簡陋,新聞畫面拍攝出來效果打了折扣,卻傳遞出了隔離點里的希望和溫暖。疫情期間的隔離點本就事情繁雜,觀察到有價值的生活細節(jié),對記者來說有一定難度。如果沒有獨特的眼力,這些不起眼的線索就會淹沒在信息海洋中。
體現(xiàn)眼力還需看得深、看得遠。發(fā)現(xiàn)好新聞,需要新聞工作者具有深邃的思想和寬廣的視野。在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廣大公安干警是抗疫的一支硬核力量?!缎侣勌貙懀阂箍罩凶盍恋摹靶恰薄愤@篇作品的創(chuàng)作,正是來自前方記者敏銳的洞察力。這篇作品講述了邢臺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星夜馳援南宮一線的情況,記者在得知這一線索后已是凌晨兩點,特地趕在公安特警換崗時進行了采訪?!盁岷鹾醯呐菝妗薄白o目鏡上的霧氣”等細致入微的觀察更是增添了生動性。這篇作品通過電視播出、新媒體傳播等形式在邢臺各大平臺集中發(fā)布,全面、立體、生動地展現(xiàn)了公安干警英勇抗疫的精神風貌,在全市廣大干警中引發(fā)了熱烈反響。
腦力是新聞工作者政治水平、思想水平、理論水平的集中體現(xiàn)。在抗擊疫情的報道中,邢臺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主動作為,迎難而上,積極策劃,推出了《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抗疫先鋒》《戰(zhàn)“疫”隨筆》《戰(zhàn)“疫”微面孔》《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雙勝利》等特色專欄,生動講好邢臺抗疫故事,營造了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濃厚輿論氛圍。
抗疫報道瞬息萬變,為了避免出現(xiàn)同題、同質的報道,前期策劃成了搶占先機的“鑰匙”。邢臺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根據(jù)疫情的發(fā)展變化,及時跟進,在不同階段進行了重點策劃。在疫情前期和中期,重點做好來自南宮抗疫一線的報道和抗疫先鋒等典型報道,在疫情后期,重點做好邢臺復工復產、有序恢復正常生活秩序等方面的報道。
其中,在疫情中期,新聞中心創(chuàng)新報道形式,精心策劃了《戰(zhàn)“疫”隨筆》《戰(zhàn)“疫”微面孔》兩檔重點專欄?!稇?zhàn)“疫”隨筆》借鑒在新媒體平臺興起的Vlog拍攝及講述方式,以記者第一人稱的視角,講述邢臺廣大黨員干部、志愿者們不分晝夜、風餐露宿、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的感人故事。《戰(zhàn)“疫”微面孔》打破了傳統(tǒng)新聞節(jié)目由記者采寫并進行播報的形式,將內容的創(chuàng)作與記錄權交給人民群眾,收集人們宅在家里錄制的短視頻,通過剪輯制作與音樂加工,從微觀角度真實生動地展現(xiàn)了抗擊疫情中的群眾面孔,緩解了人們宅在家里產生的焦慮情緒,反映出全市上下面對疫情眾志成城、堅定樂觀的精神面貌。
抗擊疫情報道不應是簡單的動態(tài)消息和空洞的口號,而應該通過講述一個個豐富飽滿的生動故事引發(fā)群眾的共鳴。在此次邢臺抗疫報道中,邢臺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的大量報道就是圍繞抗疫一線的黨員干部和醫(yī)務人員、社區(qū)工作者展開的,聚焦“小人物”在疫情面前的堅守、付出和心路歷程,著力展現(xiàn)這些形象飽滿的“平凡人”在抗擊疫情時展現(xiàn)出的強大力量。《葛建國:恪盡職守病倒在一線的戰(zhàn)“疫”兵》《戰(zhàn)“疫”一條心上陣父子兵》《焦利杰:有一種情懷叫“服務為民”》《大學生志愿者:讓青春在抗疫一線綻放》等代表作品生動講述了來自邢臺各行各業(yè)感人的抗疫故事,為寒冷的冬季增添了一絲溫暖。
增強筆力,是為了讓新聞宣傳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在抗擊疫情的新聞報道中,不僅需要挖掘鮮活的新聞素材,更需要在表達方式上下功夫,進一步提升新聞作品的深度和感染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管是主題宣傳、典型宣傳、成就宣傳,還是突發(fā)事件報道、熱點引導、輿論監(jiān)督,都要從時度效著力、體現(xiàn)時度效要求?!雹墼鰪姽P力,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把握好時度效的要求。疫情暴發(fā)之初,邢臺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承擔了邢臺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fā)布會的拍攝報道任務,第一時間向全市發(fā)布病例信息、防疫工作進展等相關動態(tài)消息。同時,新聞中心組織記者趕赴南宮抗疫一線,每天報道當?shù)匾咔榉揽厍闆r,采訪中疾控專家,推出四期專訪報道,對群眾關切的如何做好疫情期間的自我防護等內容進行了深入報道,有效緩解了群眾的焦慮和恐慌情緒。
踐行“筆力”關鍵在于有真情實感,只有投入感情,記者才能寫出有溫度的新聞。在邢臺抗擊新聞肺炎疫情過程中,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的感人事跡,記者帶著感情采訪,不斷創(chuàng)新表達方式,在新聞事件中踐行“筆力”,講述了一個個有靈魂的故事。比如,記者在采寫《春運志愿者用愛溫暖回家路》一稿時,采用了白描手法,感情細膩,語言凝練,描寫了大學生志愿者配合火車站工作人員認真做好疫情防控測溫、引導等工作,為春運旅客做好服務,得到了廣大旅客的支持和理解。這種寫法真實感人,直透人心,既刻畫了大學生志愿者認真負責、勇于擔當?shù)男蜗?,又描摹了疫情期間乘客積極配合,支持抗疫工作的溫馨畫面,生動展現(xiàn)了邢臺全市上下萬眾一心共抗疫情的精神。
注釋:
①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②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③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