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人民醫(yī)院 安徽 六安 237000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為對象,解決人的思想、觀點、政治立場問題,提高人們思想覺悟的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黨的領導的重要途徑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搞好經濟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證。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于黨的中心工作,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文化性、社會性、實踐性,以及滲透性等特征。
文化,是指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社會全體成員共享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guī)則,它是一種由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觀念、社會宗旨、文化精神等構成的文化形式和行為模式,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靈魂。通常意義上的文化建設,主要局限于精神文化的領域,指的是教育、科學、文學藝術、圖書館等各種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知識水平的提高,具有政治性、傳承性和民族性、時代性和創(chuàng)新性、主導性和多樣性、滲透性和持久性等特征。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設的關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關系。它們有各自的特點,但是在培養(yǎng)社會精神、開展道德建設、塑造社會形象等方面,又都有著共同之處。
思想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所追求的工作目標是一致的,都是以啟示、提示、鞭策和激勵等方法,教育人們形成正確的、社會所要求的的價值觀念和精神品質,這種一致性使思想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具有內在的統(tǒng)一性。
思想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的作用對象都是人,都是以思想、觀念、價值、精神等因素為改造對象。正是由于文化建設脫離了物質、行為和制度的表象,處于思想保證、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的地位,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順理成章地與文化建設相結合,共同追求社會發(fā)展的整體性、長久性和系統(tǒng)性的影響。
思想政治工作中包含著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在一定的文化環(huán)境中,思想政治工作以一定的社會文化為載體,通過文化傳承、文化熏陶、文化滲透,以及文化自覺等方式,潛移默化地促進個人思想品質多和行為方式的內化。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文化建設就是以一定的社會文化為載體,以社會制度為保障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將正確的思想理論灌輸給人民群眾,使之形成與社會發(fā)展、與黨的意志和需求相一致的過程,是進而提高人民群眾的政治覺悟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過程,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強制性,屬于政治范疇;而文化是人類在一定領域條件和社會環(huán)境中形成的文明成果,這些成果又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具有自發(fā)性、滲透性等特征,文化建設本質上屬于經濟范疇。
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一門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的理論學科,帶有較強的政治性,是一種政治文化,屬于政治門類;文化建設是社會的一項文化實踐活動,并不是一門學科,這里其特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歷史性、政治性、意識形態(tài)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發(fā)展而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是黨的一大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論體系,逐步提升科學化水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發(fā)揮著強大的威力和巨大的作用;文化是伴隨著人類歷史發(fā)展而產生的具有一定的意識形態(tài)性,為社會制度和社會統(tǒng)治服務。我們所探討的文化建設,是指社會主義條件下當代中國文化建設,這種建設是中國的,而不是外國的;是現(xiàn)在的,而不是歷史的。它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充分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弘揚繼承。
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形勢的不斷變化,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很多方面都表現(xiàn)出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發(fā)展和繁榮,為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重要的載體,促進了思想政治工作由政治說教向文化自覺的轉變,為開創(chuàng)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了新的途徑、新的手段,為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新的生機和新的活力。
(一)文化建設推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研究必須在一定的文化環(huán)境中進行,需要一定的文化支撐。推進文化建設,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融入,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對象、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構成要素、有利于深化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領域。⑴
(二)文化建設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載體和新形式。文化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形式和有力工具,文化載體的創(chuàng)新及其在思想政治工作活動中的應用,有利于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強和改進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文化建設的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展覽、演講、圖書館、宣傳窗等文化活動形式,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文化活動的操作方法既生動又活潑,容易吸引人們的參與,容易讓人們接受。文化活動寓教于樂,不斷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文化建設中的這些載體和形式,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生動形象、寓教于樂,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社會事務的緊密結合,有利于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進而形成生動活潑、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⑴
(三)文化建設促進了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的有機結合。經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必須依靠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一起抓,齊頭并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緊緊圍繞經濟發(fā)展和生產經營活動展開,實現(xiàn)相互融入、共同推進,防止出現(xiàn)“兩張皮”的現(xiàn)象。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連接思想政治工作和經濟社會發(fā)展事務提供了重要的紐帶,推動了生產組織工作與日常生產經營工作的有機結合;是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結合起來的好形式,是促進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相結合的“黏合劑”。因此,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可以促進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體化、實際化、促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實效性。[1]
(四)文化建設豐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方法、渠道和環(huán)境。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改變舊有的、落后的文化,建設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在建設過程中有利于進一步豐富思想政治工作內容,改進方法手段,拓寬作用渠道,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
加強先進文化建設,有利于人們在理想信念、社會精神、道德規(guī)范、社會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與社會要求保持一致,并從更深的層次上調動人們的積極主動性,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文化建設進一步拓寬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渠道,改變傳統(tǒng)思想政治工作單向“灌輸”的方法。文化建設中的各種方法具有生動、形象、直觀、影響力等特點,在形式上更喜聞樂見、吸引力強、易于接受,更容易使思想政治工作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心靈的熏陶,潛移默化地形成特定的意識和行為。這些方法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性,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更加持久。
文化建設進一步營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環(huán)境,支撐了思想政治工作作用點的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往往要通過整體文化的發(fā)展體現(xiàn)出來。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文化體系,有利于為人們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的改善創(chuàng)造條件,為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和優(yōu)良條件,進而用先進的文化教育人、培養(yǎng)人、塑造人,豐富人們的文化素養(yǎng)、升華人們的道德情操,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